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看著不禁奇怪,沒聽過這些海水魚會有這種習性的,這些明明都是觀賞魚,顏色鮮艷,也不像是喜歡鑽進珊瑚底下、沙石fèng中覓食。只見水漸漸平穩後,那些魚竟然擺著尾巴又紛紛鑽進了沙子裡。我湊過去仔細地觀察,發現沙面上有好幾處不時地有起伏,似乎是魚在沙子裡遊動,遠遠看去就象空的一樣。
變異(4)
我問蘇迎道:「這些魚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變化的?」
蘇迎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道:「就這幾天。」她對海底人和游泳泡水之外的事情都是顯得這樣毫無興趣,我也已習慣了。
我以前也養過魚,對這些魚的習性還是略知一二的。一番思考之後,我下了結論,這些魚恐怕也發生了變異。
我的腦中再次閃過貓和蟑螂,這魚就是第三種變異的生物吧。結合看好萊塢電影的經驗,很可能在這個志丹苑小區中存在有什麼類似輻射源之類的東西。這讓我有些不寒而慄,如果接下來是人的話……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第二天中午,我看離和阮修文約定的時間還差一些,便先到考古工地轉了一圈。這回張強也不在,也許是去吃午飯沒有回來,而工地乍看之下幾乎一點沒動,也不會有什麼進展了。挖出來的泥土在一邊堆成一個小土丘,一群小孩子正在土丘上跑上跑下十分興奮。
我笑了笑,我自己小時候也很頑皮,一時間有點懷念童年的感覺,便遠遠看著他們。只見他們用小樹枝小鐵鍬什麼的從土裡挖出幾條蚯蚓,便歡叫起來。
幾個男孩抓起幾條蚯蚓,扔到自己身前趕著賽跑。一個小男孩嫌自己的這條蚯蚓行動遲緩,用鐵鍬狠狠一拍,那隻蚯蚓立刻掙扎著迅速彈起來,那小男孩驚喝了一聲,殘忍地將蚯蚓鏟成四段。蚯蚓被分割開當然不會死,一段段都抖動著,這是基本常識。那些小孩子卻大呼小叫,引為奇觀地圍著。
我不禁會心地笑了起來,又朝他們湊近了一些,因為我小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這當然不能說明我從小缺乏愛心,只能說明我好奇心重罷了。然而電光火石間,我盯著地上的兩段蚯蚓,腦中猶如天馬行空一般閃過一段誇張的推斷:
蚯蚓身體柔軟,被鐵鍬拍是拍不死的——骨骼柔軟,被卡車軋、從樓上摔下都不死的貓;
蚯蚓被斬成兩段還是不死,兩段分別掙扎扭動——前後兩段身體分開能夠自由活動的蟑螂;
那些蚯蚓被挖出來還在奮力掙扎想要鑽回土裡——喜歡在沙里鑽來鑽去,生活在沙里的魚。
我僅僅是將這三種變異的生物所具有的新特徵拿出來放到一起,然而結論卻很明顯正好與蚯蚓相符合。三種蚯蚓固有的特性正好與三種變異生物一一對應。這不會僅僅是一個巧合。那麼,難道貓的軟骨、蟑螂的分體不死、海水魚的鑽沙,竟然都是以蚯蚓為藍本而講行的變異?
