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鈞相貌本就出眾,專注地注視著別人時更叫人難以挪開眼,盛景意與他對視數秒,心突突直跳,越發覺得不妙。

  這三個人是怎麼湊一起的?他們為什麼要把她也喊過來?

  盛景意轉開眼,望向謝謹行,想從自己便宜哥哥口裡聽聽是怎麼回事。

  這大半夜的,他一當哥哥的人居然把兩個能看不能動的美男子找來和自家妹妹見面,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謝謹行與韓端對視一眼,沒立即開口,而是倒了盞茶推到盛景意面前。他自己也端起茶盞啜了口茶,才悠悠地給盛景意講述當年的事。

  簡單來說,就是她爹當年放棄家族給予自己的一切,跑去救了個「趙氏孤兒」,後來自己也死了。

  穆鈞便是當年的「趙氏孤兒」。

  現在穆鈞這個「趙氏孤兒」已經長大了,謝謹行和韓端這兩個熱心人士聽了這個故事十分感動,古道熱腸地想要幫助他復仇並奪回原本該屬於自己的一切!

  這個故事就是這麼簡單而純粹,處處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盛景意看看她哥,又看看旁邊的韓端,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呸!這都是什麼鬼話!還能更扯淡一點嗎?

  熱心人士韓府君,古道熱腸謝謹行?!

  你們騙誰呢?!

  謝謹行親口說出這番說辭,面上沒有絲毫不好意思,弄得盛景意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思想境界不夠高,臉皮沒法做到謝謹行這樣收放自如。

  盛景意現在知道謝謹行為什麼先給她盞茶了,原來是要她聽完以後喝個茶冷靜冷靜。

  她端起茶喝了一口,才看向一旁的穆鈞「兄弟倆」。

  興許是因為早就猜出穆鈞兩人身份不簡單,必然背負著什麼不能向外人言說的血海深仇,所以在知道他們的身份之後盛景意也沒多意外。

  唯一讓盛景意有些意外的是,自己素未謀面的親爹居然還曾扮演過這齣「趙氏孤兒」裡頭忠心護主的角色。

  只是那已經是上一輩的事,不管她那位親爹曾為宣義郡王府做過什麼,那都是她爹的事,與她有什麼關係?

  只可惜了她娘,早早遇到過太好的人,旁人便再也入不了她的眼,從此只守著她這個女兒關起門過日子。

  盛景意與穆鈞四目相對片刻,倒是理解了他過去的種種表現,他本該是天潢貴胄,雖說不會是這個江山的繼承人,卻也能衣食無憂過一輩子,根本不需要躲在千金樓這種地方。

  結果就因為他爹格外受太上皇疼愛,他們一家就遭了那樣的滅頂之災……

  換了誰,誰都會覺得郁恨難消,何況他從小沒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只不停地被人灌輸「你要為他們報仇雪恨」的想法,性情難免會乖僻偏激些。

  盛景意想著想著,眉頭忽地跳了幾下。

  剛才她和立夏討論韓端,就曾在心裡給了韓端「無利不起早」的評價。

  如果穆鈞是個沒實權、沒前程的皇家宗室子弟,韓端和謝謹行這樣的人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勁摻和進這些事裡面?

  除非,他們不止想讓穆鈞當宣義郡王?

  韓端含笑看著盛景意,知道盛景意明顯一點就通,猜出了他們的打算。

  是他提議讓謝謹行把盛景意喚來的。

  他不怎麼信任謝謹行。

  這件事如果要有人出頭,必然是他去出頭。

  可謝謹行先接觸了穆鈞這邊,先向穆鈞他們賣了好,往後必然能躲在背後拿好處。

  適合的人選那麼多,他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功夫為謝謹行做嫁衣裳?

  至於良心這東西,在他們眼裡大多時候都是掂量著來的,只要不涉及太大的利益,他們還是願意當一個有良知的君子;可若是涉及的利益太大太廣,他們便不能只講良心了,得坐下來好好劃拉清楚。

  光一個謝謹行下水,韓端不放心和謝家合作。

  謝謹行這人狡猾多端,要是回頭他臨時抽身壞了大局,影響就太大了。

  盛景意不一樣,盛景意更重感情,好牽製得多。

  而且她不僅是謝謹行的「妹妹」,還是穆鈞恩人唯一的血脈,不管穆鈞有沒有報恩的想法,只要這個身份是真的,韓端就有把握讓穆鈞以後「知恩圖報」。

  只有三方的利益結合得足夠緊密,才能讓人放心一直合作下去。

  他們選擇穆鈞的原因也很簡單:穆鈞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只能靠他們。

  要知道孫皇后善妒,不能容忍當今陛下身邊有別的女人,當今陛下唯一的皇子就是孫皇后所出。

  他們接下來要扳倒的正是孫家,如果孫皇后的獨子被立為太子,怎麼能保證他們不被孫皇后母子倆清算?怎麼保證將來太子繼位後能按照他們的意願主持北伐?

  這麼多年過去了,太上皇還是很受不了宣義郡王的死。

  當初皇長子造反,宣義郡王已經獨自開府,哪怕被牽連進去,最差也不過是貶為庶人。

  可有人見不得宣義郡王被摘出來,愣是借著鎮壓逃竄亂軍的名義血洗宣義郡王府邸。

  自己親自養大、無比喜愛的孫子被人逼死了,太上皇屢屢反對立孫皇后之子為太子,恐怕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穆鈞運氣很好,他長得與當年的宣義郡王十分相像。

  韓端曾經在他祖母那裡看過宣義郡王的畫像,那眉眼、那身姿,與穆鈞都極為相似,甚至連年齡都差不多——當初宣義郡王出事時,也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年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