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是啊,你怎麼來得這般晚?」
「我去見過兩個孩子了。」
「永璜很開心吧?」我念及永璜,內心又復溫柔。
「嗯,跟著張師傅也很省心。」他道。
「小丫頭可起好名字了?」我問。
「起好了,叫宗璞。」他又道。
宗璞?宗室的美玉?我站直身子,讚嘆:「好名字。」
「是我對不住你。」半晌的沉默,弘曆忽道。
我卻愣了一愣,不解:「你難道不是來接我的?」
他又恢復了沉默。
果真應了那句俗語,男人沉默,女人落淚。
只是,我並無落淚,我不相信弘曆會認命。
「既不是來接我,那你來做什麼?」我往後退了退身子。
他卻不顧身後的侍從,又往前貼了貼,一把攏住我的手,俯身說道:「我想你了。」
這下淚怎麼也忍不住了,我仰著臉問:「我也想你,我要出去。」
他閉上眼睛搖搖頭,驀地又掙開眼睫,沖我回答:「你等等我,薴薴,我會想辦法的。」
我破涕而笑,連著點頭答應。
這人生往往是充滿各種變數與無奈的,就譬如經常掛嘴邊上的「等一等我」,「下次再說」。可誰又能保證下次就是隨叫隨到,而不是遙遙無期呢?
就譬如我與弘曆,困難重重之下,誰能料到再見之時將是哀莫大於心死。
宮裡的日子依舊淡然,七夕那日,我繡著一方手帕,念叨著:「也不知道宗璞現在能不能爬了,今日可是七夕,也不知道乳娘會不會帶她去乞巧?」
「就算乳娘念不及,也還有高格格在呢。」棋官兒道。
「她倒是個可靠的主兒。」我道,隨手掏了衣襟里那雙玉環,因了這麼多年的浸潤,玉環更加柔膩。
我望著上空的月鉤,又憶起些許年少之事。
那一雙在七夕誤定終身的少年,如今也因這繁文縟節,滄桑世事迷了眼眸,失了方向。
此時此景,不禁讓人生出良多感慨來,想到史書所載,富察氏暴病而亡,三月後,弘曆登基。
一時心傷,嘆然道:「真是委屈你了。」
棋官兒立在我身側,道:「有何委屈不委屈的,不過都是活著而已。」
我側臉笑著看她:「是啊,可是活著得有個奔頭才行。」
「福晉的奔頭是什麼?」她笑,沒有拘束。
「我啊?以前是希望著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能陪在喜歡的人身邊,如今呢,卻只是希冀平安活著,守著永璜和宗璞,守著王爺。」
月色下,透過棋官兒的眼底,我看到一個成熟穩重的婦人,因做了母親,無復當年鋒利尖銳的女人。
「福晉倒果真同以前不一樣了。」棋官兒輕笑,煮了茶水斟於我喝。
「哎,不提往事,只惜眼前。只可惜這條件太差,若是有些青梅酒再好不過了。」我托著腮,與她碰杯。
幻想著門外有人來,來人送了青梅酒,那酒甘甜清冽,幾杯微醺,這麼想著,連喝下茶,都覺得醉了。
雍正久居圓明園,皇親們自然也長久伴隨園中,一個在中央,一個在西北,路遠不得相見。
思此,潸然淚下,一夜無眠。
秋去春來,雪融花開,彈指間,又是三載,就在被整個紫禁城遺忘的無欲無求的歲月里,棋官兒同我把這一方無人訪的院子拾掇成了一片小天地。
有花有草,生機盎然。
粗茶淡飯,荊釵布衣。
倒也怡然自樂,弘晝每逢十五便想方設法送來書信,諸如宗璞能開口喊嬤嬤了,永璜學會騎馬了,信件我能看一整天,看一遍又一遍,直到點燈時,棋官兒才捨得催我快快燒掉。
「不知何時才能出去。」我看著啞黃的信紙慢慢融成灰燼,兀自感慨。
可是那籠中雀早晚有自由的一天。
只是也有可能是以生命換取自由的那一天。
這日,我曬著春日的陽光,又在做小馬甲,許是宗人府怕我無聊尋事,這針黹夥計倒是從來不缺。我估摸著宗璞的身量,每個月都做一件裙子出來,剩餘兩個月再慢慢繡花,或者再給永璜縫個皮包,將來狩獵的時候他好用,卻唯獨沒有給弘曆的。
心裡沒有怨,自然不可能。
三年,他從未來看過我,而弘晝也從不透露給我任何關於他的消息。
什麼堅如磐石,不過脆如蛋卵。
心裡一亂,不由得拿真戳了自己手指,哎呦一聲,忙得甩開,卻還是滲出幾粒血珠子來。
也合當生事,突地聽到宮牆外傳來腳步聲,似乎不少人。棋官兒正拎著水壺澆花,此刻也停下手站直身子仔細傾聽。
果然,傳來開鎖聲。
竟是巴爾圖。
「福晉,請隨奴才走一趟。」
「去哪兒?」我言。
「福晉只管跟著就是。」他倒是一直守職,始終垂著頭,不看我。
我默然,只管跟著走,甫一踏出這門,竟有些恍惚,門外車攆等候,我回望那牌匾上的建福宮三字,心雖戚戚然,卻流不出半滴淚來,棋官兒正要隨我上車,卻被巴爾圖伸手攔下。
「姑姑在此等候。」
「不行,我必須得跟在主子身旁。」棋官兒一臉慌張看向車上的我。
「姑姑還請回去。」巴爾圖雖是客氣,門前的內侍卻已前後制住她,作勢要把她架回去。
「我去見過兩個孩子了。」
「永璜很開心吧?」我念及永璜,內心又復溫柔。
「嗯,跟著張師傅也很省心。」他道。
「小丫頭可起好名字了?」我問。
「起好了,叫宗璞。」他又道。
宗璞?宗室的美玉?我站直身子,讚嘆:「好名字。」
「是我對不住你。」半晌的沉默,弘曆忽道。
我卻愣了一愣,不解:「你難道不是來接我的?」
他又恢復了沉默。
果真應了那句俗語,男人沉默,女人落淚。
只是,我並無落淚,我不相信弘曆會認命。
「既不是來接我,那你來做什麼?」我往後退了退身子。
他卻不顧身後的侍從,又往前貼了貼,一把攏住我的手,俯身說道:「我想你了。」
這下淚怎麼也忍不住了,我仰著臉問:「我也想你,我要出去。」
他閉上眼睛搖搖頭,驀地又掙開眼睫,沖我回答:「你等等我,薴薴,我會想辦法的。」
我破涕而笑,連著點頭答應。
這人生往往是充滿各種變數與無奈的,就譬如經常掛嘴邊上的「等一等我」,「下次再說」。可誰又能保證下次就是隨叫隨到,而不是遙遙無期呢?
