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宛娘很喜歡她這樣的性子。她以前見過閔世傑在外在內都是那副謙和的好人樣,就如戴了一張揭不下的面具,連旁觀者都覺得心累。而崔雲姬灑脫的行徑,卻讓人倍覺親近。
她自顧捧著書看,便是要宛娘自便的意思。宛娘見一旁還堆了一疊書,粗粗翻了幾本,都是野史話本。
崔雲姬看得津津有味,待她放下書,便見宛娘也在看。
如此怡然自得的相處,絲毫不見隔膜,熟悉地就如她們已一起過許多回。崔雲姬有些失神,隨即又是苦澀一笑。
天色漸暗,話本文筆不錯,情節跌宕而緊湊,宛娘看得投入,再抬頭,便看到崔雲姬已起身,她站在亭邊,那裡的帘子已捲起,適才的冷風也已平息。
從這裡,能縱觀整個湖面,能看到對面的林立的樹木。天色才昏暗,府里的僕婢便點起了等,沿湖燈盞皆亮,昏黃的燈籠,在算不上夜的天色下,有一種孤寂、惆悵的別樣風情。
“大人……”宛娘低聲喚道。
崔雲姬轉過頭來,溫柔淺笑,只是那眼角深深的寂然還來不及掩去:“看完了?沒看完便帶回去繼續,我這裡多得是這種雜書,你若喜歡,就令阿茶去尋,她知道放在哪裡。”
宛娘失語,她覺得崔大人就像適才飲的酒,醇而不傷。她沒有被崔雲姬先前那一篇發自肺腑的話語打動,卻很為眼下溫馨平實的場景心動。她發現,崔大人就是一個體貼溫柔的人,她這段時間的避而不見,興許不是她已放下,而是,她在成全她的拒絕。
“怎麼了?”見她不語,崔雲姬奇怪地問了句,宛娘只是怔怔地看她。崔雲姬不解,她走上前,走到宛娘的身前,抬手將她一縷落下的發撥到耳後,指腹不可避免地蹭到了宛娘的耳朵,崔雲姬呼吸一滯,動作便停住了,指腹與耳朵便貼著不動。
本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卻因二人間若有似無的曖昧而使得那輕輕的觸碰觸動心腸。宛娘紅了臉。崔雲姬突然想被灼傷了一般,猛地收回,雙手垂到身側,不自覺地握成拳。
她們的關係,並不適合如此親密的接觸。
心口是密密麻麻地痛意,崔雲姬黯然,她仍堅持著微笑:“天也晚了,再不走,便有僕役來請晚膳了。”
宛娘心亂如麻,胡亂地點頭。
崔雲姬率先轉身,她走出兩步,終覺不甘,止步,回身,認真地說道:“一旬後的休沐,我還會來這裡。”
宛娘若有心走避,便不會來,她若也想見她,便必不會錯過。她終是不甘,終是抵不過那種深深的眷戀,終是要為自己再試一次。
崔雲姬說罷,朝她微微頷首,便真的走了。
宛娘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湖想被投下一塊巨石。心動,只在一瞬之間。
一旬之後的休沐,崔雲姬備好了坐榻,背好了雜書,背好了暖爐與酒,她忐忑地等。
湖的那端,有一名溫婉的女子,自一條小徑走出,向著這邊,緩緩而來。
☆、第九十二章
皇帝大婚之後,朝上許多規矩都變了,大臣們不大習慣。
首先,每日早朝,丹陛之上的御座往邊上挪了挪,添了相同的一方坐榻,上卿變成了皇后,她的位置也從下首移到了皇帝身邊。帝國的權力巔峰形成了二聖臨朝的局面。
其次,上呈御前的奏疏上的批語有了另一種筆跡,無需多想,都知出自何人之手。
接著,皇帝開始展現出昏君的潛質,有時與大臣議事,會突然離席,回來時定是拖著皇后一道。
歷史上不是沒有登基之初勤政愛民,奮發上進,待朝局穩定下來便沉湎聲色,不問政務的皇帝。而現在,原先雄才偉略的陛下已經顯出這個趨勢來了。
忠心耿耿的大臣們真是愁的頭髮都要白了。
這一日下朝後,丞相汲盎便欲與陛下商議軍備之事。可一晃神的功夫,陛下便不見了。
汲盎在建章宮等了半日都不見皇帝人影,倒是等來了皇后。
“臣拜見皇后殿下。”汲盎彎身施禮。
“丞相免禮。”暮笙說罷,見汲盎仍在原地站著,蹙了下眉,問道,“又不見陛下?”
