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這樣的話說起來就方便了,否則隨意把它們暴露給人類,或許並不是個好主意。」
我苦笑了一下,沒有接話。
「翡斯人和地球上的海底人是同一種文明類型。說起來地球真是個神奇的地方,竟然同時孕育出兩種高級生命,而且走的還是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翡斯人的歷史要比我們維摩人更悠遠的多,他們依靠個體的力量來探索和把握宇宙,已經進化到肉體基本能量化,所以沒有固定的形態。但作為思考源泉的頭顱,卻不能被純能量取代。當他們漫長的生命終結的時候,留下的只有這小小的頭骨。這頭骨和你們人類的頭骨大不相同,看起來挺像,可硬度極高,和他們生前掌握的能量成正比。」
張明說著從懷裡取出一樣管狀物,一束白光從前端射出來,打在頭骨上。
「這隻脈衝槍可以把你們的主戰坦克打個對穿,但在這頭骨上恐怕只能留下個小淺痕而已。」張明說到這裡,突然「咦」了一聲,手裡的那枝脈衝槍又射了道白光出來,比剛才亮了不少。
「咦?」張明再次發出驚嘆聲,脈衝槍前端開始亮起來,仿佛在蘊釀什麼,過了幾秒鐘,一抹淡紅射了出來,頭骨遭到了第三擊。
很明顯,這三下一記比一記重,但細看頭骨,哪有什麼張明說的淺痕。
我看了看這隻所謂的「脈衝槍」,又看了看張明。
張明的臉上露出凝重和尊敬的神色:「這位翡斯人頭骨竟然堅硬到這種程度,生前掌握的能量龐大到不可想像,看來他在翡斯人的歷史中,也一定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
我心裡一動,問道:「那他的能量會不會大到能改造整個星系?」
張明失笑道:「怎麼可能,不管是沿機械文明發展還是沿生物文明發展,都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生物能量可以發展到對行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機械文明可以發展到改變恆星的狀態,但像棋子一般擺布整個星系,那……」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神情也有些虔誠:「那真是神的力量,不然這裡怎麼被稱為神之密碼,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文明被困擾,那位偉大的翡斯人不是也苦苦思索了數百年嗎?」
我眉梢一挑,說:「可是先有翡斯人,後有你們維摩人,至少你們兩個文明都各自有人破解了神的密碼。現在有了水晶球,說不定這秘密就要真相大白了。」
張明卻沒被我的語氣感染,道:「一個謎團的揭開,總是伴著更大更多謎團的發現。兩個發現真相的偉大人物都死了,誰知道謎底揭曉又代表著什麼呢?」
被他這樣一說,我的心也忐忑起來。
「不過現在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先把神的密碼解開,你們中國人不是有句古話,叫『朝聞道,夕可死矣』嗎。」
不知不覺間,已經夜深。我幾次想提出要求看一看維摩星人的真實形象,最終沒有說出口。倒不是擔心張明覺得唐突,從上次小女孩的反應可以猜想出他們的外觀肯定不會可人,看了就算表面不動聲色,心裡還是會覺得不舒服。再說外表真的那麼重要嗎,現在這樣挺好,何必自添尷尬。
張明告訴了我一個手機號,讓我一有水晶球的研究結果就告訴他。不曉得是他入鄉隨俗買了個手機,還是能把中國電信的訊號接到他自己的先進設備上。
和上次一樣,張明離開的時候,我還留在包房裡喝茶。心情當然是大不相同了。
朝聞道,真的夕就要死去嗎?
