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一路奔逃,李景達只見兵敗如山倒,不禁悲從心起,放聲大哭。好幾次,他都幾乎忍不住要拔劍自盡,部將撲上來奪劍勸道:“雖然兵敗,但尚可捲土重來。只要能退到濠州,收攏敗軍,聯合郭廷謂反撲,或可與柴榮再決勝負!”
柴榮再不會給他捲土重來的機會了。柴榮早已布下先手,一見南唐軍向東敗退,當即親率騎兵從趙步沿北岸追趕。看著對岸的皇帝親自上陣追殲殘敵,各路周軍將士大受鼓舞,個個奮勇爭先,人人唯恐落後。這是一幕壯觀的場景。紫金山上,聲勢浩大的軍隊如泰山壓頂,呼嘯而下,沿著淮水南岸一路追殺。淮水中流,數百艘戰船浩浩蕩蕩,破浪斬波,沿水路截殺。而在淮水北岸,那頂象徵著皇權的杏黃頂蓋在艷陽下格外奪目,更令南唐逃兵魂飛魄散。後周大軍三路追殺,震天動地,許多南唐士兵慌不擇路跳水而逃,更多的人則紛紛跪地投降。從正午到黃昏,柴榮帶數百親兵一路狂追出兩百餘里,直到荊山洪(今屬安徽懷遠縣)才立住馬頭。到了深夜,其他隨行官員才氣喘吁吁地趕上皇帝。
紫金山一役,南唐軍死傷、投降超過四萬人,周軍繳獲糧草輜重數以十萬計,南唐在淮南的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柴榮的屠龍計劃大功告成,憑此一戰,周軍已在淮南戰場徹底掌握了主動權。
但直到此時,柴榮的大腦依然在戰場上飛速運轉。紫金山之敵雖已潰敗,但濠州尚有一支頗有實力的南唐軍隊,說不定此刻已在趕來救援的途中。柴榮連夜向附近各個州縣發出詔令,徵發壯丁民夫在荊山洪上游重鎮鎮淮軍修建城池。這是效仿當年梁晉夾河爭霸時李存勖在德勝城修築的南北雙子城,將淮水夾在中間。又命張永德將下蔡浮橋遷移到兩城之間,以為屏障。最後,密令王環率水軍埋伏於城側,準備伏擊敵之援軍。
柴榮再一次料敵在先。鎮淮軍城尚未完工,濠州守將郭廷謂便率水軍沿淮水而來。這郭廷謂絕非無能之輩,柴榮第一次親征淮南時就知道此人的厲害。當時柴榮在正陽大破劉彥貞,又重兵圍壽州,各路周軍氣勢如虹,鄰近州縣守將要麼棄城而逃,要麼獻城投降,唯有同樣處於淮水前沿的濠州平靜如常。柴榮親筆寫下勸降信,又送上免死鐵券,遣人說降,郭廷謂卻不為所動。不久,周軍攻城,郭廷謂親自率軍嚴防死守,令周軍無功而返。但這一次,柴榮不會給郭廷謂任何翻盤的機會。
南唐艦隊剛到鎮淮軍外,便遭到雙子城上周軍的猛烈射擊。郭廷謂見勢不妙,心中一發狠,親自揮刀上前,大呼道:“諸公不用擔心,賊軍只會陸戰,沒有水師。只要燒掉浮橋,賊軍必敗!”話音未落,百餘艘周軍戰艦乘風破浪,橫空而出,猶如天降神兵。南唐船陣大亂,紛紛潰逃。郭廷謂身中數箭,跌坐船頭,仰天痛哭。他知道,翻盤之夢已徹底破碎,就算他再不甘心,也只能灰頭土臉逃回濠州。李景達、陳覺在敗逃路上聽說了郭廷謂反攻失敗的消息,連濠州城也不敢進,乾脆一溜煙徑直逃回金陵。
徹底殲滅了李景達的六萬大軍,又擊潰濠州之敵,柴榮這才從容回師壽州。此時劉仁贍已病入膏肓,不省人事,全城軍民知道外援已絕,看著城外威風凜凜的後周大軍,個個肝膽俱裂,城內一片哭聲。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心知肚明,全軍鬥志早已崩潰,要想再守下去無異痴人說夢。經過短暫的商議,眾將很快達成一致,獻城投降。