我對這個偶然的發現驚異不已。說起來,這樣的推論倒也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蚯蚓也確實在志丹苑遺址附近出現了。也許我現在去抓出蘇迎家水族箱裡的一條魚來,也是拍不死且分體也不會死的。但現在這還是假設,我沒有什麼證據。就算蘇迎家的魚真的變成了那樣,也不能證明我的結論是正確的。而且即使結論成立,與志丹苑考古的關係也還是不能解釋。
不管怎樣先去見見阮修文再說。
阮修文依然客氣地微笑著,這使我相信他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對手。他應該會和梁應物是同一類的人,智力超群,本領高強。而且他可以說是世家子弟,家學淵源,這點比梁應物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他的長相不如梁應物俊美。不知不覺中,我在拿梁應物和阮修文進行比較,與梁應物一同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險境後,我清楚地知道梁應物所擁有的應變能力和冷靜頭腦,所以我真不希望阮修文這方而的才華在他之上。在知道阮修義是X機構的人後,我開始意識到他的笑容其實是一種偽裝。
我從一般的問題開始。阮修文有問必答,沒有什麼異常。在一些考古方面的問題上,阮修文侃侃而談,不愧是家學淵源。我知道這樣下去不會有什麼進展,決定先開口試探試探他的口風。
「我聽小區的居民講——你知道我碰巧也是住那個小區裡的——他們說這附近這兩天大概是鬧鬼,有好多動物發生了很奇怪的變化,照我看可以說是變異吧。一些老人嚇得要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說著,注意阮修文的瞼上表情。
阮修文絲毫沒有露出我所希望看到的什麼破綻,而是有些吃驚地睜大了眼睛,說道:「是嗎?我怎麼沒聽說?」
我索性回答:「是的,就在小區內。好像是些狗啊貓啊之類的。我也是聽一些居民說。」
他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喪情,說道:
「這我就不了解了。我只負責考古方而的一鑑定工作,如果真有這種問題恐怕你應該找其他部門問問看。我覺得多半是一些尢聊的傳聞罷了,你們記者應該會懂得分辨吧。」
也許他覺得他的反應表現得不錯,但我認為他如果真的不知情或是這些變異與考古尢關,他應該反應得更加強烈才對。應該會表現得很有興趣,他也是X機構的人嘛。顯然他對我昕指的變異並不感到意外。這讓我肯定了志丹苑考古必然與這些變異有關。
「是嗎?正巧我昨天上午有事和考古協會那邊聯繫了一下,可是他們竟然說不知道你的名字,呵呵。」我繼續試探他道。
「哦,肯定是他們搞錯了。那些人做事總是冒失得很。」阮修文顯得很平靜。四、九命黑貓的末路--2 變異(5)
「可他們還說沒有派過人來上海,也是搞錯了嗎?」
阮修文的臉有些漲紅了,看來是有些惱怒。他沉聲道:
「那多先生,你倒是很有專業精神,不過懷疑我的身份好像太多餘了。你明天可以再打電話去問,但我奉勸你不用浪費時間,我從來沒有騙你什麼。」
「沒有,沒有。」我連忙解釋,「我只隨便說說的,你別在意。」我生怕他生起氣來把氣氛鬧僵就不好收拾了。
不料阮修文又問道:「你好像工作特別賣力嘛,我到了這裡還沒有其他記者找過我,才過幾天你就已經找過我好幾趟了。」
「呵呵……我也不是那麼賣力的。」我竭力降低阮修文對我的警惕,笑道,
「不過我覺得自由考古學家比較難得,覺得你很了不起,很想多和你聊聊了解一下。一定是耽誤了你不少時間,真是不好意思。」
阮修文聽了表情稍稍緩和了一些。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大家族的子弟也不例外。我決定乘勝追擊,要顯出我一無所知的樣子來讓他自我感覺愈加良好些,以此逗引他說更多的話,才有機會讓他露出馬腳。我靈機一動,想到找一個無稽的話題來轉移他的視線。
「我有個朋友是寫童話的,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突發奇想,」我隨口胡謅道,
「說是要寫篇童話,想要虛構一個有關這個遺址與什麼海底人的故事,非纏著要我來採訪,給他提供真實題材……」我還沒說完,沒想到的是阮修文聽到一半似乎全身震了一下,眼鏡都從鼻樑上滑下了一半,神情大變。我意識到我說的海底人出了問題,一時沒敢再說下去。
「這個幻想倒是蠻……蠻有意思。」阮修文勉強扶了扶眼鏡,「但你身為一個記者,應該記錄事實不是嗎?為了這種問題來採訪,那不是胡鬧嗎?」
「不是,我只是……」