我發了一會兒愣,才回神給梁應物發了個短消息。不久他就推門進來了。
我把和張明交流的結果告訴他,他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記錄,這些必將進入X機構的資料庫,而維摩星和翡斯星也一定很快會在人類的星圖上標出來。
了解了一堆新信息,但對解開神的密碼仍無幫助,一切還要等待水晶球的分析報告。
「不論最後怎樣,我們希望能和維摩星人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請你把那個號碼告訴我。」梁應物最後說道。
我皺起了眉頭,基本上當梁應物以X機構的身份對我說話的時候,我就很不習慣。
「等報告出來,我給張明打電話時再和他提吧,比你們直接給他電話效果好。」
梁應物想了想,點頭答應:「好吧。不過你要知道,這並不是普通的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交流。」
我又皺了皺眉。我當然聽得出他語氣中隱含的意味。不管怎麼樣我總是要把聯繫方式交出去的。
五天之後,梁應物把水晶球還到了我的手上。由他轉述的分析報告令人失望。
水晶球的分子結構由外而內,就像被不可思議的巨大能量擠壓過,一層比一層緊密。這種結構上的緊密度改變使水晶球的折光率也有所變化,所以在強光照射下會形成同心圓的光影。
每一層的寬度,從外層的以厘米計,到裡面的以毫米計,微米計。內層的密度要比外層大,但也不是成倍成倍的翻上去,只是稍大一些,不然這個水晶球就不知有多重了。
「這麼說你們除了得知其結構狀態外一無所知了,不能判斷這個水晶球的功能?」
「這話你說錯了。」梁應物說。
「哦?」我心裡一喜,期盼地等著梁應物說下去,不料梁應物給我的是當頭一棒。
「我們並沒有徹底搞清楚其結構。」
「你剛才還說……」
「你知道距離中心點倒數第二層是什麼數量級的嗎?」
「納米嗎?」我問。剛才梁應物說了毫米微米,想必再往裡就更小。
「是分子級的。」
「那怎麼可能,分子是永恆運動的,怎可能被固定住?」
「固體金屬分子的運動本來就很微弱,而水晶球最中心的那部分分子被我們所不了解的手段,把分子活動頻率和範圍局限在極低的程度上,形成了相當穩定的狀態。」
我點了點頭,又問道:「倒數第二層已經這樣微小,那最後一層是什麼?」
「倒數第二層的圓心位置上,就只有一個分子。而這個分子密度比圍著它的那圈分子更大一些。」
我看著手上的水晶球,想不到這個圓球竟然有這樣精密的結構。
「可是,這還不算是徹底搞清楚結構嗎?」
「既然這個水晶球結構精細到分子層面,那麼製作者的手段已經遠超人類現今的科技了,我們沒有理由肯定,它僅到分子層面就止步。」
「你是指最中心那顆分子的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小構成都會有新的變化?」
「水晶球由外而內密度逐步加大的結構使我們的觀測大受影響,沒辦法對其中心進行原子層面的觀察。所以我才會那樣說。」
我嘆了口氣,竟然連結構都只能一知半解,想要靠它解開神的密碼,這樣的期待真是過分天真了。
給張明打電話的時候,我頗有點尷尬,地球人的科技文明這回出了個丑。他倒並不在意,還連連感謝我願意把水晶球送給他帶回去研究。
我婉轉表達了X機構希望和他接觸的願望,張明的回應頗有保留,但並沒一口拒絕。話傳到就行,接下來梁應物要怎麼和他溝通並不在我的關心範圍內。
5月28日周六一早,我到了北京。不去一次天壇,心裡總有塊疙瘩放不下。
張明已經攜水晶球離開,他在天壇一無所獲,我當然沒自大到覺得遠比他更聰明的程度,而且K到底是不是在天壇「悟道」還在兩說。這次去只是解一個心結。
心底還是會有小小的狂想:萬一我也悟了什麼呢?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或許更少。
我走的是天壇北門。買了張三十五元的聯票,混跡在大群的旅遊者中往裡走。
北門的外牆是環形的,南門是方形,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思想,在這天地之間,就是整個世界。
我腦中想著這些古老東方哲學,穿過工整的園林區,進入禁菸禁火的古城樓大門。前面就是最著名的祈年殿。
真正走在天壇里,原先就並不迫切的尋求答案的心情更淡然許多。就當在遊玩的同時碰碰運氣吧。可惜剛走到祈年殿門口就有些失望。一塊小木牌後面是緊閉的大門,這裡要整修到2006年才會重新對遊客開放。
希望K不是在祈年殿裡得到靈感的。我這樣想著,繞過祈年殿往前走。
寬闊的丹陛橋曾經只有極少數人在極少數的時間裡才可踏足。當年的黃羅傘蓋再不會出現,如今白石路上滿是人,本該有的對天地的敬畏之情也被人流沖淡了許多。
皇穹宇里的回音壁前排著要聽回音的人,挨個吼上一聲,正殿裡供著的皇天上帝神牌反沒太多人注意。我扒著殿門往裡瞧了很久,是了不起的建築,至於解開神的密碼,沒無點靈感。