汲盎嘆息:“殿下可知陛下去了哪裡?臣這裡有一封奏疏,是更換軍備之事,耽擱不得,殿下若知,還煩請相告。”
暮笙自是知道孟脩禕在哪兒的。她歉然地沖汲盎一笑,喚了一旁的內侍來,領著丞相到偏殿去歇著,自己則去尋那本該在此與大臣議事,卻偏生躲懶的皇帝去了。
孟脩禕在含風殿,她近日迷上音律,正在學著譜曲。
殿中一角是一排宮廷樂師,孟脩禕坐在正中,她拿的是琵琶。旁的樂器,她也會,鼓瑟琴簫,孟脩禕都會一些,但她最喜歡的卻是琵琶。
暮笙來時,孟脩禕興致正濃,纖長的手指在弦上輕撥,奏出悅耳的樂聲來。
君王沉湎詩畫,亦或沉湎音律,都非好事。看孟脩禕這月余來的勁頭,暮笙都禁不住有些擔憂起來。
皇后駕臨,樂師們停下管弦,起身拜見。
四周樂聲乍停,又有拜見聲起,孟脩禕自然知道是誰來了,她睜開眼,看向暮笙,笑著道:“來得正好,我有所得,正想和你說。”
暮笙走上前,無奈道:“汲相正在建章等你呢。”
孟脩禕笑意凝滯,問道:“又有何事?”
“是更換軍備之事,你快去吧。”
孟脩禕認命的起身,將琵琶塞到暮笙懷裡,道:“你先在這玩著,我去將汲老頭打發了。”她一面說一面往外走去。
暮笙抱著琵琶哎了一聲,孟脩禕回過頭來,不解地看著她。
她的雙眼清凌凌的,還帶著一絲茫然的無辜,惹得暮笙心軟,她彎起唇來輕笑:“軍國大事,不可敷衍,陛下就耐心一些。”
竟是憂心她耽於音律而敷衍政事。孟脩禕頗覺好笑,但一看到暮笙關切柔和的雙眸,孟脩禕回身走到暮笙面前,輕輕抱了抱她,柔聲道:“我知道,你放心。”
孟脩禕登基前生存艱難,沒心思玩;到登基後,她又忙著對付各方勢力角逐,沒工夫玩。到眼下,大婚了,有媳婦寵縱著,她便開始去做過去想做而沒做的事,更要緊的是,她尤為喜歡暮笙對她露出的那種縱容無奈的笑。
不過,再怎麼樣,輕重緩急她還是分得清的。
結果,這一去,便到了傍晚。打發走了終於滿意的汲盎,孟脩禕回到含風殿,便見暮笙躺在內室的臥榻上睡著了。
孟脩禕放輕了動作,緩緩走上前,除去鞋襪,脫去外衫,鑽進錦衾,將暮笙抱緊懷裡。
大約是感受到了熟悉的氣息,暮笙動了動身,在孟脩禕的懷中尋了個舒服的位置,繼續沉睡。孟脩禕滿足一笑,埋首在暮笙的秀髮間,也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待暮笙醒來,外面已是繁星滿天。
她的身畔,孟脩禕仍在睡,她的手搭在她的身上,不輕不重地攬著她的腰身。殿外人影攢動,暮笙小心地拎起孟脩禕搭在她身上的手,放到榻上,又替她將被角掩了掩,便起身穿衣,走了出去。
麥榮恩見終於出來了一位主,忙上前見了個禮,而後道:“是時候進膳了,陛下可醒了?”