「我對你挺失望的,那多先生。今天就到這裡吧。我知道的全對你說了,我還有工作要做,您請回吧。」阮修文說著站起身來,一臉堅決。
「大家相識一場我還是奉勸你一句:記者先生,現實一點。你的職業應該不允許你進行各種各樣的幻想,那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臨走時阮修文又毫不客氣地警告我。
我沒想到他對海底人竟然有這麼大反應,這無疑說明海底人與這次考古並非毫無關係。這樣一來又回到了起點,海底人、貓、蟑螂、遺址。而現在又多了一樣:蚯蚓。雖然沒有從阮修文口中套出什麼有用的線索,但還是有一定收穫。但阮修文恐怕不會再給我任何機會接近他了。我從賓館出來細細思索。
晚上回到家裡,我重新畫了一張線索圖表來理清思路。和這次事件的相關線索如下:
描的變異(軟骨)。
蟑螂的變異(不死)。
魚的變異(鑽沙)。
這些變異的假定藍本——蚯蚓。
海底人的存在。這一點已經從阮修文那裡得到了證實。
蘇迎是海底人的可能。既然我一開始了解到海底人的消息來源是蘇迎,而消息得到證實,使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蘇迎的問題。她所說的話真假尚未得知,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暫時無法得知是否蘇迎與事件有直接關係。
事件的中心:志丹苑元代水關建築考古。我現在可以相信,整件事因此而起,這一點現在已經毫無疑問。
當然還有披著自由考古專家外衣的阮修文。他代表X機構在事件中的作用。肯定我得出的那個可能性相當大的假設:蚯蚓是變異的藍本。於是用箭頭將貓、蟑螂和魚一一指向蚯蚓,表明變異藍本。然而考古遺址、海底人等等又似乎毫無聯繫。這等於無法了解事件的本質。
至此我可以肯定,這是我迄今為止碰到的最最棘手的事件,有著最多看似無關的紛亂線索。我要把它們全都串聯起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變異(6)
在束手無策之際,我決定拋開一般正常的思維方式,進行大膽的推理。這也是小說中類似福爾摩斯使用的推理方法,先進行大膽假設,然後再逐一排除其他可能,所謂的不可能的假設往往到最後卻會被證實。
變異(4)
我問蘇迎道:「這些魚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變化的?」
蘇迎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道:「就這幾天。」她對海底人和游泳泡水之外的事情都是顯得這樣毫無興趣,我也已習慣了。
我以前也養過魚,對這些魚的習性還是略知一二的。一番思考之後,我下了結論,這些魚恐怕也發生了變異。
我的腦中再次閃過貓和蟑螂,這魚就是第三種變異的生物吧。結合看好萊塢電影的經驗,很可能在這個志丹苑小區中存在有什麼類似輻射源之類的東西。這讓我有些不寒而慄,如果接下來是人的話……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第二天中午,我看離和阮修文約定的時間還差一些,便先到考古工地轉了一圈。這回張強也不在,也許是去吃午飯沒有回來,而工地乍看之下幾乎一點沒動,也不會有什麼進展了。挖出來的泥土在一邊堆成一個小土丘,一群小孩子正在土丘上跑上跑下十分興奮。
我笑了笑,我自己小時候也很頑皮,一時間有點懷念童年的感覺,便遠遠看著他們。只見他們用小樹枝小鐵鍬什麼的從土裡挖出幾條蚯蚓,便歡叫起來。
幾個男孩抓起幾條蚯蚓,扔到自己身前趕著賽跑。一個小男孩嫌自己的這條蚯蚓行動遲緩,用鐵鍬狠狠一拍,那隻蚯蚓立刻掙扎著迅速彈起來,那小男孩驚喝了一聲,殘忍地將蚯蚓鏟成四段。蚯蚓被分割開當然不會死,一段段都抖動著,這是基本常識。那些小孩子卻大呼小叫,引為奇觀地圍著。
我不禁會心地笑了起來,又朝他們湊近了一些,因為我小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這當然不能說明我從小缺乏愛心,只能說明我好奇心重罷了。然而電光火石間,我盯著地上的兩段蚯蚓,腦中猶如天馬行空一般閃過一段誇張的推斷:
蚯蚓身體柔軟,被鐵鍬拍是拍不死的——骨骼柔軟,被卡車軋、從樓上摔下都不死的貓;
蚯蚓被斬成兩段還是不死,兩段分別掙扎扭動——前後兩段身體分開能夠自由活動的蟑螂;
那些蚯蚓被挖出來還在奮力掙扎想要鑽回土裡——喜歡在沙里鑽來鑽去,生活在沙里的魚。
我僅僅是將這三種變異的生物所具有的新特徵拿出來放到一起,然而結論卻很明顯正好與蚯蚓相符合。三種蚯蚓固有的特性正好與三種變異生物一一對應。這不會僅僅是一個巧合。那麼,難道貓的軟骨、蟑螂的分體不死、海水魚的鑽沙,竟然都是以蚯蚓為藍本而講行的變異?
