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將潘美奉命率軍征討割據嶺南的南漢。

  開寶四年(971)

  宋軍滅亡南漢政權。

  開寶六年(973)

  柳開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時年26歲。楊信升任殿前都指揮使要職。趙普第一次罷相,賦閒地方,時年52歲。翰林學士盧多遜升為參知政事。劉平生於京城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開封)。

  開寶七年(974)

  宋朝派大將曹彬、潘美率大軍征討南唐。

  開寶八年(975)

  宋軍滅亡南唐政權。

  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元年(976,開寶九年)

  宋太祖不明而死,時年50歲。晉王、開封府尹、皇弟趙光義即位,改年號“太平興國”。

  太平興國二年(977)

  呂蒙正以狀元頭銜進士及第,被授予將作監丞,出任昇州(今江蘇南京市)通判。

  太平興國三年(978)

  吳越王錢俶納土,歸順宋中央。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病故。

  太平興國四年(979)

  宋太宗親征,滅亡北漢,旋即發動第一次對遼北伐戰爭,兵圍幽州(今北京市),但終以失敗而歸。雲州觀察使、良將郭進自殺,被追贈安國軍節度使。呂夷簡生於壽州(今安徽鳳台縣)。

  太平興國五年(980)

  19歲的寇準進士及第,是該榜中最年少者,即“探花”。

  太平興國六年(981)

  趙普重返相位。

  太平興國七年(982)

  開封府尹、秦王、皇弟趙廷美被告發圖謀作亂,遂遭到貶謫,全家流放到房州(今湖北房縣),受到嚴密監管。宰相盧多遜受到牽連被貶,也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的崖州(今海南三亞市西北)。

  太平興國八年(983)

  趙普第二度罷相,到鄧州(今河南鄧縣)賦閒。呂蒙正升任參知政事。

  雍熙元年(984)

  皇弟趙廷美在房州流放地驚懼而死。

  雍熙二年(985)

  貝州(今河北清河縣西)知州柳開因與駐軍監軍發生衝突,被貶為上蔡(今河南上蔡縣)縣令。

  雍熙三年(986)

  宋太宗發動第二次北伐戰爭,兵分三路大舉進攻遼朝,但仍以失敗而告終。

  雍熙四年(987)

  柳開由文職殿中侍御史轉為武官崇儀使,出任知寧邊軍(今河北博野縣以東)。武將呼延贊升遷為馬步軍副都軍頭。

  端拱元年(988)

  宰相李昉遭到罷免。趙普第三度入居首相之位,時年67歲,呂蒙正則由參知政事升任次相。

  端拱二年(989)

  宰相趙普因病卸任。寇準出任樞密直學士。

  淳化二年(991)

  呂蒙正首次罷相,李昉、張齊賢接任宰相。寇準出任樞密副使。

  淳化三年(992)

  26歲的丁謂進士及第,成績位列甲等第四名,隨之獲大理寺評事的官銜,出任饒州(今江西波陽縣)通判。開國元勛趙普因病去世。

  淳化四年(993)

  呂蒙正復相,獨掌相印。寇準被貶為青州(今山東青州市)知州。呂端升任參知政事,時年58歲。

  淳化五年(994)

  寇準奉詔回朝,升任參知政事。呼延贊從地方調回京師,重返軍頭司都軍頭的閒職。

  至道元年(995)

  呂蒙正二度罷相,出判西京兼留守。呂端升任宰相。

  至道二年(996)

  寇準再度被貶離朝。

  至道三年(997)

  宋太宗病死。在宰相呂端的保護下,太子趙恆(宋真宗)即位,次年改元“咸平”。

  宋真宗(趙恆)咸平元年(998)

  宰相呂端因病辭職。戶部尚書張齊賢、參知政事李沆並任宰相。呂夷簡進士及第。張亢出生於臨濮縣(今山東菏澤市西北)。

  咸平三年(1000)

  張齊賢離朝,呂蒙正復任首相,與次相李沆共主中書。故相呂端去世,終年66歲。呼延贊病死。

  咸平四年(1001)

  柳開死於調任滄州(今河北滄州市以東)途中,享年54歲。王欽若升任參知政事。

  咸平五年(1002)

  寇準被召回京師,出任權知開封府。

  咸平六年(1003)

  呂蒙正辭職,賦閒京城。

  景德元年(1004)

  宰相李沆病死,參知政事畢士安、三司使寇準並任宰相。寇準時年43歲。遼朝大舉南侵,宋朝全力抗擊,宋真宗親征,最終宋遼休戰,簽訂“澶淵之盟”。參知政事王欽若被貶出朝。張耆升任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

  景德二年(1005)

  丁謂遷官右諫議大夫,出任權三司使。劉平科考中舉,時年33歲,同榜狀元為李迪。

  景德三年(1006)

  寇準首度罷相離朝,參知政事王旦接任宰相。王欽若升任樞密使。

  大中祥符元年(1008)

  宋真宗與寵臣王欽若等人製造了“天書”降臨之舉,遂改年號“大中祥符”。狄青出生於河東汾州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

  大中祥符四年(1011)

  故相呂蒙正病死,享年68歲。

  大中祥符五年(1012)

  丁謂由三司使升任參知政事。

  大中祥符六年(1013)

  寇準奉詔回朝,出任權知開封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