“那就擺膳吧。”暮笙說道,見一旁那一大片樂師,她扶了下額,“天色已晚,你們也回樂坊去吧。”
兩條命令下去,兩撥人擺膳的擺膳,告退的告退。
暮笙轉身回房,孟脩禕已醒了。她躺在那裡,看到暮笙進來,緩緩地眨了下眼,那漆黑的眼眸中氤氳著茫然睡意。
暮笙走過去,跪坐到她的身旁,摸了摸她鬢角的碎發,溫聲道:“快起榻,該用膳了。”
孟脩禕看著她,遲緩道:“不想用膳。”
暮笙覺得自大婚後,陛下就有些越活越小的趨向。
“快起來,去用膳。”暮笙重複道,語氣嚴厲了一些,但也嚴厲不到哪裡去,因為她的眼中分明是含著笑意的。
孟脩禕也笑起來:“真兇,我可算知道那些大臣總抱怨家中有個管家婆是個什麼心情了。”聽著是抱怨的話,那笑意分明是喜歡的,暮笙也讓她說得笑起來,到一旁將她的衣衫取了來。孟脩禕見此,便伸伸手,懶懶道:“快服侍朕起來。”
暮笙認命的把衣衫放下,彎身要將孟脩禕拖起來,不料卻反被她抱住。
暮笙急呼一聲:“子珮——”一陣天旋地轉,瞬息間便反壓在了榻上。
孟脩禕壓在她身上,先是隔著衣物在她胸口親了一下,而後慢慢向上,到她的耳邊,笑吟吟道:“汲老頭說了,幸好有殿下,不然,怕是連我的影子都見不到。他現在可不待見我,反是樂於見到你了。”
呼出來的熱氣打到耳朵上,熱熱的濕濕的,暮笙禁不住偏了偏頭,引來孟脩禕低低的笑聲。知道她又在故意逗自己,暮笙沒好氣道:“若非陛下近日一下朝就不見人影,哪能將汲相逼成這樣。”越說越來氣,“奏疏堆了一大摞了,您究竟要不要批。”
孟脩禕滿不在乎:“不是有你麼?”橫豎近來也沒什麼大事,她的皇后又是熟諳政務,她放心的很。
暮笙瞪她。孟脩禕笑眯眯道:“這天下是我的,我是你的,那麼大晉自然也是你的,你的東西,你自當看好了。”
好一套……歪理邪說。
暮笙扭頭,將陛下的臉揪得老長:“臉皮真厚。”
孟脩禕忙把自己的臉皮搶回來,抱著暮笙不吭聲了。
畢竟是皇帝,把她說得生悶氣就不好了,暮笙任她抱著,反手戳戳她的肩,問:“怎麼不說話了?”
“昭兒。”孟脩禕有氣無力地說道,“我做了個夢,夢見你沖我橫眉怒視的那會兒。”
暮笙仔細分辨了一下,才知道她說的是她們認識不久的事。於暮笙而言,恍如隔世這四字是實指,是真真切切,就隔了一世。如此久遠,暮笙都快要忘了。她嗯了一聲,估摸著一時半刻陛下是不肯起身的,便乾脆合了眼。
她顯然是不怎麼想聽了,孟脩禕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緊了緊手臂,讓暮笙緊緊地貼著她。
過了許久,直到麥榮恩忍無可忍地來喚,孟脩禕才恩賜般的起來,穿了衣裳,套上雲履,慢悠悠地走出去。
用過晚膳,暮笙令人把那些奏疏都從建章宮搬了來,二人就在宣室殿一本一本的翻看起來。
大多都是些嘮嘮叨叨的瑣事,還有一些郡守刺史問候皇帝身體安泰的。
這樣的奏疏,她批了六七年了,從不見懶怠厭倦,但現在,孟脩禕就覺得這些奏疏格外礙眼,她偷偷瞄了一眼無比認真專注的暮笙,這一看,目光就轉不過來了。
暮笙手執硃筆,看過一篇,就在上面批幾個字,有些,則順手遞到了孟脩禕的這邊,看來是她不能決斷的。
她們之間,早不分彼此,就如孟脩禕所說,她所擁有的一切,都願與暮笙分享,這天下是她的,也是暮笙的,讓暮笙批幾本奏疏,在她眼中是理所當然的事。
她自顧捧著書看,便是要宛娘自便的意思。宛娘見一旁還堆了一疊書,粗粗翻了幾本,都是野史話本。
