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當家被楊二娘噎得不輕。

  去年如意樓剛挖到那麼對雙生姐妹花,自然是帖子不斷,每天都快挑花眼了。可今年元宵燈會後,她們如意樓收到的帖子大大減少,反而是她親手送給千金樓的含玉收到的帖子越來越多!

  更氣人的是,含玉還說要專心排戲,所有邀約都給婉拒了。

  人嘛,就是越得不到越惦記著,含玉不答應那些邀約,名氣反而又上升了一大截。花朝節都還沒到,已經有不少人天天跑去搶購那一百套摺扇,準備到時拿著摺扇到場支援含玉!

  這可真是氣死人了。

  孫當家臉色難看得很,硬梆梆地說道:「怎麼可能沒有?全金陵的公子哥兒幾乎都往我們如意樓下了帖子,每天專門為她們來如意樓的人也多不勝數,忙得很!」

  楊二娘說道:「是嗎?真那麼忙,你怎麼還有空過來跟我說閒話?」

  兩人你來我往地嘲諷了一通,孫當家又被氣走了。

  等孫當家走遠,楊二娘若有所思地上了樓,與盛娘她們說起孫當家跑來說酸話的事。

  既然孫當家知道了盛景意受到韓府君邀請,那秦淮河畔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了,她們本來不想盛景意太早出風頭,現在看來她們怕是壓不住這孩子了。

  好在這孩子比誰都有主意,真到了到要獨當一面的時候她應該能應對的很好!

  幾人心裡又是喜又是憂。

  當父母的人總是這麼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又不希望自己孩子太早面對外面那複雜的世界。

  盛景意不知道自己三個娘在擔心什麼,她正跟著玲瓏搗鼓香料。

  這年頭薰香主要用樹脂香料,大多做成香餅或香丸,用來熏衣裳被褥;還有一種講究的會做成香篆,也就是做出特定的字形模型或者圖案模型,比如福祿壽之類的,把香粉小心地壓上去,點著禮佛或者看書,瞧著就很有情調。

  盛景意和玲瓏確認了一番,發現這個時代少了一種後世最常見的香:線香。

  線香這東西,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元代,在此之前有沒有這玩意沒有人知道,反正按玲瓏的說法,市面上流行的香她們都做過了。

  這也是盛景意萌生和寄居天禧寺那位尹娘子合作搞制香生意的原因。

  那位尹娘子處境艱難,但是她的條件其實很好:第一,她有足夠多的人手,要知道她哥哥管著悲田院,可以組織悲田院的老弱婦孺干點手工當補貼,在此之前他們也靠這個改善生活;第二,她有足夠好的技術,上次她們從天禧寺買回來的香丸,大夥可都是很喜歡的,都覺得香味合得很特別,比她們以前買過的都要好。

  有這兩個便利,只要稍加安排,把制香生意做大做強完全不是事。

  哪怕外面可能有很多人會開始仿作,天禧寺的生意卻是別人搶不走的,畢竟悲田院是要靠天禧寺撥善款養活的,要是他們能自力更生,最高興的肯定是天禧寺的人,他們怎麼會讓別人來搶悲田院的生意?

  這門生意,錢不錢什麼的倒不要緊,要緊的是她們千金樓可以藉此搭上天禧寺。靠山這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大越有保障!

  盛景意靜下心來搗鼓了幾天,終於有點成效了。

  她做出了一把樣板線香,央著玲瓏帶她跑天禧寺一趟,和尹娘子兄妹倆談好這事,最好能在選角活動開始前能開始生產線香。

  線香這東西,不僅可以擺在台上當道具,還可以做成計時工具。

  以前許多書都會用「一炷香」來計時,所謂的一炷香,其實就是從香點燃到熄滅的時間,一炷香是多久,其實全靠制香之人來把握,一般來說一炷香是兩刻鐘,也就是半個小時。比起現有的各種香,線香明顯更加方便也更加直觀,非常適合面向群眾推廣。

  要知道時下人人都以焚香為雅事,發展出一系列的香文化,光是瓶爐三事(香合、香爐、香著瓶)的花樣就多不勝數。

  目前上層的香文化市場已經飽和了,再也玩不出更多新意,相關產業都開始進入平台期,甚至可以說正在逐漸衰落!

  線香不一樣,線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或者在某個時代、某個地區曾經出現過但是沒有盛行開,只要操作得當,完全可以打開一個新市場。

  盛景意對這個還是很有信心的,為了保持《桃花扇》的藝術性,強行插入廣告這種事她是肯定不會幹的。

  不過強行插入不行,不代表沒有機會插入。《桃花扇》里本來就有不少地方是可以擺上香爐當道具的,把裡頭的香換成線香影響不大,甚至還更貼合明末清初背景,因為那時候線香已經風行開了。

  再說了,比賽這種事,有不少需要限制時間的地方,到時她們完全可以製作一批可以燃燒指定時長的香作為賽事計時器亮相。

  在選角活動進行期間,她們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強調時間觀念,並且暗搓搓表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要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最好能讓觀眾們覺得自己不買上一把線香回去簡直沒機會成功!

  在玲瓏和立夏的陪同下,盛景意再一次來到天禧寺的悲田院。

  見到盛景意,尹娘子很是歡喜。

  上回盛景意幾人不僅給了她讓兒子去讀書的建議,還從她這裡買走了一大批香丸,讓她湊夠了兒子拜師的束脩,現在她兒子已經正兒八經地讀書去了,這讓她怎麼能不感激盛景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