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惜杜甫這首詩普及率太高,百人團的錯誤率很低,僅不到十個人寫錯。

  盛景意看到這個人數驚了一下,覺得這種賽制對這時代的人來說是不是太小兒科了,要是一會大夥都只拿到寥寥幾分,場面會不會很難看?

  可惜她左右都是學渣,想討論一下都難,只能認真聽起了點評老師的解說。

  這些天謝謹行給她們補了不少課,不過沒有提及杜詩在北朝廷曾俘獲多少迷弟,今天張祭酒作為東道主,毫不猶豫地拿下了第一次解說機會,吹了一波杜詩這些年是怎麼走向神壇的。

  盛景意聽著張祭酒侃侃而談,總算明白這句為什麼這麼少人錯,這就等同於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必背古詩詞!

  接下來第二題馬上開始,台上的挑戰者竟就卡殼了,這組題的主題明顯「戰亂」,第二句出題人選的是「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這句詩乍一看生僻得很,可要是問下一句的話,大部分人其實都能接上: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偏偏出題人狡猾地出了第一句,百人團錯了過半不說,挑戰者更是直接答錯了,不得不暫時離開擂台。

  這挑戰者退場得有點快!

  盛景意有點遺憾,這位好學生還是缺乏鍛鍊啊,平時不多練練膽子,往後殿試豈不是會腿抖!

  這次負責解說的是東萊先生,他輕輕鬆鬆地把全詩背了一遍,又講解了它的創作背景。

  連沒聽過這首詩的寇承平這些小紈絝,都不由自主地隨著東萊先生的解說出了神,仿佛能隔著時空看見那血淋淋的唐末亂象。

  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盛景意聽到這句,目光卻落到了韓端與她便宜哥哥的方向。

  韓端是主戰派,她哥卻不知是什麼立場,他們私交不怎麼樣,難道是因為立場不同?

  這些事沒在盛景意心裡頭停留太久,畢竟那根本不是她能左右的,連千金樓那么小一地兒都不歸她說了算,她又有什麼能耐摻和這些家國天下的大事?

  盛景意摒除雜念,看著第二個挑戰者上台。

  五個挑戰者都是國子監挑出來的,第一個才答了一題就折戟沉沙,張祭酒看向第二個挑戰者的目光就多了幾分嚴厲,眼底明明白白寫著「你可不能再丟國子監的臉」。

  第二個挑戰者頂著這樣的壓力,表現得還挺不錯,一臉答對了五題才出錯,總分都過百了!

  張祭酒臉上總算多了幾分笑容,端起學生遞上來的冰凍飲子喝了一口,感覺渾身舒爽。

  接下來的第三、第四位挑戰者遇到的題目更難一些,分數又比二號挑戰者,尤其是第四位挑戰者,有道題竟一舉拿下了六十一分!

  盛景意看著被刷到一百八十五分的記錄,不由有些緊張,擔心分數太高讓徐昭明喪失信心。

  許是老天聽到了她的心聲,第四位選手在最後一道題也卡殼了,最終止步在一百八十五分。

  這分數雖然高,但也不是沒辦法超越的!而且前五位選手沒一個答對六題,要是徐昭明能一舉拿下六題,好歹也算雖敗猶榮!

  第四位挑戰者下台之後,盛景意馬上動員所有小紈絝開始揮動手裡的旗幟。

  哪怕她們很矜持地沒給徐昭明喊加油口號,小旗子還是被搖得嘩嘩作響,引得不少人往她們這邊看。

  剛才已經有不少人取了飲子和糕點吃,這會兒見小紈絝們行動起來便知道徐昭明要上場了,不由也舉起旗子跟著揮舞起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啊!

  反正他們只是湊數的,就當是他們對同窗的一點微不足道的關愛吧!

  徐昭明走上擂台,看到的便是台下的旗子匯成了海洋,齊齊為他搖動起來。

  他是當過《桃花扇》選角活動評委的,也算見識過不少大場面,可此時見到台下那些或臉熟或面生的同窗跟著寇承平他們一起為他搖起了寫著「明」字的旗子,他心底湧現一種極為陌生、極度激昂的情緒。

  他要一口氣把六題全部答完!

  相比徐昭明的滿腔壯志,張祭酒對他的期待值就不那麼高了。

  看到觀賽的監生們紛紛為徐昭明搖旗鼓勁,張祭酒心裡還有點納悶:這徐家小子什麼時候和同窗們處得這麼好了?

  旁邊的東萊先生不認得徐昭明,心裡自然沒存著偏見。

  他見徐昭明昂首挺胸地站到擂台賽,只覺這年輕人很不一般,光是這股子「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就很了不得了。

  東萊先生與張祭酒說道:「這孩子瞧著不錯,哪家的?」

  張祭酒苦笑道:「就是定國公家的小孫子,平時不怎麼愛讀詩書,只不過這文會的主意是他出的,所以才算上他。」

  東萊先生也聽過徐昭明的「樂痴」之名,聽張祭酒這麼說便笑道:「原來是徐家的,我倒是挺看好他。」

  要知道唐詩本就是前朝的「流行歌曲」,大多數也是能唱起來的,比如李白寫的《贈汪倫》就寫過「忽聞岸上踏歌聲」,所謂的「踏歌」便是邊唱邊用腳打拍子。

  唐人會在送別時「踏歌」,宴會上「踏歌」,甚至連開著開著朝會,朝臣也會突然獻舞一曲,表達自己對君王的敬愛。

  反正,不會歌舞的人是不合群的,寫的詩也要講究格律,這樣唱起來才不拗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