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頁
高懷德是高行周的兒子,高行周作為一代名將,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而不倒,被周太祖封賞王爺的頭銜,由此看見,高行周做人還是很有禮法的,他雖然不像馮道那麼突出,卻也是一個不倒翁。有了這種家庭氛圍,高懷德難道還不知道趨利避害嘛。自己在外獨掌大權,可比要急於進京趟渾水呢?
“如果行周拖延規程,那。。。那皇帝會怎麼對付呢?”趙匡胤問道。
“皇帝不會怎麼對付,皇帝指揮想起將軍您的表現。聖旨一下,將軍您可是又快又急的趕來了。至少您的衷心是沒有什麼變化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張永德掌百官,將軍您掌軍隊,而衷心的韓通則保護幼主,託孤的人員雖然不理想,但是,皇帝也不能不如此了!”
“如果行周老老實實的回來呢?”趙匡胤問道。
“那他就是您的有一個競爭對手了。高大帥在軍事上並不比您差太多的。而他的性格則比您要更柔和一些。如果他真的回來,進入到了陛下的眼裡,可是您的勁敵了。”
“照先生這麼一說,陛下的意思無非是試探高懷德,看他能不能託孤嗎?”趙匡胤問道。
“恩,或許也在看有沒有人阻止高懷德進京。”
“那。。。那我們還要做?”趙匡胤吃驚的說道。
“皇帝時日不多了。”史虛白所答非所問。
趙匡胤頓時就明白了,皇帝眼睛盯得不是關中,而是汴京城。看汴京城有沒有人傳遞消息,而不是看關中那邊能夠截獲到什麼東西。高懷德不能進京,進京的話,就會分了趙匡胤的權柄,可趙匡胤府上的人又絕對不能出城,出城就是萬劫不復。可是,趙匡胤要送消息出去,何須自己府上的人呢?
高懷德果然在關中拖拉了起來,郭榮沒有了辦法,他只能夠加魏仁浦做了樞密使,以趙匡胤為都點檢,讓張永德和趙匡胤為文武百官之首,共同執政。十天後,郭榮帶著滿心的疑慮和猜忌離開了人世。正因為郭榮對張永德和趙匡胤兩個人都有懷疑,所以,他不能夠趕走一個,留下一個,也不能夠全部都趕走。趕走了這兩個人,高懷德不願意回來,李重進不能夠回來,餘下的石守信等人,才具不足。能夠信任的,也至於張永德和趙匡胤了。他留下密詔,讓魏仁浦和張永德接近,利用張永德的威望,來執掌禁軍左營,和趙匡胤到達平衡。可是,這平衡脆弱無比。
郭榮看到了魏仁浦的衷心,看沒有看出來魏仁浦的懦弱,或許,他早就看出來了,但是卻找不到別的人來替代。郭榮看到了張永德武人做文官的不舒適,卻沒有看出來張永德煩躁的脾氣。
五天之後,趙匡胤提出來要西遷。朝廷上面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只不過,張永德、魏仁浦、趙匡胤,甚至是王溥都知道這是大行皇帝郭榮的遺命。儘管反對的人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強行通過了這個方法。
西遷並不是崩潰式的大逃竄,必然要有人被流下來。於是,趙匡胤玩了一個樞密院議事,把張永德排除在軍隊之外,而獨立面對戳戳比人的趙匡胤,魏仁浦軟弱了下來,用一平衡的禁軍左營居然被留下來殿後。捕風房趁機造謠生事,京中打亂。很多別有用心的人,紛紛跑到張永德的府門前,要求張永德站出來阻止單獨將左營留下來。
張永德想了想,丫說的還真的挺有道理的。於是,他挺身而出。可是,這與皇帝的詔書又有衝突,詔書上說的是,張永德管政務,趙匡胤管軍務。兩個人於是鬧的不歡而散。西遷頓時停滯了下來。
正在這個時候,在宋州的李重進突然表示,他願意為前鋒西遷。或者,丫就不要西遷。因為有謠言說,朝廷一西遷,他李重進就要勇挑重任留在中原和契丹、楚國作戰。這重任,誰愛挑,誰挑去,哥們可不奉陪了。
李重進跳出來之後,徹底觸動了趙匡胤的殺機。毫無疑問,在大周三駕馬車裡面,趙匡胤顯然是想把李重進同學永遠的留在中原的,而張永德已經離開了軍隊,一旦到了河西,張永德就很容易收拾了。可現在李重進跳出來了,同意的話,到了河西,他趙匡胤想一言九鼎就難了,李重進他根本就控制不住了。不同意的話,李重進又不答應。
在趙匡胤對李重進動心思的時候,張永德無疑在對趙匡胤動著心思。和歷史上的張永德被貶斥出京師不同,現在郭榮死了,張永德竟然還是手握重權的。他能不動心思嗎?於是,朝堂上出現了分歧,趙匡胤想找李重進進京,然後在收拾李重進,免得淮北一線徹底崩潰,而張永德懷疑趙匡胤找李重進進京是來威壓自己的,畢竟,李重進這丫明地里是要求西遷的!
於是,張永德搶在趙匡胤的前面,對趙匡胤出手了!可趙匡胤早有提防,反手竟然把張永德給拿下了!這麼一來,在宋州的李重進立刻就毛了,丫的,你姓趙把老張給幹了,現在又來約哥們我,哥們難道看起來那麼腦殘嗎?李重進在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下,公然的指斥趙匡胤叛國。丫緊急聯繫了一下楚國,帶著軍隊回汴京討伐趙賊去了!
