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從養蜂夾道放出來之後,一直龜縮在府裡頭的十三爺,破天荒也得了差事,雖說不是什麼重要的差事,不過也好過一直被皇上冷落。
有出來幹事兒的,也有回府養老的,誠親王乾脆告了假,專心回府修書去了。
七貝勒還是老樣子,討人嫌的很。
八貝勒在被皇上忌憚了十幾年之後,已然心力交瘁,朝堂上的人被皇上換了一批又一批,他收買人心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皇上換人的速度,更何況朝臣也不是傻子,做一個精力旺盛、身體康泰、控制欲強的君主在,誰還會孤注一擲的去支持他。
如今太子病逝,活著的時候沒當上皇帝,死了以後反倒是被追封為皇帝了,大哥主動去守皇陵了,三哥回府專心修書,四哥不再惺惺作態,重新回到朝堂上做孤臣,至於五哥,皇阿瑪也不知什麼心思,當年怎麼對太子的,如今便怎麼對弘晶,這十年裡,跟已經病逝的孝義皇帝比起來,弘晶雖然沒有太子之名,卻更像是皇阿瑪培養的一國儲君。
可惜了,五哥這性子就算是攤上了個好兒子,也實在是撐不起來,一顆爭權奪利的心思都沒有,就知道在那一畝三分地兒上瞎樂呵。
不過如今他倒是挺嚮往五哥的生活,想幹什麼幹什麼,一點腦子都不用費,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他爭了大半輩子,鬥了大半輩子,他還不知道有幾年的活頭,與其跟皇阿瑪拼誰活的年歲長,還不如跟福晉好好的把剩下的日子過完,這大半輩子不光他自個兒辛苦,福晉也跟著他受苦了。
八貝勒的偃旗息鼓可以說是讓眾人大跌眼睛,隨著孝義皇帝的病逝,好像整個大清朝都翻了篇,一代人都安靜下去了,鬥爭的是另一代人。
弘皙和弘晶,一個孝義皇帝的兒子,一個是皇上看重的孫子,就像當年的直郡王和太子一樣,別說兩個人都想得到那個位置,就算是自己不想要,也會被人推著去爭。
兩個人相差了只有五歲,年齡上肯定分不出來誰更有優勢,至於文治武功,弘晶明顯是占了上風的,不過理義上占上風的卻是弘皙,畢竟是太子之子,是已故孝義皇帝的兒子,若是被立為皇太孫,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於弘晶,哪怕得皇上偏愛,但畢竟是恆親王之子,若真有一事登上帝王之位的話,那大清朝可就平白無故多了一位太上皇,這萬一要是作起妖來,對整個大清朝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禍害。
所以在眾朝臣看來,恆親王反倒是成了兒子帝王之位的攔路石。
臨了臨了,還是給兒子拖了後腿,胤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表現的再怎麼淡泊無爭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也不是發愁就能解決的事兒,看皇阿瑪的意思吧,實在不行咱們就出海,總有能逍遙自在的地兒。”毓秀勸道,胤祺若是跟七貝勒一個德行,她這會兒肯定就計劃著謀殺親夫了,不過胤祺這些年安分守己,算得上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了,她得多虧心才能下得去這個手。
而且比起在紫禁城那個金籠子裡做太后,她還是更希望能夠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就能去哪,想睡到什麼時候醒就能睡到什麼時候醒,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
太后可不是那麼好做的,光是應付每天過來請安的人耗費的精力就不少了,再來一些想走太后路子的福晉、妃子,那就更耗心神了。
勾心鬥角這種事情她是真做不來,如果哪一天兒子真當上了皇帝,她都想假死遁走。
福晉果然是向著自己的,胤祺心裡頭覺得寬慰,雖然不太想去海外那些鳥不拉屎的地兒,不過如果真的擋了兒子的路子,去那邊兒也無妨,反正到時候兒子是大清朝的皇帝,他跟福晉就算是在海外,那也受不了苦。
“我怎麼覺得你巴不得想乘船出海呢?”
“可不是嗎,京城我早就待夠了,要是能去別的地方那再好不過了,就怕你捨不得。”捨不得兄弟,捨不得同僚,捨不得親戚,捨不得府上的人。
“你就能捨得?”胤祺嗤笑道,真要是走,也就是他們兩口子走,幾個兒子就只能在京城裡呆著了,弘昇福晉不會捨不得,但弘晶和弘晊可是從福晉身上掉下來的肉,走哪兒都得掛心。
第103章 大結局(下)
既然已經做好了決定,胤祺和毓秀兩個人便開始著手為出海做準備,雖然不知道出海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但是做的準備越足,以後受的苦就會越少。
胤祺和毓秀都不是肯吃苦的人,哪怕不得不走,也會儘量讓自己少吃些苦頭。
事實上,著手準備退路的不止胤祺和毓秀兩個人,曾經有心與大位,甚至為此被康熙所忌憚的八爺,該開始為自己準備後路。
當然跟胤祺和毓秀準備跑路不同,八爺可沒打算要走,而是要牢牢的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皇阿瑪雖然厭棄了他,未來新帝上位也可能不會用他這個曾經人人稱讚的八賢王,但是他現在有兒子,兒子還會有孫子,只要有能力,如今八貝勒府蟄伏一時,將來未必不會出幾個權臣。
弘晶那孩子,他早就派人仔細調查過了,比老五聰明,也比老五能幹,文才武略皆是上乘,年紀雖小,但胸襟卻挺大的,不是那等小心眼兒的人,某種程度上,要比已故的孝義皇帝大氣、重情。
孝義皇帝當年做太子的時候,看他們這些兄弟就跟看半個奴才一樣,別說是兄弟之情了,連尊重都沒有多少,但弘晶不管是對這些叔叔伯伯們,還是兄弟、堂兄弟們,都有一份尊重和情誼在。
