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殿內頓時寂靜一遍。

  指著帶病上朝的蔡京、蔡攸、李邦彥、張邦昌,趙佶第一次不顧這群帥哥的臉色,拍案大吼。

  “種彥崇死了,你們是不是都想去陪葬啊?站在這裡做什麼?你們都去大名府,務必要攔住遼國大軍。”

  大宋的文人集團太高看自己了,以為言舌如刀,心機如鋒就能無往而不利,這種套路放在從小受忠君思想薰陶的武將身上還有用,放在只以民族為念的彥崇身上則狗屁不是。

  槍桿子裡出政權,只有文章沒有槍,小爺懶地跟你們玩心機,暴力之下,一切的文章都是浮雲。

  面對遼國鐵騎,這些才子能將文章做得天花亂墜,卻想不出一種禦敵之策。

  最後還是李綱出列,花白鬍子無風亂飛。

  “為今之計,綱有三策。”

  一聽李綱居然有三個辦法,趙佶只覺飄著的心肝慢慢回到了原地。

  ”李愛卿請講。”

  “官家,第一策:火速下詔令太子搶占大名府,太子手上有七八萬精銳的西軍,憑藉堅固的城池足以抵擋遼兵;第二策:火速召集勤王大軍,全力向東京集結;第三策:火速招幾人入京,帶領京中禁軍,在黃河渡口擋住金軍。”

  趙佶眉頭松馳了下來,看著呆立在殿上的幾位親信大臣,不禁覺得眼睛發痛,再看李綱卻越來越順眼。

  不禁笑著問道:“不知愛卿要招哪幾人入京?朕無有不許。”

  “涇原路統制种師道、秦鳳路統制种師中,登州通判宗澤。”

  李綱話音剛落,卻見又有一人出列,“女真人已經到了黃河北岸,遠水解不了近渴,事出突然,要召集勤王大軍,無論是軍隊、馬匹、糧秣的收集都需要一個過程,老種經略現在是朝廷問罪之人,如何能快速入京?太子就算能在大名府擋住遼國大軍,但西線、西線何人能擔大梁?”

  眾人一看,卻是宇文虛中侃侃而談,趙佶的眉頭頓時又皺了起來。

  “那依愛卿之意,該當如何?”

  “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官家巡幸江南,將監國之責賦予太子……”

  宇文虛中話音未落,蔡京、王黼、李邦彥、張邦昌一眾人紛紛叫好。

  王黼身為首輔,當先說道:“江南富庶,又有長江天險,並且山川河流眾多,無論金兵還是遼兵,都以騎兵為主,一到江南必定是寸步難行,而江南各路兵馬集結容易,只要延續住敵軍的速度,定能化險為夷”

  王黼話音剛落,一眾朝臣同聲相和,只有張叔夜和李綱據理力爭,要求官家不能輕動。

  “臣張叔夜萬死進言,官家身居大位,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出巡江南,那東京……”

  剛說到這裡,就見又有十萬火急文書傳遞了過來。

  “金國先鋒完顏銀術可勢不可擋,又克澤州、已至懷州,兵鋒已到達河內,懷州知州解潛拼死奮戰,無奈金軍太強,銀術可更是陣斬了四名宋將,懷州城破在即,不出兩天銀術可的先鋒軍就能殺到東京城下。”

  梁師成字不成句的念完前方戰報,趙佶只覺得全身的力量都已經抽空,連站立都非常費勁,跌坐在龍椅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臣保舉兩人,由他們帶領東京禁軍前去河陽孟津關,一定能擋住金軍。”

  金殿上李綱還在據理力爭,聽聞戰報後繼續進言。

  趙佶的心已經被一眾大臣說動,腦里想到是江南的花,江南的草,江南的水波綠如蘭,哪還有心情聽如何在東京固守。

  銀術可的輕騎已經到達了河內,趙佶再不懂軍事,河內這地方他還是知道,騎兵到達東京可說是瞬息便至。

  “李愛卿不必再說,朕意已決,即刻巡幸江南,草擬一道詔書,著太子監國,一切事務待朕巡幸回京後再作打算。”

  李綱張大嘴巴看著官家,一肚子的話全堵在肚裡,將一張老臉漲得通紅。

  宇文虛中見此情形,用身體不經意撞了一下李綱,然後自己站在大殿中央,躬身說道:“官家英明,金國南下看似兵鋒正盛,實則是強弩之末,只要我們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臣料金兵末見得能夠出得了我宋境。”

  聽著這鏗鏘之言,趙佶心中大喜,“甚好,一切就依宇文愛卿所言。”

  一眾幸臣陪官家玩耍嬉樂還行,要說到行軍布陣,巡幸江南的準備事宜包括蔡京都說不出一二三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東京眾生相

  整個大殿就聽得宇文虛中一個人侃侃而談,李綱得了宇文暗示,知道事已不可為,默默地站回了隊列里。

  宇文虛中今天算是大出風頭,從出京的先行準備,到皇家的各項安排,再到斷後事宜,都講得頭頭是道,這讓趙佶點頭的頻率比過去一年都高。

  等宇文虛中說完,趙佶見時辰已經不早,見又有人準備出列,將龍袍一甩,“有何事情在巡幸途中再說。”

  “陛下,臣自請留守東京。”

  趙佶心中早已經不耐煩,只想著早日離京,便不看殿中是何人,直接說道,“准了。”便起身退出大殿。

  宇文虛中看著跪在地上的張叔夜,見朝臣退場完畢,嘆著氣走上前輕輕扶起張叔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