崔雲姬看得津津有味,待她放下書,便見宛娘也在看。
如此怡然自得的相處,絲毫不見隔膜,熟悉地就如她們已一起過許多回。崔雲姬有些失神,隨即又是苦澀一笑。
天色漸暗,話本文筆不錯,情節跌宕而緊湊,宛娘看得投入,再抬頭,便看到崔雲姬已起身,她站在亭邊,那裡的帘子已捲起,適才的冷風也已平息。
從這裡,能縱觀整個湖面,能看到對面的林立的樹木。天色才昏暗,府里的僕婢便點起了等,沿湖燈盞皆亮,昏黃的燈籠,在算不上夜的天色下,有一種孤寂、惆悵的別樣風情。
“大人……”宛娘低聲喚道。
崔雲姬轉過頭來,溫柔淺笑,只是那眼角深深的寂然還來不及掩去:“看完了?沒看完便帶回去繼續,我這裡多得是這種雜書,你若喜歡,就令阿茶去尋,她知道放在哪裡。”
宛娘失語,她覺得崔大人就像適才飲的酒,醇而不傷。她沒有被崔雲姬先前那一篇發自肺腑的話語打動,卻很為眼下溫馨平實的場景心動。她發現,崔大人就是一個體貼溫柔的人,她這段時間的避而不見,興許不是她已放下,而是,她在成全她的拒絕。
“怎麼了?”見她不語,崔雲姬奇怪地問了句,宛娘只是怔怔地看她。崔雲姬不解,她走上前,走到宛娘的身前,抬手將她一縷落下的發撥到耳後,指腹不可避免地蹭到了宛娘的耳朵,崔雲姬呼吸一滯,動作便停住了,指腹與耳朵便貼著不動。
本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卻因二人間若有似無的曖昧而使得那輕輕的觸碰觸動心腸。宛娘紅了臉。崔雲姬突然想被灼傷了一般,猛地收回,雙手垂到身側,不自覺地握成拳。
她們的關係,並不適合如此親密的接觸。
心口是密密麻麻地痛意,崔雲姬黯然,她仍堅持著微笑:“天也晚了,再不走,便有僕役來請晚膳了。”
宛娘心亂如麻,胡亂地點頭。
崔雲姬率先轉身,她走出兩步,終覺不甘,止步,回身,認真地說道:“一旬後的休沐,我還會來這裡。”
宛娘若有心走避,便不會來,她若也想見她,便必不會錯過。她終是不甘,終是抵不過那種深深的眷戀,終是要為自己再試一次。
崔雲姬說罷,朝她微微頷首,便真的走了。
宛娘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湖想被投下一塊巨石。心動,只在一瞬之間。
一旬之後的休沐,崔雲姬備好了坐榻,背好了雜書,背好了暖爐與酒,她忐忑地等。
湖的那端,有一名溫婉的女子,自一條小徑走出,向著這邊,緩緩而來。
☆、第九十二章
皇帝大婚之後,朝上許多規矩都變了,大臣們不大習慣。
首先,每日早朝,丹陛之上的御座往邊上挪了挪,添了相同的一方坐榻,上卿變成了皇后,她的位置也從下首移到了皇帝身邊。帝國的權力巔峰形成了二聖臨朝的局面。
其次,上呈御前的奏疏上的批語有了另一種筆跡,無需多想,都知出自何人之手。
接著,皇帝開始展現出昏君的潛質,有時與大臣議事,會突然離席,回來時定是拖著皇后一道。
歷史上不是沒有登基之初勤政愛民,奮發上進,待朝局穩定下來便沉湎聲色,不問政務的皇帝。而現在,原先雄才偉略的陛下已經顯出這個趨勢來了。
忠心耿耿的大臣們真是愁的頭髮都要白了。
這一日下朝後,丞相汲盎便欲與陛下商議軍備之事。可一晃神的功夫,陛下便不見了。
汲盎在建章宮等了半日都不見皇帝人影,倒是等來了皇后。
“臣拜見皇后殿下。”汲盎彎身施禮。
“丞相免禮。”暮笙說罷,見汲盎仍在原地站著,蹙了下眉,問道,“又不見陛下?”
