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萬曆從頭到尾仔細地讀了一遍,居然泛起了微微的笑意說:“你們集體辭職,隱退江湖,如此甚好。不知你們準備去哪裡?”馮保回答:“浙江海寧縣,那個可以觀潮的地方。”
萬曆拍掌笑了,說:“馮公公,難怪你去浙江,浙江從嚴嵩再到高拱再轉到你的手裡,這利潤是翻了兩番還是更多?”
馮保馬上辯解:“這是張大人給臣留下的薄田還有房屋,其實他早有歸隱之意,可是朝堂上還有很多大事沒有做完,所以不能離開。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如今只能我一家人完成我們的約定了。這是他臨終前最後的囑託。”
萬曆沒有多說,只是拍手,屏風後出現了兩人,居然是李和及梁寵。他們手裡拿了一堆紙。馮保感到一陣殺氣,問這是幹什麼。
李和面色冷峻地宣布:“司禮監總管馮保及內閣首輔張居正相互勾結,貪贓枉法,禍國殃民,罪狀罄竹難書。特罷免,各地家產全部充公。”
馮保立刻想起來他們所指何事,連忙辯解:“那些都是臣與張大人收編了嚴嵩、高拱等官員的巨額私家財產,用來散齎窮人的,大人不信到各地查證。”
梁寵說:“下官跟隨大人多年,深知大人底細。你把大部分錢收入自己腰包,然後用少數錢充點門面,以愚弄天下臣民。下官可以確信,馮保家裡有一把琴,其實原來是嚴嵩的,證明其居心不良。今天我要替天行道,揭發你,以求陛下寬恕。”
萬曆突然換上了兇狠的表情,像一隻成年猛虎,指著馮保一字一句地說:“你還有何話可說?連你的下屬都能作證了。看來你在浙江的那座宅子也應該在其中吧。”
馮保連聲辯解至失語,馮佑也強調:“不是這樣的,我哥的確是將錢拿去資助窮人,沒有干貪贓的事情。”萬曆根本不想聽,敲著桌子喊道:“你們不要狡辯了!”
馮邦寧趕快拉著馮保提議:“伯父快去找李太后,她一定會說公道話的。”萬曆問他說什麼。馮邦寧大聲啟奏:“陛下,您在馮家長大,你難道沒看見嗎?伯父帶了陛下十年啊!那樣一位有善心的人,怎麼可能做出如此的事情?”萬曆冷峻地說:“我說過人不可貌相。還有,朕在你家的那十年,是朕最感到噁心的地方,汝等休要再提。”
馮邦寧又說:“陛下可以問問李太后,她一定清楚。”萬曆還是冷峻地說:“不好意思,母后因為最近的事情很傷心,身體不好,所以不方便出來見人。”馮邦寧愣住了,不相信這個曾經的弟弟會如此絕情。
萬曆仿若無事地說:“馮公公,我還是給你留一條路,以往那些犯了錯誤的大臣,如果他們地位很高,刑不上大夫,他們就被送到南京或者其他地方,在先帝靈前種菜。你們一家子不是要歸隱嗎?這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三人大驚,但眼看著聖旨已經下了,不得不從。垂頭喪氣地回家。
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帝將張居正、馮保兩家全家親族抄家,沒收上來的並不多。於是萬曆加大抄家力度,很多其他人稍有聯繫的財產也被掛上一個名頭收繳。最後收集了一大筆錢財,萬曆樂在其中,由此想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
張居正已死,馮保遠謫南京守靈,李太后思念二人,不想再涉足朝綱,在後宮日日祈福焚香。萬曆獲得了完全的權力,從此不再上朝。
☆、69.大結局
萬曆十一年正月初,李太后在宮中惦記著馮保,想到正月十四是馮保五十大壽,便準備了一盒餃子、一盒湯圓和一隻烤鴨,托人送到南京給馮保。囑咐他一定要親手送到,還不忘提示,如果時機成熟,就把馮保召回重新任職。
可沒想到,這一盒東西馬上被李和帶去給了萬曆。萬曆清點了這一大盒禮品,不禁笑了,說:“舅舅,我也想大伴,也有東西要送,就送一壺御酒。還有,元宵節要到了,馮大伴是個雅人,好吟詩作賦,朕想和他對對聯,朕就寫一份下聯,讓他對出上聯交予我。舅舅看如何?”
李和謹慎地表示贊同,並親自為萬曆準備好文房四寶。萬曆展開紅紙,飛舞著毛筆,在紅紙的左半部分寫出下聯,交給李和說:“酒要那種特殊的酒,舅舅知道該怎麼辦吧?”李和看了一眼下聯,立刻會意,將其折好,放進盒子。馬上前往南京。
元宵節,南京城淫雨霏霏,寒意甚濃,孝陵旁的一間小屋裡,三個男人披麻戴孝,守著一個小靈台。仔細看靈台上寫著“慈母劉氏”。
最年輕的男人說:“伯父,祖母已經去了四個月,今天又是元宵節。也該休息一下,改善一下伙食吧?”
那個年老的男子帶著花白的頭髮,卻沒有鬍鬚,低聲說:“母親來此絕境,含冤而死,叫我怎麼能安下心?你們還年輕,就去吃點吧。我沒有心情。”第三位男子想去安慰,卻只能徒自嘆息。
最老的男子就是馮保,他秉持著香燭,沉思很久後說:“弟弟,你帶著馮邦寧逃到遼東去,找我的父親,不要再待在這裡,現在盤纏還夠,過一段時間也許就沒了。”
馮佑拉著他說:“我們既然是兄弟,就應該生死與共,我絕對不能拋下你的。”
萬曆拍掌笑了,說:“馮公公,難怪你去浙江,浙江從嚴嵩再到高拱再轉到你的手裡,這利潤是翻了兩番還是更多?”
