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春歸的舉動,還有陸家四姐弟全都一股腦兒去讀書的行為,彰示了陸春歸對文化知識的追求與決心。

  陸海康已經走了,陸二嬸一心改嫁,陸老頭是個沒有勞動能力的瘸子,下不了海種不了田。

  陸家現在是靠陸春歸撐著的,那四姐弟的學費,自然也是陸春歸出的。

  邱海生有點看不明白,他看出陸春歸讀書的決心了,但是讀書就不用吃飯了嗎?

  現在四姐弟都讀書了,也不擺油條攤子了,一家人的吃穿從哪裡來?陸春歸就算擺攤這段時間掙了不少,可坐吃山空,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這樣想的,不僅僅是老村長,很多期待著再吃到油條蝦餅的村里人都是這麼想的。

  他們嘴上不說,心裡卻斷定,最長不出一年,陸家的油條攤子肯定能擺起來。

  實際上,陸家確實在村口擺了個油條攤子——不過,擺攤的是陸二嬸。

  只不過,她做的油條實在難吃,只能算是把生麵粉給加工成了熟的麵粉,至於說味道,那也是難以言明的難吃。

  陸二嬸本以為做油條是件輕鬆又賺錢的事情,既不用風吹日曬,又能有大把的錢賺。

  可她親自做油條擺攤子以後,才知做油條也是很辛苦的,每天凌晨就要起來和面燒火,都不能睡個囫圇覺。

  關鍵是這麼辛苦也沒掙到錢,還時不時地受村里人幾個白眼。那白眼自然是花錢買了以後,發現油條確實是難吃得難以入口的。

  這種東西,只能是在不吃就得死的情況下,不得已才吃吧。

  大人們還能忍住,小孩子們的表現就明顯了,這麼難吃的油條,哪裡能哄住小娃娃,哪裡能堵住他們的哭聲?

  既然買了油條也哄不住哭鬧的孩子,那就沒有人再買了。

  幾天之後,陸二嬸的攤子前就沒有人,做了多少根油條出去,就挑了多少根油條回來,陸老頭看著她連連嘆氣。

  陸二嬸也堅持不住了,天天起早貪黑地,也賺不到錢,她圖個啥?索性也就不幹了,重新又把主意打到了男人身上:這日子,要想過下去,還是得找個男人靠著才行。

  靠女人自己,那是靠不住的,她只是一個女人家,又不下得海種不了男,離開男人,她吃什麼哦?她拿什麼過日子哦?

  陸二嬸再次離開了陸家,住到了她的娘家。住到娘家,才好張羅相親的事情,總不能一邊住陸家,一邊找男人,這樣就算陸老頭不把她趕出去,外頭的男人也不敢進來。

  而陸家的四姐弟並沒有像眾人所預料的那樣,在一年內就退了學,相反,第二年的秋天,陸家四姐弟沒有一人綴學,反而是每人一身新衣裳,背著書包,在村里人驚訝的目光中上學去了。

  村里人不解,陸家哪裡來這麼多的錢,供四姐弟讀了一年又一年的書?

  難道陸春歸賣兩個月油條就能掙那麼多?

  第一,自然是因為陸春歸的存款數目之大是村里人沒有想到的,不是兩三百,而是已經四位數。

  第二,陸春歸不賣油條了,但是她依然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逢著好日子,她依然會隨著沈家的船出海,不論是不是周末。她隨船出海的日子,就會滿載而歸;她不隨船出海的日子,東奔四跑也才撈到一點小魚,很少有豐收的時候。

  沈家的船工們都有了經驗,只期待著陸春歸隨船的日子。發展到了後來,只要陸春歸不跟著上船,沈家船就乾脆不出海,船工們在家休養生息了。

  反正陸春歸不在,出海就是費大力氣捉小魚。何不留著這力氣等春歸一起上船呢?

  出海打漁要看天氣,只要是好天氣,陸春歸都會儘量抽空出海,也不論是不是周末,因此曠下的課不少,但奇怪的是,並沒有影響到她的成績,到了期末考試,她的排名居然是班裡第一。

  這自然讓人很驚愕,只覺得陸春歸真是天才,難怪頭一回上學,就直接讀了五年級。

  天才的陸春歸不只跟著船出海,還親自賣魚。在課堂認真讀書的時間就沒有多少,可成績卻是那麼出色,第二年就升了初一,到鎮中學讀書去了。

  而沈家船,因為有陸春歸的存在,成了鎮上最神奇的船。可惜的是,沈家船上的魚,再也不在鎮港口賣了。

  而他家的路子,也紛紛有人效仿,把打到的魚,弄到縣城去賣,但是他們一艘船打的魚就沒有多少,最多也就一兩百斤,品相也遠不如沈家的,去了根本沒法像陸春歸一樣很快就把魚賣掉。要想賣出比在鎮上高的價錢,得耗上一上午才能賣掉一百來斤,一百斤也就多掙個十塊,十塊錢看著大,可除去車費、吃喝,也就剩下七八塊了。

  更可怕的是還有賣不出的時候,只要沈家也出海,陸春歸的魚一出現,其它漁船的魚便要滯銷,只要熬時間,熬到大半天,魚也不新鮮了,最後只能以更低的價格賣了。

  陸春歸早就在集市里走好的路子,其他人也想跟著走,那是根本就拼不過的。

  沈母慢慢地也知道了沈家的魚都是陸春歸在賣,但是具體操作,她沒有過問,只安心地在小漁村里,過著船老闆的生活。

  船務現在歸大牛打理,出海、賣魚的事有陸春歸,沈青岩則是周末才跟著一起出海。

  沈青岩很用功,讀書很上心,陸春歸的期末成績,更是促使他上進。雖然兩個人不在一個年級,但是陸春歸這麼厲害,他也不能太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