我對這個偶然的發現驚異不已。說起來,這樣的推論倒也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蚯蚓也確實在志丹苑遺址附近出現了。也許我現在去抓出蘇迎家水族箱裡的一條魚來,也是拍不死且分體也不會死的。但現在這還是假設,我沒有什麼證據。就算蘇迎家的魚真的變成了那樣,也不能證明我的結論是正確的。而且即使結論成立,與志丹苑考古的關係也還是不能解釋。
不管怎樣先去見見阮修文再說。
阮修文依然客氣地微笑著,這使我相信他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對手。他應該會和梁應物是同一類的人,智力超群,本領高強。而且他可以說是世家子弟,家學淵源,這點比梁應物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他的長相不如梁應物俊美。不知不覺中,我在拿梁應物和阮修文進行比較,與梁應物一同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險境後,我清楚地知道梁應物所擁有的應變能力和冷靜頭腦,所以我真不希望阮修文這方而的才華在他之上。在知道阮修義是X機構的人後,我開始意識到他的笑容其實是一種偽裝。
我從一般的問題開始。阮修文有問必答,沒有什麼異常。在一些考古方面的問題上,阮修文侃侃而談,不愧是家學淵源。我知道這樣下去不會有什麼進展,決定先開口試探試探他的口風。
「我聽小區的居民講——你知道我碰巧也是住那個小區裡的——他們說這附近這兩天大概是鬧鬼,有好多動物發生了很奇怪的變化,照我看可以說是變異吧。一些老人嚇得要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說著,注意阮修文的瞼上表情。
阮修文絲毫沒有露出我所希望看到的什麼破綻,而是有些吃驚地睜大了眼睛,說道:「是嗎?我怎麼沒聽說?」
我索性回答:「是的,就在小區內。好像是些狗啊貓啊之類的。我也是聽一些居民說。」
他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喪情,說道:
「這我就不了解了。我只負責考古方而的一鑑定工作,如果真有這種問題恐怕你應該找其他部門問問看。我覺得多半是一些尢聊的傳聞罷了,你們記者應該會懂得分辨吧。」
也許他覺得他的反應表現得不錯,但我認為他如果真的不知情或是這些變異與考古尢關,他應該反應得更加強烈才對。應該會表現得很有興趣,他也是X機構的人嘛。顯然他對我昕指的變異並不感到意外。這讓我肯定了志丹苑考古必然與這些變異有關。
「是嗎?正巧我昨天上午有事和考古協會那邊聯繫了一下,可是他們竟然說不知道你的名字,呵呵。」我繼續試探他道。
「哦,肯定是他們搞錯了。那些人做事總是冒失得很。」阮修文顯得很平靜。四、九命黑貓的末路--2 變異(5)
「可他們還說沒有派過人來上海,也是搞錯了嗎?」
阮修文的臉有些漲紅了,看來是有些惱怒。他沉聲道:
「那多先生,你倒是很有專業精神,不過懷疑我的身份好像太多餘了。你明天可以再打電話去問,但我奉勸你不用浪費時間,我從來沒有騙你什麼。」
「沒有,沒有。」我連忙解釋,「我只隨便說說的,你別在意。」我生怕他生起氣來把氣氛鬧僵就不好收拾了。
不料阮修文又問道:「你好像工作特別賣力嘛,我到了這裡還沒有其他記者找過我,才過幾天你就已經找過我好幾趟了。」
「呵呵……我也不是那麼賣力的。」我竭力降低阮修文對我的警惕,笑道,