汲盎嘆息:“殿下可知陛下去了哪裡?臣這裡有一封奏疏,是更換軍備之事,耽擱不得,殿下若知,還煩請相告。”
暮笙自是知道孟脩禕在哪兒的。她歉然地沖汲盎一笑,喚了一旁的內侍來,領著丞相到偏殿去歇著,自己則去尋那本該在此與大臣議事,卻偏生躲懶的皇帝去了。
孟脩禕在含風殿,她近日迷上音律,正在學著譜曲。
殿中一角是一排宮廷樂師,孟脩禕坐在正中,她拿的是琵琶。旁的樂器,她也會,鼓瑟琴簫,孟脩禕都會一些,但她最喜歡的卻是琵琶。
暮笙來時,孟脩禕興致正濃,纖長的手指在弦上輕撥,奏出悅耳的樂聲來。
君王沉湎詩畫,亦或沉湎音律,都非好事。看孟脩禕這月余來的勁頭,暮笙都禁不住有些擔憂起來。
皇后駕臨,樂師們停下管弦,起身拜見。
四周樂聲乍停,又有拜見聲起,孟脩禕自然知道是誰來了,她睜開眼,看向暮笙,笑著道:“來得正好,我有所得,正想和你說。”
暮笙走上前,無奈道:“汲相正在建章等你呢。”
孟脩禕笑意凝滯,問道:“又有何事?”
“是更換軍備之事,你快去吧。”
孟脩禕認命的起身,將琵琶塞到暮笙懷裡,道:“你先在這玩著,我去將汲老頭打發了。”她一面說一面往外走去。
暮笙抱著琵琶哎了一聲,孟脩禕回過頭來,不解地看著她。
她的雙眼清凌凌的,還帶著一絲茫然的無辜,惹得暮笙心軟,她彎起唇來輕笑:“軍國大事,不可敷衍,陛下就耐心一些。”
竟是憂心她耽於音律而敷衍政事。孟脩禕頗覺好笑,但一看到暮笙關切柔和的雙眸,孟脩禕回身走到暮笙面前,輕輕抱了抱她,柔聲道:“我知道,你放心。”
孟脩禕登基前生存艱難,沒心思玩;到登基後,她又忙著對付各方勢力角逐,沒工夫玩。到眼下,大婚了,有媳婦寵縱著,她便開始去做過去想做而沒做的事,更要緊的是,她尤為喜歡暮笙對她露出的那種縱容無奈的笑。
不過,再怎麼樣,輕重緩急她還是分得清的。
結果,這一去,便到了傍晚。打發走了終於滿意的汲盎,孟脩禕回到含風殿,便見暮笙躺在內室的臥榻上睡著了。
孟脩禕放輕了動作,緩緩走上前,除去鞋襪,脫去外衫,鑽進錦衾,將暮笙抱緊懷裡。
大約是感受到了熟悉的氣息,暮笙動了動身,在孟脩禕的懷中尋了個舒服的位置,繼續沉睡。孟脩禕滿足一笑,埋首在暮笙的秀髮間,也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待暮笙醒來,外面已是繁星滿天。
她的身畔,孟脩禕仍在睡,她的手搭在她的身上,不輕不重地攬著她的腰身。殿外人影攢動,暮笙小心地拎起孟脩禕搭在她身上的手,放到榻上,又替她將被角掩了掩,便起身穿衣,走了出去。
麥榮恩見終於出來了一位主,忙上前見了個禮,而後道:“是時候進膳了,陛下可醒了?”
