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笫七天,韓可孤仍然絕食,仍然未死。神志早就模糊了,魂魄恍惚就要脫離開軀殼,往天地間飄散了去——
這裡沒有光,日光月光皆無,只有黑暗,很濃重很滲人的黑暗,這裡仿佛只有韓可孤一個人。他支配不了自己的身體,不能動,也不敢動。人對未知的事物最是充滿恐懼,韓可孤也不能例外,只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黑暗裡,期待著有人來,有光明來?????
依然沒有人,也依然沒有光,黑暗中韓可孤也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幾乎沒有了勇氣等下去,他感覺自己馬上就崩潰了——恰在這時,有個聲音忽然就在靈魂深處響起來,飄飄渺渺的依稀是在呼喚他的名字,一聲挨著一聲,輕緩卻執拗,接著他感覺到有一隻手搭上了額頭,是一隻有些顫抖但很溫暖的手,但他竟遲遲不敢睜眼,那聲音卻又不停而堅定地催得他不能不撩開了眼帘,然後他就看到了恩芬的面孔,—副透著焦急又憐惜的面孔。
韓可孤慘薄如塵的熒熒生命開始逐漸聚攏回歸,渾濁的眸子裡映著這張臉龐,臉龐上的那種表情讓他忽然感到心上似乎扎進了一根針,很疼很疼,竟刺激得身上居然生出了點兒力氣,他不勝其煩地拚上這絲氣力道:“休要再說什麼!你金國里還怕少了二姓奴才麼?”之後,他只勉強看見恩芬長揖及地向自己施了一禮,就暈眩了過去。等再次甦醒過來的時候,室里已經沒有其它人,他覺出唇上有些濕潤,嗓子裡火燒火燎的疼痛也緩解了,難得身上又有了些力氣,這次又與突然激發出來的力量有些不同,好像是存在在骨頭裡,能夠持久的樣子。
略一思忖,他明白了,這是恩芬怕自己被生生餓死渴死,在昏迷的時候強行灌食了些清水,再看見旁邊供桌上的菜食顯然比平日豐盛許多,炕頭上平平整整擺放著一套嶄新的遼人常服。
韓可孤咧了咧嘴,看來自己的生命終於要到此為止了。在金國人這裡可沒有送斷頭飯的習慣,這一定是恩芬害怕自己空著肚子上路,到陰間做了餓死鬼呀!只是不知他會用什麼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是砍頭,是腰斬,還是車裂?
這個問題韓可孤只略一糾結被放下了,人死如燈滅,即然都是結束生命,誰又會在乎用什麼方式呢?即使是餓死渴死不也一樣是死嗎?不過對恩芬的用心他還是感激的。努力伸過手去摸那件左衽窄袖的新袍子,淡青如翡,顏色很好看,忽然就想到少年時候偎依在母親身邊看她給自己縫補撕破的小襖。一縷黑髮從額頭垂下來了,遮住她美麗的臉頰,母親就用捏著針的手向上劃了劃,把它挑到不再遮擋視線,然後將補丁鋪展在破洞的地方,左一針,右一針地綴上去。母親的手藝很好的,做出的針腳很細膩,若不仔細看都不會看得出來。
這一忽過去了多少年啦,每想到那時情形尤歷歷在目,暖心暖肺的讓人難以自拔,幾年前北安州里一族的人受自己連累,被群虜進了金營,母親大人為了成全自己忠義,毅然決然自盡而亡,韓可孤每念及此心中就不由潸然,心痛如絞。不過此時卻釋然了,馬上便也過到那邊去,正好拿出全部精力心思竭盡孝道,以彌補生前虧欠。
☆、第一百八十一節
韓可孤努力幾次想讓自己扶著牆站起來,但實在力不從心。這時,一名滿臉愁苦的老僧悄然推門而入,向韓可孤合什稽首問安。韓可孤認得,這正是那位每日空給自己送水送飯的大和尚。韓可孤素來尊重方外之人,認為他們具有一副憫愛眾生的慈悲心腸,掙扎著向他點點頭說:“有勞大師付這幾日的照顧。”那僧人連忙又稽首道:“是恩大老爺的安排,小僧不敢居功!”