「不過我覺得自由考古學家比較難得,覺得你很了不起,很想多和你聊聊了解一下。一定是耽誤了你不少時間,真是不好意思。」
阮修文聽了表情稍稍緩和了一些。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大家族的子弟也不例外。我決定乘勝追擊,要顯出我一無所知的樣子來讓他自我感覺愈加良好些,以此逗引他說更多的話,才有機會讓他露出馬腳。我靈機一動,想到找一個無稽的話題來轉移他的視線。
「我有個朋友是寫童話的,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突發奇想,」我隨口胡謅道,
「說是要寫篇童話,想要虛構一個有關這個遺址與什麼海底人的故事,非纏著要我來採訪,給他提供真實題材……」我還沒說完,沒想到的是阮修文聽到一半似乎全身震了一下,眼鏡都從鼻樑上滑下了一半,神情大變。我意識到我說的海底人出了問題,一時沒敢再說下去。
「這個幻想倒是蠻……蠻有意思。」阮修文勉強扶了扶眼鏡,「但你身為一個記者,應該記錄事實不是嗎?為了這種問題來採訪,那不是胡鬧嗎?」
「不是,我只是……」
「我對你挺失望的,那多先生。今天就到這裡吧。我知道的全對你說了,我還有工作要做,您請回吧。」阮修文說著站起身來,一臉堅決。
「大家相識一場我還是奉勸你一句:記者先生,現實一點。你的職業應該不允許你進行各種各樣的幻想,那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臨走時阮修文又毫不客氣地警告我。
我沒想到他對海底人竟然有這麼大反應,這無疑說明海底人與這次考古並非毫無關係。這樣一來又回到了起點,海底人、貓、蟑螂、遺址。而現在又多了一樣:蚯蚓。雖然沒有從阮修文口中套出什麼有用的線索,但還是有一定收穫。但阮修文恐怕不會再給我任何機會接近他了。我從賓館出來細細思索。
晚上回到家裡,我重新畫了一張線索圖表來理清思路。和這次事件的相關線索如下:
描的變異(軟骨)。
蟑螂的變異(不死)。
魚的變異(鑽沙)。
這些變異的假定藍本——蚯蚓。
海底人的存在。這一點已經從阮修文那裡得到了證實。
蘇迎是海底人的可能。既然我一開始了解到海底人的消息來源是蘇迎,而消息得到證實,使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蘇迎的問題。她所說的話真假尚未得知,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暫時無法得知是否蘇迎與事件有直接關係。
事件的中心:志丹苑元代水關建築考古。我現在可以相信,整件事因此而起,這一點現在已經毫無疑問。
當然還有披著自由考古專家外衣的阮修文。他代表X機構在事件中的作用。肯定我得出的那個可能性相當大的假設:蚯蚓是變異的藍本。於是用箭頭將貓、蟑螂和魚一一指向蚯蚓,表明變異藍本。然而考古遺址、海底人等等又似乎毫無聯繫。這等於無法了解事件的本質。
至此我可以肯定,這是我迄今為止碰到的最最棘手的事件,有著最多看似無關的紛亂線索。我要把它們全都串聯起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變異(6)
在束手無策之際,我決定拋開一般正常的思維方式,進行大膽的推理。這也是小說中類似福爾摩斯使用的推理方法,先進行大膽假設,然後再逐一排除其他可能,所謂的不可能的假設往往到最後卻會被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