有出來幹事兒的,也有回府養老的,誠親王乾脆告了假,專心回府修書去了。
七貝勒還是老樣子,討人嫌的很。
八貝勒在被皇上忌憚了十幾年之後,已然心力交瘁,朝堂上的人被皇上換了一批又一批,他收買人心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皇上換人的速度,更何況朝臣也不是傻子,做一個精力旺盛、身體康泰、控制欲強的君主在,誰還會孤注一擲的去支持他。
如今太子病逝,活著的時候沒當上皇帝,死了以後反倒是被追封為皇帝了,大哥主動去守皇陵了,三哥回府專心修書,四哥不再惺惺作態,重新回到朝堂上做孤臣,至於五哥,皇阿瑪也不知什麼心思,當年怎麼對太子的,如今便怎麼對弘晶,這十年裡,跟已經病逝的孝義皇帝比起來,弘晶雖然沒有太子之名,卻更像是皇阿瑪培養的一國儲君。
可惜了,五哥這性子就算是攤上了個好兒子,也實在是撐不起來,一顆爭權奪利的心思都沒有,就知道在那一畝三分地兒上瞎樂呵。
不過如今他倒是挺嚮往五哥的生活,想幹什麼幹什麼,一點腦子都不用費,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他爭了大半輩子,鬥了大半輩子,他還不知道有幾年的活頭,與其跟皇阿瑪拼誰活的年歲長,還不如跟福晉好好的把剩下的日子過完,這大半輩子不光他自個兒辛苦,福晉也跟著他受苦了。
八貝勒的偃旗息鼓可以說是讓眾人大跌眼睛,隨著孝義皇帝的病逝,好像整個大清朝都翻了篇,一代人都安靜下去了,鬥爭的是另一代人。
弘皙和弘晶,一個孝義皇帝的兒子,一個是皇上看重的孫子,就像當年的直郡王和太子一樣,別說兩個人都想得到那個位置,就算是自己不想要,也會被人推著去爭。
兩個人相差了只有五歲,年齡上肯定分不出來誰更有優勢,至於文治武功,弘晶明顯是占了上風的,不過理義上占上風的卻是弘皙,畢竟是太子之子,是已故孝義皇帝的兒子,若是被立為皇太孫,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於弘晶,哪怕得皇上偏愛,但畢竟是恆親王之子,若真有一事登上帝王之位的話,那大清朝可就平白無故多了一位太上皇,這萬一要是作起妖來,對整個大清朝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禍害。
所以在眾朝臣看來,恆親王反倒是成了兒子帝王之位的攔路石。
臨了臨了,還是給兒子拖了後腿,胤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表現的再怎麼淡泊無爭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也不是發愁就能解決的事兒,看皇阿瑪的意思吧,實在不行咱們就出海,總有能逍遙自在的地兒。”毓秀勸道,胤祺若是跟七貝勒一個德行,她這會兒肯定就計劃著謀殺親夫了,不過胤祺這些年安分守己,算得上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了,她得多虧心才能下得去這個手。
而且比起在紫禁城那個金籠子裡做太后,她還是更希望能夠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就能去哪,想睡到什麼時候醒就能睡到什麼時候醒,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
太后可不是那麼好做的,光是應付每天過來請安的人耗費的精力就不少了,再來一些想走太后路子的福晉、妃子,那就更耗心神了。
勾心鬥角這種事情她是真做不來,如果哪一天兒子真當上了皇帝,她都想假死遁走。
福晉果然是向著自己的,胤祺心裡頭覺得寬慰,雖然不太想去海外那些鳥不拉屎的地兒,不過如果真的擋了兒子的路子,去那邊兒也無妨,反正到時候兒子是大清朝的皇帝,他跟福晉就算是在海外,那也受不了苦。
“我怎麼覺得你巴不得想乘船出海呢?”
“可不是嗎,京城我早就待夠了,要是能去別的地方那再好不過了,就怕你捨不得。”捨不得兄弟,捨不得同僚,捨不得親戚,捨不得府上的人。
“你就能捨得?”胤祺嗤笑道,真要是走,也就是他們兩口子走,幾個兒子就只能在京城裡呆著了,弘昇福晉不會捨不得,但弘晶和弘晊可是從福晉身上掉下來的肉,走哪兒都得掛心。
第103章 大結局(下)
既然已經做好了決定,胤祺和毓秀兩個人便開始著手為出海做準備,雖然不知道出海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但是做的準備越足,以後受的苦就會越少。
胤祺和毓秀都不是肯吃苦的人,哪怕不得不走,也會儘量讓自己少吃些苦頭。
事實上,著手準備退路的不止胤祺和毓秀兩個人,曾經有心與大位,甚至為此被康熙所忌憚的八爺,該開始為自己準備後路。
當然跟胤祺和毓秀準備跑路不同,八爺可沒打算要走,而是要牢牢的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皇阿瑪雖然厭棄了他,未來新帝上位也可能不會用他這個曾經人人稱讚的八賢王,但是他現在有兒子,兒子還會有孫子,只要有能力,如今八貝勒府蟄伏一時,將來未必不會出幾個權臣。
弘晶那孩子,他早就派人仔細調查過了,比老五聰明,也比老五能幹,文才武略皆是上乘,年紀雖小,但胸襟卻挺大的,不是那等小心眼兒的人,某種程度上,要比已故的孝義皇帝大氣、重情。
孝義皇帝當年做太子的時候,看他們這些兄弟就跟看半個奴才一樣,別說是兄弟之情了,連尊重都沒有多少,但弘晶不管是對這些叔叔伯伯們,還是兄弟、堂兄弟們,都有一份尊重和情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