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如此便好!”太尉桓溫聽了點點頭,仍有些不放心的叮囑道:“門閥世家那邊,一定要密切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這些人現在大多心向秦軍。尤其是那王謝兩家,更是要小心在意,可別讓他們聞出什麼味來,千萬不要一時大意,以致全盤皆蹉跎!”

  “嗯,我知道了!”說著桓沖便起身告辭,下去料理太尉府諸事!

  桓沖一走,這屋內便只剩下太尉桓溫,和度支尚書劉耽了。見屋內再無旁人,太尉桓溫皺眉問道:“敬道兄,你內侄劉牢之那邊,往常每隔三日,必有書信送來,可是現在都過了五日了,北府軍和秦軍的軍報,還遲遲未見,不知是何緣故?”

  “元子兄,我也正覺得奇怪,想來是秦峰剛去,牢之怕被他抓住把柄,還有前方戰事,並沒有大的變化,所以才未曾發信吧!”

  劉牢之此人,桓溫雖然對其寄予厚望,可是始終有些不太相信他的忠心!在桓溫看來,這劉牢之能背叛朝廷,轉而投靠自己,那麼他見秦軍兵馬強勝,是不是也有可能,背叛自己轉而投靠秦峰呢?

  只是北府軍作為晉朝的精銳兵旅,太尉桓溫一直難以下手加以掌控,眼下好不容易收伏了劉牢之,北府軍之中,此時除了劉牢之,其他人也實在指望不上!

  太尉桓溫雖然心中頗為憂慮,可是老友劉耽既然這麼說了,他也只能長嘆一聲:“但願如此吧!”

  第467章 必死之境困獸斗

  運往淝水前線的五十萬石糧草,在起運之後的第三天,太尉桓溫也收到了北府軍主將劉牢之的信息!與以往不同的是,劉牢之這次傳遞的消息,不是派密使送來,而是以公文形式,將淝水前線戰報,匯報給太尉府,匯報給晉朝朝廷!

  北府軍主將不以密使送信,改為朝廷公文,這其中到底意味著什麼,太尉桓溫還未來得及細想,便收到了胡人大汗苻健,派密使送來的特急文書!

  苻健的密信,和劉牢之的公文,其中內容大體一致,都說了自從秦峰到了淝水前線之後,先是數千鐵騎突襲,殺得胡人數十萬大軍人仰馬翻,甚至差點斬殺胡人大汗苻健。緊接著秦軍十萬主力大軍,以及數萬北府軍兵馬,再一次殺得數十萬胡人兵馬倉皇北竄。

  秦軍抵達淝水前線不到五日,便斬殺胡人兵馬達二十萬之眾,繳獲兵器戰馬無數!胡人大汗苻健,為了躲避秦軍兵峰,已經率軍逃回淝水北岸!而秦軍此時正在連夜打造渡河之船,只待準備就緒之後,便率軍渡河,一舉消滅氐族數十萬兵馬,收復中原大地!

  在北府軍主將劉牢之的公文之中,除了向朝廷匯報這些戰況之外,更是催促太尉府,選派數千名工匠,儘快趕到淝水前線,幫助秦軍打造渡河用船,趕在冬天來臨之前,消滅全部敵軍!

  而在苻健的密信之中,則要求太尉桓溫儘快動手,恐遲則生變!苻健不僅要求桓溫斷了秦軍糧草,還要他盡起南朝兵馬,和自己南北兩路,一起夾攻秦軍!

  在密信之中,苻健諸多威脅之語,大意是警告太尉桓溫,若是在秦軍渡河之前,他還沒有動手的話,那麼苻健便要將桓溫背叛晉朝,向自己投誠的事情公告天下!讓太尉桓溫身敗名裂,為苻健和氐族秦國陪葬!

  看著劉牢之的公文,和胡人大汗苻健的這封密信,太尉桓溫跌坐地上,雙眼一陣失神!直到此時,他還有些不太相信,秦峰率軍出征不過二十餘日,抵達淝水前線也不過五日,怎麼可能接連取得如此大勝!

  更讓他不敢相信的是,秦軍雖然號稱戰力無雙,可是那胡人數十萬兵馬,他們也橫行中原百餘年,歷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怎麼在秦軍鐵騎之下,剛一交手便接連大敗,竟然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可是看著劉牢之的公文,和胡人大汗苻健的這封密信,卻讓太尉桓溫不得不信,這一切都是真的,秦軍十萬大軍,確實將數十萬胡人兵馬,殺得丟盔棄甲,逃命一般逃回淝水北岸!

  尤其是胡人大汗苻健,密信中的諸多威脅之語,更是讓太尉桓溫後背一陣發寒!對苻健的這些威脅恐嚇,太尉桓溫不敢不信,他心裡清楚,一旦秦軍戰船打造齊備,一旦秦軍渡過淝水,滅亡在即的苻健,一定會不惜一切力量,也要拉自己下水,也要讓自己桓氏一門,從此在南朝除名滅門!

  見父親如此模樣,長子桓熙勸慰道:“父親,事情或許沒有想像中的嚴重,那北府軍主將劉牢之,是劉叔父的內侄,又是父親心腹之人,不如修書一封,許其高官厚祿,讓他率領北府軍,和我們裡應外合,一起攻殺秦軍!”

  “到時候我軍自南面攻殺,胡人數十萬兵馬從背面圍剿,北府軍在秦軍左右驟然暴起,秦軍再是厲害,我們三面圍攻,或許能夠滅殺秦軍,一舉扭轉敗局啊!”

  聽了桓熙這話,太尉桓溫不無怨恨的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旁的老友,朝廷度支尚書劉耽劉敬道,然後苦笑一聲道:“熙兒,那北府軍主將劉牢之,為何與我們斷絕書信來往,而是派快馬送來前方戰報,到了今時今日,你還沒用看出來嗎?那北府軍主將劉牢之,他已經不是咱們的人,他已經投靠秦軍,投靠秦峰了啊!”

  “父親,要不逃吧!蜀地自古便是天府之國,足可養兵數十萬。蜀地又是你一手平定的,那裡的數萬將士,也都是父親故舊心腹之人。不如我們逃往蜀地,然後燒毀棧道,先圖自保,待天下有變,再徐圖進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