我在院子裡轉了幾圈,實在沒有心思排隊吼回音壁,心裡思量了一番回音壁和太陽系能有多少聯繫,覺得這方面可能性太小,便出了皇穹宇。前面就是圜丘。
圜丘最外面是四四方方的圍牆,裡面是環形階梯。不用說,也是天圓地方的表現。這圜丘又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和整個天壇的架構內外呼應。想起來,算是一環套著一環,一個大世界裡另有一重小世界。
圜丘里的遊客和其它地方一般的多。這座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一五三零年)的恢宏建築,是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漢白玉為柱,艾葉青石為台,上中下三層壇面直徑分別為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三者總和四十五丈,即「九五帝王之尊」。而天屬陽,地屬陰,奇數數陽,偶數屬陰,又暗合「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苦笑了一下,沒有接話。
「翡斯人和地球上的海底人是同一種文明類型。說起來地球真是個神奇的地方,竟然同時孕育出兩種高級生命,而且走的還是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翡斯人的歷史要比我們維摩人更悠遠的多,他們依靠個體的力量來探索和把握宇宙,已經進化到肉體基本能量化,所以沒有固定的形態。但作為思考源泉的頭顱,卻不能被純能量取代。當他們漫長的生命終結的時候,留下的只有這小小的頭骨。這頭骨和你們人類的頭骨大不相同,看起來挺像,可硬度極高,和他們生前掌握的能量成正比。」
張明說著從懷裡取出一樣管狀物,一束白光從前端射出來,打在頭骨上。
「這隻脈衝槍可以把你們的主戰坦克打個對穿,但在這頭骨上恐怕只能留下個小淺痕而已。」張明說到這裡,突然「咦」了一聲,手裡的那枝脈衝槍又射了道白光出來,比剛才亮了不少。
「咦?」張明再次發出驚嘆聲,脈衝槍前端開始亮起來,仿佛在蘊釀什麼,過了幾秒鐘,一抹淡紅射了出來,頭骨遭到了第三擊。
很明顯,這三下一記比一記重,但細看頭骨,哪有什麼張明說的淺痕。
我看了看這隻所謂的「脈衝槍」,又看了看張明。
張明的臉上露出凝重和尊敬的神色:「這位翡斯人頭骨竟然堅硬到這種程度,生前掌握的能量龐大到不可想像,看來他在翡斯人的歷史中,也一定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
我心裡一動,問道:「那他的能量會不會大到能改造整個星系?」
張明失笑道:「怎麼可能,不管是沿機械文明發展還是沿生物文明發展,都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生物能量可以發展到對行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機械文明可以發展到改變恆星的狀態,但像棋子一般擺布整個星系,那……」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神情也有些虔誠:「那真是神的力量,不然這裡怎麼被稱為神之密碼,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文明被困擾,那位偉大的翡斯人不是也苦苦思索了數百年嗎?」
我眉梢一挑,說:「可是先有翡斯人,後有你們維摩人,至少你們兩個文明都各自有人破解了神的密碼。現在有了水晶球,說不定這秘密就要真相大白了。」
張明卻沒被我的語氣感染,道:「一個謎團的揭開,總是伴著更大更多謎團的發現。兩個發現真相的偉大人物都死了,誰知道謎底揭曉又代表著什麼呢?」
被他這樣一說,我的心也忐忑起來。
「不過現在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先把神的密碼解開,你們中國人不是有句古話,叫『朝聞道,夕可死矣』嗎。」
不知不覺間,已經夜深。我幾次想提出要求看一看維摩星人的真實形象,最終沒有說出口。倒不是擔心張明覺得唐突,從上次小女孩的反應可以猜想出他們的外觀肯定不會可人,看了就算表面不動聲色,心裡還是會覺得不舒服。再說外表真的那麼重要嗎,現在這樣挺好,何必自添尷尬。
張明告訴了我一個手機號,讓我一有水晶球的研究結果就告訴他。不曉得是他入鄉隨俗買了個手機,還是能把中國電信的訊號接到他自己的先進設備上。
和上次一樣,張明離開的時候,我還留在包房裡喝茶。心情當然是大不相同了。
朝聞道,真的夕就要死去嗎?