就譬如我與弘曆,困難重重之下,誰能料到再見之時將是哀莫大於心死。
宮裡的日子依舊淡然,七夕那日,我繡著一方手帕,念叨著:「也不知道宗璞現在能不能爬了,今日可是七夕,也不知道乳娘會不會帶她去乞巧?」
「就算乳娘念不及,也還有高格格在呢。」棋官兒道。
「她倒是個可靠的主兒。」我道,隨手掏了衣襟里那雙玉環,因了這麼多年的浸潤,玉環更加柔膩。
我望著上空的月鉤,又憶起些許年少之事。
那一雙在七夕誤定終身的少年,如今也因這繁文縟節,滄桑世事迷了眼眸,失了方向。
此時此景,不禁讓人生出良多感慨來,想到史書所載,富察氏暴病而亡,三月後,弘曆登基。
一時心傷,嘆然道:「真是委屈你了。」
棋官兒立在我身側,道:「有何委屈不委屈的,不過都是活著而已。」
我側臉笑著看她:「是啊,可是活著得有個奔頭才行。」
「福晉的奔頭是什麼?」她笑,沒有拘束。
「我啊?以前是希望著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能陪在喜歡的人身邊,如今呢,卻只是希冀平安活著,守著永璜和宗璞,守著王爺。」
月色下,透過棋官兒的眼底,我看到一個成熟穩重的婦人,因做了母親,無復當年鋒利尖銳的女人。
「福晉倒果真同以前不一樣了。」棋官兒輕笑,煮了茶水斟於我喝。
「哎,不提往事,只惜眼前。只可惜這條件太差,若是有些青梅酒再好不過了。」我托著腮,與她碰杯。
幻想著門外有人來,來人送了青梅酒,那酒甘甜清冽,幾杯微醺,這麼想著,連喝下茶,都覺得醉了。
雍正久居圓明園,皇親們自然也長久伴隨園中,一個在中央,一個在西北,路遠不得相見。
思此,潸然淚下,一夜無眠。
秋去春來,雪融花開,彈指間,又是三載,就在被整個紫禁城遺忘的無欲無求的歲月里,棋官兒同我把這一方無人訪的院子拾掇成了一片小天地。
有花有草,生機盎然。
粗茶淡飯,荊釵布衣。
倒也怡然自樂,弘晝每逢十五便想方設法送來書信,諸如宗璞能開口喊嬤嬤了,永璜學會騎馬了,信件我能看一整天,看一遍又一遍,直到點燈時,棋官兒才捨得催我快快燒掉。
「不知何時才能出去。」我看著啞黃的信紙慢慢融成灰燼,兀自感慨。
可是那籠中雀早晚有自由的一天。
只是也有可能是以生命換取自由的那一天。
這日,我曬著春日的陽光,又在做小馬甲,許是宗人府怕我無聊尋事,這針黹夥計倒是從來不缺。我估摸著宗璞的身量,每個月都做一件裙子出來,剩餘兩個月再慢慢繡花,或者再給永璜縫個皮包,將來狩獵的時候他好用,卻唯獨沒有給弘曆的。
心裡沒有怨,自然不可能。
三年,他從未來看過我,而弘晝也從不透露給我任何關於他的消息。
什麼堅如磐石,不過脆如蛋卵。
心裡一亂,不由得拿真戳了自己手指,哎呦一聲,忙得甩開,卻還是滲出幾粒血珠子來。
也合當生事,突地聽到宮牆外傳來腳步聲,似乎不少人。棋官兒正拎著水壺澆花,此刻也停下手站直身子仔細傾聽。
果然,傳來開鎖聲。
竟是巴爾圖。
「福晉,請隨奴才走一趟。」
「去哪兒?」我言。
「福晉只管跟著就是。」他倒是一直守職,始終垂著頭,不看我。
我默然,只管跟著走,甫一踏出這門,竟有些恍惚,門外車攆等候,我回望那牌匾上的建福宮三字,心雖戚戚然,卻流不出半滴淚來,棋官兒正要隨我上車,卻被巴爾圖伸手攔下。
「姑姑在此等候。」
「不行,我必須得跟在主子身旁。」棋官兒一臉慌張看向車上的我。
「姑姑還請回去。」巴爾圖雖是客氣,門前的內侍卻已前後制住她,作勢要把她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