韓可孤沒力氣糾纏這些細節,緩了緩氣接著道:“煩勞大師,能否為可孤取一勺附近吐里根河的水來,我飲了好上路。”僧人早知道韓可孤死期已定,這番過來就是受了恩芬的差遣,來送韓可孤最後一程。出家人心腸軟,他已經哽咽住,說:“寺中井水清澈甘瀝,大人盡可放心飲用。”
“此間水雖然看著清澈,卻被女真人污穢了,可孤不願在臨死前髒了肚腸。吐里根河歸流渤海,途過北安,多少能有一些我家鄉的味道。”
僧人聽得嘴唇顫抖,一臉羞愧之色,連連應聲去了。
韓可孤強掙著抬起手把蓬鬆散亂的頭髮捋了捋,挽將起來,欲換上恩芬送來的那套新服,但想想又放棄了,只把穿著的這身撣了撣上面的積塵和褶皺,然後闔目積蘊精神。
不大的功夫,僧人急愴愴回來,果然捧著一缽清水。韓可孤雙手接過來,也不答謝,低頭就缽便飲,冰冷的河水泌得牙床發疼也顧不得。只感到如受甘霖,五臟六腑爽快到了極點,頭立時便不昏沉了,只有太陽穴隱隱有些發脹。
飲足了水,身子添了些力氣,韓可孤支撐著自己扶牆站起來。略喘幾口粗氣,他就要往僧房外走,才起步卻踉踉蹌蹌要倒,僧人急忙上前攙住,韓可孤半倚著他,才蹣跚成行。
出了門才知道天正下著蒙蒙的膿包小雨,黏黏稠稠如絲如縷,仿佛也有戚戚之事,哀傷婉絕泣淚難止。四下一片昏暗,遠山近樹,敗蒿腐草,在雨霧中泛出點點片片或深或淺的灰白顏色,如垂素掛縞。韓可孤一直都很納悶,現在的天為什麼不如自己小時候看的那樣晴透,總是陰沉沉著,濃雲如怨如訴,滔滔不絕?
這裡沒有光,日光月光皆無,只有黑暗,很濃重很滲人的黑暗,這裡仿佛只有韓可孤一個人。他支配不了自己的身體,不能動,也不敢動。人對未知的事物最是充滿恐懼,韓可孤也不能例外,只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黑暗裡,期待著有人來,有光明來?????
依然沒有人,也依然沒有光,黑暗中韓可孤也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幾乎沒有了勇氣等下去,他感覺自己馬上就崩潰了——恰在這時,有個聲音忽然就在靈魂深處響起來,飄飄渺渺的依稀是在呼喚他的名字,一聲挨著一聲,輕緩卻執拗,接著他感覺到有一隻手搭上了額頭,是一隻有些顫抖但很溫暖的手,但他竟遲遲不敢睜眼,那聲音卻又不停而堅定地催得他不能不撩開了眼帘,然後他就看到了恩芬的面孔,—副透著焦急又憐惜的面孔。
韓可孤慘薄如塵的熒熒生命開始逐漸聚攏回歸,渾濁的眸子裡映著這張臉龐,臉龐上的那種表情讓他忽然感到心上似乎扎進了一根針,很疼很疼,竟刺激得身上居然生出了點兒力氣,他不勝其煩地拚上這絲氣力道:“休要再說什麼!你金國里還怕少了二姓奴才麼?”之後,他只勉強看見恩芬長揖及地向自己施了一禮,就暈眩了過去。等再次甦醒過來的時候,室里已經沒有其它人,他覺出唇上有些濕潤,嗓子裡火燒火燎的疼痛也緩解了,難得身上又有了些力氣,這次又與突然激發出來的力量有些不同,好像是存在在骨頭裡,能夠持久的樣子。
略一思忖,他明白了,這是恩芬怕自己被生生餓死渴死,在昏迷的時候強行灌食了些清水,再看見旁邊供桌上的菜食顯然比平日豐盛許多,炕頭上平平整整擺放著一套嶄新的遼人常服。
韓可孤咧了咧嘴,看來自己的生命終於要到此為止了。在金國人這裡可沒有送斷頭飯的習慣,這一定是恩芬害怕自己空著肚子上路,到陰間做了餓死鬼呀!只是不知他會用什麼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是砍頭,是腰斬,還是車裂?