“那就擺膳吧。”暮笙說道,見一旁那一大片樂師,她扶了下額,“天色已晚,你們也回樂坊去吧。”
兩條命令下去,兩撥人擺膳的擺膳,告退的告退。
暮笙轉身回房,孟脩禕已醒了。她躺在那裡,看到暮笙進來,緩緩地眨了下眼,那漆黑的眼眸中氤氳著茫然睡意。
暮笙走過去,跪坐到她的身旁,摸了摸她鬢角的碎發,溫聲道:“快起榻,該用膳了。”
孟脩禕看著她,遲緩道:“不想用膳。”
暮笙覺得自大婚後,陛下就有些越活越小的趨向。
“快起來,去用膳。”暮笙重複道,語氣嚴厲了一些,但也嚴厲不到哪裡去,因為她的眼中分明是含著笑意的。
孟脩禕也笑起來:“真兇,我可算知道那些大臣總抱怨家中有個管家婆是個什麼心情了。”聽著是抱怨的話,那笑意分明是喜歡的,暮笙也讓她說得笑起來,到一旁將她的衣衫取了來。孟脩禕見此,便伸伸手,懶懶道:“快服侍朕起來。”
暮笙認命的把衣衫放下,彎身要將孟脩禕拖起來,不料卻反被她抱住。
暮笙急呼一聲:“子珮——”一陣天旋地轉,瞬息間便反壓在了榻上。
孟脩禕壓在她身上,先是隔著衣物在她胸口親了一下,而後慢慢向上,到她的耳邊,笑吟吟道:“汲老頭說了,幸好有殿下,不然,怕是連我的影子都見不到。他現在可不待見我,反是樂於見到你了。”
呼出來的熱氣打到耳朵上,熱熱的濕濕的,暮笙禁不住偏了偏頭,引來孟脩禕低低的笑聲。知道她又在故意逗自己,暮笙沒好氣道:“若非陛下近日一下朝就不見人影,哪能將汲相逼成這樣。”越說越來氣,“奏疏堆了一大摞了,您究竟要不要批。”
孟脩禕滿不在乎:“不是有你麼?”橫豎近來也沒什麼大事,她的皇后又是熟諳政務,她放心的很。
暮笙瞪她。孟脩禕笑眯眯道:“這天下是我的,我是你的,那麼大晉自然也是你的,你的東西,你自當看好了。”
好一套……歪理邪說。
暮笙扭頭,將陛下的臉揪得老長:“臉皮真厚。”
孟脩禕忙把自己的臉皮搶回來,抱著暮笙不吭聲了。
畢竟是皇帝,把她說得生悶氣就不好了,暮笙任她抱著,反手戳戳她的肩,問:“怎麼不說話了?”
“昭兒。”孟脩禕有氣無力地說道,“我做了個夢,夢見你沖我橫眉怒視的那會兒。”
暮笙仔細分辨了一下,才知道她說的是她們認識不久的事。於暮笙而言,恍如隔世這四字是實指,是真真切切,就隔了一世。如此久遠,暮笙都快要忘了。她嗯了一聲,估摸著一時半刻陛下是不肯起身的,便乾脆合了眼。
她顯然是不怎麼想聽了,孟脩禕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緊了緊手臂,讓暮笙緊緊地貼著她。
過了許久,直到麥榮恩忍無可忍地來喚,孟脩禕才恩賜般的起來,穿了衣裳,套上雲履,慢悠悠地走出去。
用過晚膳,暮笙令人把那些奏疏都從建章宮搬了來,二人就在宣室殿一本一本的翻看起來。
大多都是些嘮嘮叨叨的瑣事,還有一些郡守刺史問候皇帝身體安泰的。
這樣的奏疏,她批了六七年了,從不見懶怠厭倦,但現在,孟脩禕就覺得這些奏疏格外礙眼,她偷偷瞄了一眼無比認真專注的暮笙,這一看,目光就轉不過來了。
暮笙手執硃筆,看過一篇,就在上面批幾個字,有些,則順手遞到了孟脩禕的這邊,看來是她不能決斷的。
她們之間,早不分彼此,就如孟脩禕所說,她所擁有的一切,都願與暮笙分享,這天下是她的,也是暮笙的,讓暮笙批幾本奏疏,在她眼中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