在柴榮和他身後數萬將士的注視下,壽州城的北門緩緩開啟,這座堅守了一年零四個月的城市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周廷構、孫羽等南唐將領去掉兵甲,手捧降書,依次從城中走出。而這支隊伍的最後,是被人用床板抬著的劉仁贍。柴榮面色凝重,鄭重地接過降書,對將領們一一撫慰。最後,他來到了用生命與自己對抗的劉仁贍面前。這位名將,如今卻面如白紙,雙目緊閉,口不能言。柴榮抬起頭,看到了壽州城牆上的累累傷痕,看到了滿城軍民沮喪但卻坦蕩的目光,一種久違的感動忽然湧上心頭。他握住劉仁贍冰涼的手,慨然嘆道:“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如果當年之中原,人人都能有劉公這樣的忠義驍勇,哪裡還會有燕雲割地之恥,洛陽淪陷之恨!”數日後,劉仁贍病逝,柴榮親自追賜為彭城郡王。
入城後,看著滿目瘡痍的壽州城,面黃肌瘦的老百姓,柴榮下令打開糧倉救濟饑民,宣布赦免州境內死罪以下全部囚犯。而那些因反抗南唐暴政而嘯聚山林的老百姓,也宣布全部赦免,讓他們返鄉重操舊業,不加問罪。柴榮延續著自己的一貫作風,對敵人強硬,對百姓仁慈。在他心裡,早已裝滿整個天下,就算曾在敵國治下的老百姓,也同樣是他的子民。
但很快,對老百姓一向仁愛的柴榮卻因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甚至動了殺心,令他的部下們也大惑不解。這天,柴榮帶著趙弘殷等人上街巡視。遠遠看見一個甚為氣派的燒餅店。柴榮找人一問,才知道壽州燒餅在淮南頗為有名,而這家店便是城中最大最有名的一家。柴榮不禁好奇,當即差人買了幾十個燒餅,要與部下們一起嘗嘗鮮。沒想到餅拿到眼前,卻發現又薄又小,一看就是偷工減料的貨色。剛剛還談笑風生的柴榮勃然大怒,一把將燒餅扔在地上,命令侍衛們一擁而上,將燒餅店的掌柜、夥計全部扭送到面前。
柴榮再不會給他捲土重來的機會了。柴榮早已布下先手,一見南唐軍向東敗退,當即親率騎兵從趙步沿北岸追趕。看著對岸的皇帝親自上陣追殲殘敵,各路周軍將士大受鼓舞,個個奮勇爭先,人人唯恐落後。這是一幕壯觀的場景。紫金山上,聲勢浩大的軍隊如泰山壓頂,呼嘯而下,沿著淮水南岸一路追殺。淮水中流,數百艘戰船浩浩蕩蕩,破浪斬波,沿水路截殺。而在淮水北岸,那頂象徵著皇權的杏黃頂蓋在艷陽下格外奪目,更令南唐逃兵魂飛魄散。後周大軍三路追殺,震天動地,許多南唐士兵慌不擇路跳水而逃,更多的人則紛紛跪地投降。從正午到黃昏,柴榮帶數百親兵一路狂追出兩百餘里,直到荊山洪(今屬安徽懷遠縣)才立住馬頭。到了深夜,其他隨行官員才氣喘吁吁地趕上皇帝。
紫金山一役,南唐軍死傷、投降超過四萬人,周軍繳獲糧草輜重數以十萬計,南唐在淮南的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柴榮的屠龍計劃大功告成,憑此一戰,周軍已在淮南戰場徹底掌握了主動權。
但直到此時,柴榮的大腦依然在戰場上飛速運轉。紫金山之敵雖已潰敗,但濠州尚有一支頗有實力的南唐軍隊,說不定此刻已在趕來救援的途中。柴榮連夜向附近各個州縣發出詔令,徵發壯丁民夫在荊山洪上游重鎮鎮淮軍修建城池。這是效仿當年梁晉夾河爭霸時李存勖在德勝城修築的南北雙子城,將淮水夾在中間。又命張永德將下蔡浮橋遷移到兩城之間,以為屏障。最後,密令王環率水軍埋伏於城側,準備伏擊敵之援軍。
