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康熙似乎理虧,又似乎暫時不打算與太子撕破臉,於是只言“貪污受賄”,便匆匆將人打發了事。
可是貪污受賄?這朝中文武百官,真要細查,又有哪個不曾貪污受賄?
然而康熙既然都這樣說了,大臣自然不會沒眼色地反駁。
更何況誰都看得出來,康熙只是對太子的不滿積累到了極點,如今只想儘快剪除□□羽,至於手段,都只是其次而已。
至次年四月,這樁拖拖拉拉,耗時半年的貪贓枉法案才終於有了結果,幾名主犯的貪污金額也都傳了出來——
刑齊世武部尚書受賄3000兩,步軍統領托合齊受賄2400兩,兵部尚書耿額受賄1000兩。這三人與其串通謀利之戶部尚書沈天生、戶部員外郎伊爾塞等人,全都被康熙下旨,處以監斬候之刑,秋後即處決。
沒幾日,又改將齊世武處以絞刑,隔一段時間,又改成了發配伯都納。
而根本沒被查出受賄的托合齊,同樣在二十九日定下了刑罰,而且遠比以上幾人慘得多——
秋後,凌遲處死。
也不知道是托合齊自己太過害怕凌遲的刑罰所以選擇自殺,又或者是太子覺得有愧於他,所以想法子殺了他,又或者真如傳到外面的話那般——
病故於監所。
但總之,他在被凌遲處死之前,就死了。
康熙並不覺得“死人為大”,他似乎覺得就這麼讓托合齊死了,完全不足以讓他泄憤,所以在下下令,命人將其“挫骨揚灰”,且“不准收葬”。
以上種種消息傳出後,朝中上下盡皆譁然。
先不提貪污幾千兩銀子就被處斬究竟有沒有量刑過重,就只說托合齊這個根本就不曾查出貪污之人卻被康熙處以這般極刑,就足以讓人不解,讓人生出許多想法了。
事後,康熙給出的托合齊的罪名,拉拉雜雜一大堆,但最要的還是太子胤礽與之互通消息,想要藉助托合齊手中權力,保奏其儘早當上皇帝。
換句話說,就是太子胤礽與托合齊合謀,想要逼康熙儘早讓位。
康熙自然怒不可遏。
然而在康熙給出托合齊罪名之前,皇太子胤礽可還好好的,甚至連禁足都不曾呢。
大家明面兒上雖然不曾多說什麼,但私底下對康熙給出的理由,其實……
並不怎麼相信。
就算胤礽真的動過這個念頭,但他有沒有這樣做過,實在是個未知數。
而且太子與托合齊密謀逼康熙退位這樣的大事,就算有書信交流,也必然看過即毀,絕無可能留下任何被人發現,以做證據把柄之物。
既然如此,康熙又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百度上寫的是胤礽“潛通”信息,求托合齊等人,藉助手中之權勢,保奏他儘早即帝位。太子“策劃”逼康熙儘早退位,這兩個詞讓我覺得更像是這件事還在前期準備中,不曾施行,所以就直接寫成太子還沒有做出逼康熙退位這樣事了,唔,如果有小天使確定太子真的做了的話,記得跟我說一聲,我改改。
第99章
最重要的一點, 托合齊若真做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康熙為何不直接將其抄家滅族?與太子密謀逼迫皇帝退位這樣的事, 與謀逆也沒太大差別了,就算托合齊等人尚未將此事付諸行動, 康熙也絕不會姑息此事, 甚至可能將其當做殺雞儆猴的雞, 以此來警告諸多心有異心的皇子與兒子才是。
就算覺得誅九族太殘忍,那抄家呢?
事實上, 最後只有托合齊一人被康熙下令凌遲,他的家人卻還好好的。
而托合齊既然被康熙以“與太子密謀逼迫皇上退位”這樣的罪名下了大獄,並險些被處以凌遲極刑, 那太子自然也是沒有任何脫罪的機會, 早被幽禁在了他的毓慶宮。
事情鬧得這般大,幾乎震驚了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在等著康熙對太子胤礽的最後處理結果,輕易不敢在這種時候鬧出事來。
但寶珠知道這事兒的時候,卻只覺得荒唐。
“皇上為何突然對太子發難?而且這些罪名根本就站不住腳……”
遠的不提, 就只說隆科多那愛妾李四兒, 近半年來在國色天香樓內消費的金額就達到了驚人的二十餘萬兩。要說這些銀子全是隆科多的俸祿,或是佟家入關以來的積攢, 誰信?可隆科多可還活得好好的!
至於托合齊,更是連塊遮羞布都不願給了,直接說了個與太子密謀,意圖逼康熙退位的理由就完了, 什麼證據都沒有。
若是康熙行事這般獨斷,在康熙死去之前這近十年的時間內,他們豈不是得小心翼翼,連一點兒違背他意思的行為都不能有?否則若是惹怒了康熙,他隨便找個罪名就扣給他們,豈不是百口莫辯?
這可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最佳範例。
胤禛表情沉鬱,沉默許久後他幽幽開口:“不是突然發難。”
寶珠愣了下:“不是突然……是什麼意思?”
“早在兩年多前,太子才剛復立不久的時候,皇阿瑪就已經想要對太子動手了。”
寶珠悚然一驚:“兩年多前?”
