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么小的小姑娘,他又不是禽獸,哪能下得了手。更何況目前這種情況下他根本沒想過娶妻生子,既然他沒有辦法盡為人丈夫、為人父親的責任,何必去禍害別人?

  盛景意可不知道自己下樓送一圈糖,還能送出這麼一段曲折,她把手裡的糖籮送空了,又跑回去尋盛娘她們。

  盛娘幾人正在燒灶王爺像,這叫辭灶,把灶王爺像燒了,過年期間她們就可以盡情大吃大喝,不必受灶王爺管束了!她跟著三個娘正兒八經地搞完迷信活動,又興致勃勃地帶著姑娘們參與柳三娘主導的寫春聯、剪窗花、做燈籠集體活動。

  這些東西可以到外頭去買,只是想要找合心意的挺難,反正她們現在也清閒,不如直接買紅紙自己弄!

  一群小姑娘忙得不亦樂乎,正熱鬧著,玲瓏卻撩起門帘走進來對盛景意說:「小當家,徐公子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意兒:這人長得有點好看!

  小意兒:敲開門看一下正臉!

  第18章

  小年這種日子,徐昭明家裡也是一通忙活,趁著大夥都忙,心癢難耐的徐昭明便又悄悄偷溜出來。他最近的心頭好就是含玉的琴藝、盛景意的嗓兒,溜出府後目的明確地直奔千金樓。

  盛景意踏入待客用的雅室,便見徐昭明正眼巴巴地看著門口方向,看起來一臉迫切。

  「徐公子。」盛景意笑盈盈地喊道。

  徐昭明一聽到盛景意喊他,心裡就舒坦了。他高高興興地說:「我跟你說,我得了本新曲譜,是從臨京那邊傳過來的,今天正巧有空,趕緊拿來給你們看看。」

  盛景意在徐昭明邀請下落座,接過曲譜看了起來。

  徐昭明不時地湊近對著曲譜上的曲子指指點點,說自己以前沒想到曲子還能這麼彈。盛景意認真地翻了起來,發現徐昭明確實是個樂痴,但凡有點什麼新曲子,他肯定能弄到手。

  不過她只翻了幾首,就曉得這不是臨京傳來的曲子,而是她叫人悄悄送去其他花樓的,現在經由徐昭明送回來,完全算是出口轉內銷。

  上回含玉在賞雪宴上表現得很不錯,算是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最大的難關,她已經拿到了明年參加花神夜遊會的保送名額,接下來可以專心準備明年的花朝節,年前年後那些大小活動便可以不用參加。

  盛景意給這些競爭對手送曲子,不是她善良大方熱心助人,而是準備先給這種新曲風打好群眾基礎。任何藝術都不可能憑空出現,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想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完全是做夢。

  這些曲子大多源自於被譽為崑曲鼻祖的曲聖魏良輔。

  魏良輔和徐昭明一樣痴迷音樂,常年收集南戲北曲,和一群同好對這些曲子進行再創作,形成了清麗悠遠的「水磨調」,也就是後來的崑曲,在接下來數百年時間裡備受文人雅士喜好,到清朝後更是連皇帝都會在自己的戲台上唱幾句。

  有魏良輔打好基礎,後來陸續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創作者,把崑曲從清唱推向舞台,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故事,包括但不限於《長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等,唱詞兼顧故事性和藝術性,令一代代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

  金陵城時下流行的唱法便類似於崑曲的前身。

  千金樓的姑娘們的身體養得差不多了,該準備準備練習一下才藝了,盛景意本來正猶豫著該走什麼方向,在掃過徐昭明送來的曲譜之後便有了決定:讓崑曲提前成熟。

  盛景意對崑曲的了解,其實源自於一部文藝片的拍攝,這部文藝片講的就是崑曲傳承,她在裡頭演一個上崑曲傳習所學崑曲的小姑娘。為了拍好這部片子,她自然少不了去了解故事背景,連帶唱腔也跟著老前輩學會了。

  當時老前輩送她一本明顯被經常翻閱的《古今詞曲》,說她很有天賦,慈愛地詢問她要不要轉行。

  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之後,她母親當著她的面把《古今詞曲》撕成兩半,還罵那老前輩老不修,這種沒幾個錢可賺的行當也敢騙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去學!

  當時盛景意還小,聽著莫名難過。

  興許是出於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她背著母親把書重新黏了起來,藏在枕下時不時拿出來讀一讀,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長大後都沒改變,那本《古今詞曲》也被她翻得快散架了。

  到後網絡上開始流行「中國風」,她因為在節目上秀了一段唱腔引起觀眾熱議,她母親終於覺得這東西不是一無是處,允許她把整套書買了回來。

  只是在那以後,盛景意再也沒有開過腔。

  想到過去的事,盛景意情緒有一瞬的低落,不過也只是那麼一瞬而已。那一切都已經離她遠去,她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都快快樂樂地過她們的小日子。

  這種從「臨京」傳來的唱法既然能被人送到徐昭明手裡,自然是已經在外面唱開了。盛景意對這個效果挺滿意,含笑對徐昭明說道:「這些曲子我們也開始學了。」

  徐昭明兩眼一亮,說道:「那敢情好,不如你給我唱一段。」他略帶靦腆地說,「要是能讓含玉姑娘來彈琴,那就更好了。」

  盛景意自然沒有拒絕。

  徐昭明天真熱忱,是個天然的崑曲推廣者,以後許多事少不了他參與,先拉他入伙才是正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