柴榮再一次料敵在先。鎮淮軍城尚未完工,濠州守將郭廷謂便率水軍沿淮水而來。這郭廷謂絕非無能之輩,柴榮第一次親征淮南時就知道此人的厲害。當時柴榮在正陽大破劉彥貞,又重兵圍壽州,各路周軍氣勢如虹,鄰近州縣守將要麼棄城而逃,要麼獻城投降,唯有同樣處於淮水前沿的濠州平靜如常。柴榮親筆寫下勸降信,又送上免死鐵券,遣人說降,郭廷謂卻不為所動。不久,周軍攻城,郭廷謂親自率軍嚴防死守,令周軍無功而返。但這一次,柴榮不會給郭廷謂任何翻盤的機會。
南唐艦隊剛到鎮淮軍外,便遭到雙子城上周軍的猛烈射擊。郭廷謂見勢不妙,心中一發狠,親自揮刀上前,大呼道:“諸公不用擔心,賊軍只會陸戰,沒有水師。只要燒掉浮橋,賊軍必敗!”話音未落,百餘艘周軍戰艦乘風破浪,橫空而出,猶如天降神兵。南唐船陣大亂,紛紛潰逃。郭廷謂身中數箭,跌坐船頭,仰天痛哭。他知道,翻盤之夢已徹底破碎,就算他再不甘心,也只能灰頭土臉逃回濠州。李景達、陳覺在敗逃路上聽說了郭廷謂反攻失敗的消息,連濠州城也不敢進,乾脆一溜煙徑直逃回金陵。
徹底殲滅了李景達的六萬大軍,又擊潰濠州之敵,柴榮這才從容回師壽州。此時劉仁贍已病入膏肓,不省人事,全城軍民知道外援已絕,看著城外威風凜凜的後周大軍,個個肝膽俱裂,城內一片哭聲。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心知肚明,全軍鬥志早已崩潰,要想再守下去無異痴人說夢。經過短暫的商議,眾將很快達成一致,獻城投降。
在柴榮和他身後數萬將士的注視下,壽州城的北門緩緩開啟,這座堅守了一年零四個月的城市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周廷構、孫羽等南唐將領去掉兵甲,手捧降書,依次從城中走出。而這支隊伍的最後,是被人用床板抬著的劉仁贍。柴榮面色凝重,鄭重地接過降書,對將領們一一撫慰。最後,他來到了用生命與自己對抗的劉仁贍面前。這位名將,如今卻面如白紙,雙目緊閉,口不能言。柴榮抬起頭,看到了壽州城牆上的累累傷痕,看到了滿城軍民沮喪但卻坦蕩的目光,一種久違的感動忽然湧上心頭。他握住劉仁贍冰涼的手,慨然嘆道:“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如果當年之中原,人人都能有劉公這樣的忠義驍勇,哪裡還會有燕雲割地之恥,洛陽淪陷之恨!”數日後,劉仁贍病逝,柴榮親自追賜為彭城郡王。
入城後,看著滿目瘡痍的壽州城,面黃肌瘦的老百姓,柴榮下令打開糧倉救濟饑民,宣布赦免州境內死罪以下全部囚犯。而那些因反抗南唐暴政而嘯聚山林的老百姓,也宣布全部赦免,讓他們返鄉重操舊業,不加問罪。柴榮延續著自己的一貫作風,對敵人強硬,對百姓仁慈。在他心裡,早已裝滿整個天下,就算曾在敵國治下的老百姓,也同樣是他的子民。
但很快,對老百姓一向仁愛的柴榮卻因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甚至動了殺心,令他的部下們也大惑不解。這天,柴榮帶著趙弘殷等人上街巡視。遠遠看見一個甚為氣派的燒餅店。柴榮找人一問,才知道壽州燒餅在淮南頗為有名,而這家店便是城中最大最有名的一家。柴榮不禁好奇,當即差人買了幾十個燒餅,要與部下們一起嘗嘗鮮。沒想到餅拿到眼前,卻發現又薄又小,一看就是偷工減料的貨色。剛剛還談笑風生的柴榮勃然大怒,一把將燒餅扔在地上,命令侍衛們一擁而上,將燒餅店的掌柜、夥計全部扭送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