馮保馬上辯解:“這是張大人給臣留下的薄田還有房屋,其實他早有歸隱之意,可是朝堂上還有很多大事沒有做完,所以不能離開。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如今只能我一家人完成我們的約定了。這是他臨終前最後的囑託。”
萬曆沒有多說,只是拍手,屏風後出現了兩人,居然是李和及梁寵。他們手裡拿了一堆紙。馮保感到一陣殺氣,問這是幹什麼。
李和面色冷峻地宣布:“司禮監總管馮保及內閣首輔張居正相互勾結,貪贓枉法,禍國殃民,罪狀罄竹難書。特罷免,各地家產全部充公。”
馮保立刻想起來他們所指何事,連忙辯解:“那些都是臣與張大人收編了嚴嵩、高拱等官員的巨額私家財產,用來散齎窮人的,大人不信到各地查證。”
梁寵說:“下官跟隨大人多年,深知大人底細。你把大部分錢收入自己腰包,然後用少數錢充點門面,以愚弄天下臣民。下官可以確信,馮保家裡有一把琴,其實原來是嚴嵩的,證明其居心不良。今天我要替天行道,揭發你,以求陛下寬恕。”
萬曆突然換上了兇狠的表情,像一隻成年猛虎,指著馮保一字一句地說:“你還有何話可說?連你的下屬都能作證了。看來你在浙江的那座宅子也應該在其中吧。”
馮保連聲辯解至失語,馮佑也強調:“不是這樣的,我哥的確是將錢拿去資助窮人,沒有干貪贓的事情。”萬曆根本不想聽,敲著桌子喊道:“你們不要狡辯了!”
馮邦寧趕快拉著馮保提議:“伯父快去找李太后,她一定會說公道話的。”萬曆問他說什麼。馮邦寧大聲啟奏:“陛下,您在馮家長大,你難道沒看見嗎?伯父帶了陛下十年啊!那樣一位有善心的人,怎麼可能做出如此的事情?”萬曆冷峻地說:“我說過人不可貌相。還有,朕在你家的那十年,是朕最感到噁心的地方,汝等休要再提。”
馮邦寧又說:“陛下可以問問李太后,她一定清楚。”萬曆還是冷峻地說:“不好意思,母后因為最近的事情很傷心,身體不好,所以不方便出來見人。”馮邦寧愣住了,不相信這個曾經的弟弟會如此絕情。
萬曆仿若無事地說:“馮公公,我還是給你留一條路,以往那些犯了錯誤的大臣,如果他們地位很高,刑不上大夫,他們就被送到南京或者其他地方,在先帝靈前種菜。你們一家子不是要歸隱嗎?這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三人大驚,但眼看著聖旨已經下了,不得不從。垂頭喪氣地回家。
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帝將張居正、馮保兩家全家親族抄家,沒收上來的並不多。於是萬曆加大抄家力度,很多其他人稍有聯繫的財產也被掛上一個名頭收繳。最後收集了一大筆錢財,萬曆樂在其中,由此想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
張居正已死,馮保遠謫南京守靈,李太后思念二人,不想再涉足朝綱,在後宮日日祈福焚香。萬曆獲得了完全的權力,從此不再上朝。
☆、69.大結局
萬曆十一年正月初,李太后在宮中惦記著馮保,想到正月十四是馮保五十大壽,便準備了一盒餃子、一盒湯圓和一隻烤鴨,托人送到南京給馮保。囑咐他一定要親手送到,還不忘提示,如果時機成熟,就把馮保召回重新任職。
可沒想到,這一盒東西馬上被李和帶去給了萬曆。萬曆清點了這一大盒禮品,不禁笑了,說:“舅舅,我也想大伴,也有東西要送,就送一壺御酒。還有,元宵節要到了,馮大伴是個雅人,好吟詩作賦,朕想和他對對聯,朕就寫一份下聯,讓他對出上聯交予我。舅舅看如何?”
李和謹慎地表示贊同,並親自為萬曆準備好文房四寶。萬曆展開紅紙,飛舞著毛筆,在紅紙的左半部分寫出下聯,交給李和說:“酒要那種特殊的酒,舅舅知道該怎麼辦吧?”李和看了一眼下聯,立刻會意,將其折好,放進盒子。馬上前往南京。
元宵節,南京城淫雨霏霏,寒意甚濃,孝陵旁的一間小屋裡,三個男人披麻戴孝,守著一個小靈台。仔細看靈台上寫著“慈母劉氏”。
最年輕的男人說:“伯父,祖母已經去了四個月,今天又是元宵節。也該休息一下,改善一下伙食吧?”
那個年老的男子帶著花白的頭髮,卻沒有鬍鬚,低聲說:“母親來此絕境,含冤而死,叫我怎麼能安下心?你們還年輕,就去吃點吧。我沒有心情。”第三位男子想去安慰,卻只能徒自嘆息。
最老的男子就是馮保,他秉持著香燭,沉思很久後說:“弟弟,你帶著馮邦寧逃到遼東去,找我的父親,不要再待在這裡,現在盤纏還夠,過一段時間也許就沒了。”
馮佑拉著他說:“我們既然是兄弟,就應該生死與共,我絕對不能拋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