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想不起來,韓端也沒有勉強,他笑著說道:「你把她們誇得那麼好,下回有機會我也要見上一面。」

  徐昭明說道:「那你一定要見,我在秦淮河畔聽了一輪,那臨京傳來的『水磨調』再沒有比盛姑娘唱得更好的了!」

  韓端最近也聽人唱過水磨調,上回他族弟來看他時聽人說是臨京傳過來的,還納悶說「我在臨京怎麼沒聽過」。

  如今臨京那邊也已經有人唱了,一時竟無從分辨這唱法到底是從臨京傳到金陵的還是從金陵傳到臨京的。

  韓端說道:「這種唱法綜合了南曲和北曲的優點,聽來確實很不錯。」

  臨京和金陵流行的江南小調用的多是吳語,外人聽著覺得好聽,很多時候卻不明其意,只能湊個趣。

  這種新唱腔保留了江南小調的清麗,唱的時候又改用咬字清圓的中州韻,這邊讓當初雖南朝廷遷往臨京的達官貴人也能直接感受唱詞的美。

  韓端這一針見血的點評立刻讓徐昭明把他引為知己,本還要再大談特談,他哥卻悄悄拉了他一把。

  徐昭明忙轉頭看去,冷不丁對上他祖父兇橫的目光。

  他知道自己一聊起這方面的事來又進入忘我狀態,當即乖乖地閉了嘴,免得回頭他祖父又把他關禁閉。

  徐昭明蔫耷耷地坐在一邊聽他祖父和韓端寒暄,心裡十分同情年紀輕輕就要獨自面對自己這些迎來送往之事的韓端。

  見天和他祖父這樣的老頭子聊來聊去,有什麼趣味可言!

  另一邊,千金樓已經很有年味,盛景意正在指揮穆大郎貼柳三娘寫的春聯。

  以前春聯叫「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通常只有達官貴人家能用,隨著造紙之法日益改進,紙質春聯漸漸代替了桃符,哪怕是尋常百姓家過年時也會想辦法弄一副來湊趣。

  秦淮河畔的秦樓楚館如今也算得上是風雅之地,每家花樓都會貼出有自己特色的春聯,有些是文人雅客所贈,有些是書法極佳的樓里姑娘展露一把才藝,反正光是賞玩那一副副妙趣橫生的春聯就是一樁樂事。

  別家的都是巧妙地誇誇自己的花樓、祈求一下來年一舉奪魁,千金樓就比較淳樸了,寫的完全是平安喜樂之類的,只求明年別再有那麼多波折。

  貼完門口的春聯,盛景意又滿樓跑來跑去,不是指揮人貼窗花就是指揮人掛燈籠,上上下下忙活一通,額上都滲出了一層薄汗。

  到夜裡吃過餃子,盛景意先收到了三個娘包的大紅封,而後玲瓏、含玉也給她塞了一個,接著樓里上了年紀的僕婦也都給了她壓歲錢,還說什麼「錢不多,意思意思」。

  盛景意眉開眼笑,一整晚眼睛都喜得彎彎的。

  滿樓人一起守夜到子時,外頭便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是除夕夜慣有的接財神活動,據說誰家的鞭炮響得最早、聲音最響,財神就會到誰家裡安家。

  盛景意以前很少和家裡人一起過年,畢竟過年是各種電視台開晚會的日子,她不管是去當陪襯也好、有單獨的節目也好,都會被塞去排練以及上台演出,這麼好的露臉機會和撈錢機會,她父母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的。

  那種萬眾矚目的日子,她已經過了許多年。

  這一次,她只想和三個娘一起守著千金樓過日子,並不想成為太引人注目的存在,在背後出出主意、搞搞策劃,也算是延續了她當初的一部分心愿。

  只可惜這個時代沒有女人能上的大學,她繼續進修的願望恐怕沒法達成了,很多事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著來。

  盛景意捂著耳朵在走廊看雜役們在底下點燃鞭炮,屬於千金樓的鞭炮聲也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比起那些偷跑的花樓來說慢了一些,優點是沒那麼多人一起放,聽著倒是響亮得很。

  鞭炮放完了,各家又放起了煙花。

  千金樓的姑娘們到底還是十來歲的女孩兒,這會兒也走出走廊三三兩兩湊在一起看煙花。

  盛景意一點睡意都沒有,叫人架起梯子又一次手腳並用地爬上屋頂,還興沖沖地招呼她三個娘:「在這裡看煙花更好看!」

  盛娘和柳三娘自是不會和她一起胡鬧的,楊二娘倒是被盛景意勾起了少女時期的回憶,揣上壺酒麻溜地爬梯上屋,輕輕鬆鬆地走到盛景意身邊坐下。

  柳三娘在底下不放心地叮囑:「二娘,你們在上面小心些啊。還有,別給小意兒喝酒,她還小呢!」因為隔得有點遠,平時說話細聲細氣的柳三娘嗓兒都提高了不少。

  楊二娘瞟了盛景意一眼,目光落在盛景意胸前,活脫脫一個流氓:「是還小,我不會給她喝的。」

  盛景意:「……」

  說人小就說人小,看她胸做什麼呢!她懷疑她二娘在搞人身攻擊!

  盛景意也禮尚往來地看向楊二娘鼓鼓囊囊的前胸,心裡有點小羨慕,以前她因為節食得太厲害,有時都到營養不良的程度了,一直到十六歲身材也是平平的。

  雖說搓衣板身材什麼衣服都能駕馭,上鏡也更好看,可誰不想擁有健康漂亮的身材?那種節食過度的小身板兒,脫了衣服她自己都不想看。

  楊二娘見盛景意一臉羨慕地看著自己前胸,不由又把胸脯挺了挺,揉揉她腦袋說道:「不要羨慕,等你再長大點也會長的。有時候我還覺得挺煩惱的,這地方長太大一點不方便,得用上束胸才方便練武來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