這個問題韓可孤只略一糾結被放下了,人死如燈滅,即然都是結束生命,誰又會在乎用什麼方式呢?即使是餓死渴死不也一樣是死嗎?不過對恩芬的用心他還是感激的。努力伸過手去摸那件左衽窄袖的新袍子,淡青如翡,顏色很好看,忽然就想到少年時候偎依在母親身邊看她給自己縫補撕破的小襖。一縷黑髮從額頭垂下來了,遮住她美麗的臉頰,母親就用捏著針的手向上劃了劃,把它挑到不再遮擋視線,然後將補丁鋪展在破洞的地方,左一針,右一針地綴上去。母親的手藝很好的,做出的針腳很細膩,若不仔細看都不會看得出來。
這一忽過去了多少年啦,每想到那時情形尤歷歷在目,暖心暖肺的讓人難以自拔,幾年前北安州里一族的人受自己連累,被群虜進了金營,母親大人為了成全自己忠義,毅然決然自盡而亡,韓可孤每念及此心中就不由潸然,心痛如絞。不過此時卻釋然了,馬上便也過到那邊去,正好拿出全部精力心思竭盡孝道,以彌補生前虧欠。
☆、第一百八十一節
韓可孤努力幾次想讓自己扶著牆站起來,但實在力不從心。這時,一名滿臉愁苦的老僧悄然推門而入,向韓可孤合什稽首問安。韓可孤認得,這正是那位每日空給自己送水送飯的大和尚。韓可孤素來尊重方外之人,認為他們具有一副憫愛眾生的慈悲心腸,掙扎著向他點點頭說:“有勞大師付這幾日的照顧。”那僧人連忙又稽首道:“是恩大老爺的安排,小僧不敢居功!”
韓可孤沒力氣糾纏這些細節,緩了緩氣接著道:“煩勞大師,能否為可孤取一勺附近吐里根河的水來,我飲了好上路。”僧人早知道韓可孤死期已定,這番過來就是受了恩芬的差遣,來送韓可孤最後一程。出家人心腸軟,他已經哽咽住,說:“寺中井水清澈甘瀝,大人盡可放心飲用。”
“此間水雖然看著清澈,卻被女真人污穢了,可孤不願在臨死前髒了肚腸。吐里根河歸流渤海,途過北安,多少能有一些我家鄉的味道。”
僧人聽得嘴唇顫抖,一臉羞愧之色,連連應聲去了。
韓可孤強掙著抬起手把蓬鬆散亂的頭髮捋了捋,挽將起來,欲換上恩芬送來的那套新服,但想想又放棄了,只把穿著的這身撣了撣上面的積塵和褶皺,然後闔目積蘊精神。
不大的功夫,僧人急愴愴回來,果然捧著一缽清水。韓可孤雙手接過來,也不答謝,低頭就缽便飲,冰冷的河水泌得牙床發疼也顧不得。只感到如受甘霖,五臟六腑爽快到了極點,頭立時便不昏沉了,只有太陽穴隱隱有些發脹。
飲足了水,身子添了些力氣,韓可孤支撐著自己扶牆站起來。略喘幾口粗氣,他就要往僧房外走,才起步卻踉踉蹌蹌要倒,僧人急忙上前攙住,韓可孤半倚著他,才蹣跚成行。
出了門才知道天正下著蒙蒙的膿包小雨,黏黏稠稠如絲如縷,仿佛也有戚戚之事,哀傷婉絕泣淚難止。四下一片昏暗,遠山近樹,敗蒿腐草,在雨霧中泛出點點片片或深或淺的灰白顏色,如垂素掛縞。韓可孤一直都很納悶,現在的天為什麼不如自己小時候看的那樣晴透,總是陰沉沉著,濃雲如怨如訴,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