胤禛以為自己會覺得痛恨,會傷心,會憤懣不滿,但事實卻是,他的心情平靜到了極點,從事發,到托合齊病死,事情塵埃落定……
可是貪污受賄?這朝中文武百官,真要細查,又有哪個不曾貪污受賄?
然而康熙既然都這樣說了,大臣自然不會沒眼色地反駁。
更何況誰都看得出來,康熙只是對太子的不滿積累到了極點,如今只想儘快剪除□□羽,至於手段,都只是其次而已。
至次年四月,這樁拖拖拉拉,耗時半年的貪贓枉法案才終於有了結果,幾名主犯的貪污金額也都傳了出來——
刑齊世武部尚書受賄3000兩,步軍統領托合齊受賄2400兩,兵部尚書耿額受賄1000兩。這三人與其串通謀利之戶部尚書沈天生、戶部員外郎伊爾塞等人,全都被康熙下旨,處以監斬候之刑,秋後即處決。
沒幾日,又改將齊世武處以絞刑,隔一段時間,又改成了發配伯都納。
而根本沒被查出受賄的托合齊,同樣在二十九日定下了刑罰,而且遠比以上幾人慘得多——
秋後,凌遲處死。
也不知道是托合齊自己太過害怕凌遲的刑罰所以選擇自殺,又或者是太子覺得有愧於他,所以想法子殺了他,又或者真如傳到外面的話那般——
病故於監所。
但總之,他在被凌遲處死之前,就死了。
康熙並不覺得“死人為大”,他似乎覺得就這麼讓托合齊死了,完全不足以讓他泄憤,所以在下下令,命人將其“挫骨揚灰”,且“不准收葬”。
以上種種消息傳出後,朝中上下盡皆譁然。
先不提貪污幾千兩銀子就被處斬究竟有沒有量刑過重,就只說托合齊這個根本就不曾查出貪污之人卻被康熙處以這般極刑,就足以讓人不解,讓人生出許多想法了。
事後,康熙給出的托合齊的罪名,拉拉雜雜一大堆,但最要的還是太子胤礽與之互通消息,想要藉助托合齊手中權力,保奏其儘早當上皇帝。
換句話說,就是太子胤礽與托合齊合謀,想要逼康熙儘早讓位。
康熙自然怒不可遏。
然而在康熙給出托合齊罪名之前,皇太子胤礽可還好好的,甚至連禁足都不曾呢。
大家明面兒上雖然不曾多說什麼,但私底下對康熙給出的理由,其實……
並不怎麼相信。
就算胤礽真的動過這個念頭,但他有沒有這樣做過,實在是個未知數。
而且太子與托合齊密謀逼康熙退位這樣的大事,就算有書信交流,也必然看過即毀,絕無可能留下任何被人發現,以做證據把柄之物。
既然如此,康熙又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百度上寫的是胤礽“潛通”信息,求托合齊等人,藉助手中之權勢,保奏他儘早即帝位。太子“策劃”逼康熙儘早退位,這兩個詞讓我覺得更像是這件事還在前期準備中,不曾施行,所以就直接寫成太子還沒有做出逼康熙退位這樣事了,唔,如果有小天使確定太子真的做了的話,記得跟我說一聲,我改改。
第99章
最重要的一點, 托合齊若真做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康熙為何不直接將其抄家滅族?與太子密謀逼迫皇帝退位這樣的事, 與謀逆也沒太大差別了,就算托合齊等人尚未將此事付諸行動, 康熙也絕不會姑息此事, 甚至可能將其當做殺雞儆猴的雞, 以此來警告諸多心有異心的皇子與兒子才是。
就算覺得誅九族太殘忍,那抄家呢?
事實上, 最後只有托合齊一人被康熙下令凌遲,他的家人卻還好好的。
而托合齊既然被康熙以“與太子密謀逼迫皇上退位”這樣的罪名下了大獄,並險些被處以凌遲極刑, 那太子自然也是沒有任何脫罪的機會, 早被幽禁在了他的毓慶宮。
事情鬧得這般大,幾乎震驚了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在等著康熙對太子胤礽的最後處理結果,輕易不敢在這種時候鬧出事來。
但寶珠知道這事兒的時候,卻只覺得荒唐。
“皇上為何突然對太子發難?而且這些罪名根本就站不住腳……”
遠的不提, 就只說隆科多那愛妾李四兒, 近半年來在國色天香樓內消費的金額就達到了驚人的二十餘萬兩。要說這些銀子全是隆科多的俸祿,或是佟家入關以來的積攢, 誰信?可隆科多可還活得好好的!
至於托合齊,更是連塊遮羞布都不願給了,直接說了個與太子密謀,意圖逼康熙退位的理由就完了, 什麼證據都沒有。
若是康熙行事這般獨斷,在康熙死去之前這近十年的時間內,他們豈不是得小心翼翼,連一點兒違背他意思的行為都不能有?否則若是惹怒了康熙,他隨便找個罪名就扣給他們,豈不是百口莫辯?
這可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最佳範例。
胤禛表情沉鬱,沉默許久後他幽幽開口:“不是突然發難。”
寶珠愣了下:“不是突然……是什麼意思?”
“早在兩年多前,太子才剛復立不久的時候,皇阿瑪就已經想要對太子動手了。”
寶珠悚然一驚:“兩年多前?”
胤禛以為自己會覺得痛恨,會傷心,會憤懣不滿,但事實卻是,他的心情平靜到了極點,從事發,到托合齊病死,事情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