我發了一會兒愣,才回神給梁應物發了個短消息。不久他就推門進來了。
我把和張明交流的結果告訴他,他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記錄,這些必將進入X機構的資料庫,而維摩星和翡斯星也一定很快會在人類的星圖上標出來。
了解了一堆新信息,但對解開神的密碼仍無幫助,一切還要等待水晶球的分析報告。
「不論最後怎樣,我們希望能和維摩星人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請你把那個號碼告訴我。」梁應物最後說道。
我皺起了眉頭,基本上當梁應物以X機構的身份對我說話的時候,我就很不習慣。
「等報告出來,我給張明打電話時再和他提吧,比你們直接給他電話效果好。」
梁應物想了想,點頭答應:「好吧。不過你要知道,這並不是普通的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交流。」
我又皺了皺眉。我當然聽得出他語氣中隱含的意味。不管怎麼樣我總是要把聯繫方式交出去的。
五天之後,梁應物把水晶球還到了我的手上。由他轉述的分析報告令人失望。
水晶球的分子結構由外而內,就像被不可思議的巨大能量擠壓過,一層比一層緊密。這種結構上的緊密度改變使水晶球的折光率也有所變化,所以在強光照射下會形成同心圓的光影。
每一層的寬度,從外層的以厘米計,到裡面的以毫米計,微米計。內層的密度要比外層大,但也不是成倍成倍的翻上去,只是稍大一些,不然這個水晶球就不知有多重了。
「這麼說你們除了得知其結構狀態外一無所知了,不能判斷這個水晶球的功能?」
「這話你說錯了。」梁應物說。
「哦?」我心裡一喜,期盼地等著梁應物說下去,不料梁應物給我的是當頭一棒。
「我們並沒有徹底搞清楚其結構。」
「你剛才還說……」
「你知道距離中心點倒數第二層是什麼數量級的嗎?」
「納米嗎?」我問。剛才梁應物說了毫米微米,想必再往裡就更小。
「是分子級的。」
「那怎麼可能,分子是永恆運動的,怎可能被固定住?」
「固體金屬分子的運動本來就很微弱,而水晶球最中心的那部分分子被我們所不了解的手段,把分子活動頻率和範圍局限在極低的程度上,形成了相當穩定的狀態。」
我點了點頭,又問道:「倒數第二層已經這樣微小,那最後一層是什麼?」
「倒數第二層的圓心位置上,就只有一個分子。而這個分子密度比圍著它的那圈分子更大一些。」
我看著手上的水晶球,想不到這個圓球竟然有這樣精密的結構。
「可是,這還不算是徹底搞清楚結構嗎?」
「既然這個水晶球結構精細到分子層面,那麼製作者的手段已經遠超人類現今的科技了,我們沒有理由肯定,它僅到分子層面就止步。」
「你是指最中心那顆分子的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小構成都會有新的變化?」
「水晶球由外而內密度逐步加大的結構使我們的觀測大受影響,沒辦法對其中心進行原子層面的觀察。所以我才會那樣說。」
我嘆了口氣,竟然連結構都只能一知半解,想要靠它解開神的密碼,這樣的期待真是過分天真了。
給張明打電話的時候,我頗有點尷尬,地球人的科技文明這回出了個丑。他倒並不在意,還連連感謝我願意把水晶球送給他帶回去研究。
我婉轉表達了X機構希望和他接觸的願望,張明的回應頗有保留,但並沒一口拒絕。話傳到就行,接下來梁應物要怎麼和他溝通並不在我的關心範圍內。
5月28日周六一早,我到了北京。不去一次天壇,心裡總有塊疙瘩放不下。
張明已經攜水晶球離開,他在天壇一無所獲,我當然沒自大到覺得遠比他更聰明的程度,而且K到底是不是在天壇「悟道」還在兩說。這次去只是解一個心結。
心底還是會有小小的狂想:萬一我也悟了什麼呢?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或許更少。
我走的是天壇北門。買了張三十五元的聯票,混跡在大群的旅遊者中往裡走。
北門的外牆是環形的,南門是方形,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思想,在這天地之間,就是整個世界。
我腦中想著這些古老東方哲學,穿過工整的園林區,進入禁菸禁火的古城樓大門。前面就是最著名的祈年殿。
真正走在天壇里,原先就並不迫切的尋求答案的心情更淡然許多。就當在遊玩的同時碰碰運氣吧。可惜剛走到祈年殿門口就有些失望。一塊小木牌後面是緊閉的大門,這裡要整修到2006年才會重新對遊客開放。
希望K不是在祈年殿裡得到靈感的。我這樣想著,繞過祈年殿往前走。
寬闊的丹陛橋曾經只有極少數人在極少數的時間裡才可踏足。當年的黃羅傘蓋再不會出現,如今白石路上滿是人,本該有的對天地的敬畏之情也被人流沖淡了許多。
皇穹宇里的回音壁前排著要聽回音的人,挨個吼上一聲,正殿裡供著的皇天上帝神牌反沒太多人注意。我扒著殿門往裡瞧了很久,是了不起的建築,至於解開神的密碼,沒無點靈感。
我在院子裡轉了幾圈,實在沒有心思排隊吼回音壁,心裡思量了一番回音壁和太陽系能有多少聯繫,覺得這方面可能性太小,便出了皇穹宇。前面就是圜丘。
圜丘最外面是四四方方的圍牆,裡面是環形階梯。不用說,也是天圓地方的表現。這圜丘又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和整個天壇的架構內外呼應。想起來,算是一環套著一環,一個大世界裡另有一重小世界。
圜丘里的遊客和其它地方一般的多。這座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一五三零年)的恢宏建築,是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漢白玉為柱,艾葉青石為台,上中下三層壇面直徑分別為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三者總和四十五丈,即「九五帝王之尊」。而天屬陽,地屬陰,奇數數陽,偶數屬陰,又暗合「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