兩軍在汴京城下一場大戰,李重進戰敗,可是趙匡胤還沒來得及高興呢,楚軍的大隊人馬就涌了過來。朱元大局北上,而丁思瑾的軍隊有拿下了洛陽,斷了中原和關中的聯繫,趙匡胤無奈之下只能北走河北。
“如果行周拖延規程,那。。。那皇帝會怎麼對付呢?”趙匡胤問道。
“皇帝不會怎麼對付,皇帝指揮想起將軍您的表現。聖旨一下,將軍您可是又快又急的趕來了。至少您的衷心是沒有什麼變化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張永德掌百官,將軍您掌軍隊,而衷心的韓通則保護幼主,託孤的人員雖然不理想,但是,皇帝也不能不如此了!”
“如果行周老老實實的回來呢?”趙匡胤問道。
“那他就是您的有一個競爭對手了。高大帥在軍事上並不比您差太多的。而他的性格則比您要更柔和一些。如果他真的回來,進入到了陛下的眼裡,可是您的勁敵了。”
“照先生這麼一說,陛下的意思無非是試探高懷德,看他能不能託孤嗎?”趙匡胤問道。
“恩,或許也在看有沒有人阻止高懷德進京。”
“那。。。那我們還要做?”趙匡胤吃驚的說道。
“皇帝時日不多了。”史虛白所答非所問。
趙匡胤頓時就明白了,皇帝眼睛盯得不是關中,而是汴京城。看汴京城有沒有人傳遞消息,而不是看關中那邊能夠截獲到什麼東西。高懷德不能進京,進京的話,就會分了趙匡胤的權柄,可趙匡胤府上的人又絕對不能出城,出城就是萬劫不復。可是,趙匡胤要送消息出去,何須自己府上的人呢?
高懷德果然在關中拖拉了起來,郭榮沒有了辦法,他只能夠加魏仁浦做了樞密使,以趙匡胤為都點檢,讓張永德和趙匡胤為文武百官之首,共同執政。十天後,郭榮帶著滿心的疑慮和猜忌離開了人世。正因為郭榮對張永德和趙匡胤兩個人都有懷疑,所以,他不能夠趕走一個,留下一個,也不能夠全部都趕走。趕走了這兩個人,高懷德不願意回來,李重進不能夠回來,餘下的石守信等人,才具不足。能夠信任的,也至於張永德和趙匡胤了。他留下密詔,讓魏仁浦和張永德接近,利用張永德的威望,來執掌禁軍左營,和趙匡胤到達平衡。可是,這平衡脆弱無比。
郭榮看到了魏仁浦的衷心,看沒有看出來魏仁浦的懦弱,或許,他早就看出來了,但是卻找不到別的人來替代。郭榮看到了張永德武人做文官的不舒適,卻沒有看出來張永德煩躁的脾氣。
五天之後,趙匡胤提出來要西遷。朝廷上面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只不過,張永德、魏仁浦、趙匡胤,甚至是王溥都知道這是大行皇帝郭榮的遺命。儘管反對的人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強行通過了這個方法。
西遷並不是崩潰式的大逃竄,必然要有人被流下來。於是,趙匡胤玩了一個樞密院議事,把張永德排除在軍隊之外,而獨立面對戳戳比人的趙匡胤,魏仁浦軟弱了下來,用一平衡的禁軍左營居然被留下來殿後。捕風房趁機造謠生事,京中打亂。很多別有用心的人,紛紛跑到張永德的府門前,要求張永德站出來阻止單獨將左營留下來。
張永德想了想,丫說的還真的挺有道理的。於是,他挺身而出。可是,這與皇帝的詔書又有衝突,詔書上說的是,張永德管政務,趙匡胤管軍務。兩個人於是鬧的不歡而散。西遷頓時停滯了下來。
正在這個時候,在宋州的李重進突然表示,他願意為前鋒西遷。或者,丫就不要西遷。因為有謠言說,朝廷一西遷,他李重進就要勇挑重任留在中原和契丹、楚國作戰。這重任,誰愛挑,誰挑去,哥們可不奉陪了。
李重進跳出來之後,徹底觸動了趙匡胤的殺機。毫無疑問,在大周三駕馬車裡面,趙匡胤顯然是想把李重進同學永遠的留在中原的,而張永德已經離開了軍隊,一旦到了河西,張永德就很容易收拾了。可現在李重進跳出來了,同意的話,到了河西,他趙匡胤想一言九鼎就難了,李重進他根本就控制不住了。不同意的話,李重進又不答應。
在趙匡胤對李重進動心思的時候,張永德無疑在對趙匡胤動著心思。和歷史上的張永德被貶斥出京師不同,現在郭榮死了,張永德竟然還是手握重權的。他能不動心思嗎?於是,朝堂上出現了分歧,趙匡胤想找李重進進京,然後在收拾李重進,免得淮北一線徹底崩潰,而張永德懷疑趙匡胤找李重進進京是來威壓自己的,畢竟,李重進這丫明地里是要求西遷的!
於是,張永德搶在趙匡胤的前面,對趙匡胤出手了!可趙匡胤早有提防,反手竟然把張永德給拿下了!這麼一來,在宋州的李重進立刻就毛了,丫的,你姓趙把老張給幹了,現在又來約哥們我,哥們難道看起來那麼腦殘嗎?李重進在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下,公然的指斥趙匡胤叛國。丫緊急聯繫了一下楚國,帶著軍隊回汴京討伐趙賊去了!
兩軍在汴京城下一場大戰,李重進戰敗,可是趙匡胤還沒來得及高興呢,楚軍的大隊人馬就涌了過來。朱元大局北上,而丁思瑾的軍隊有拿下了洛陽,斷了中原和關中的聯繫,趙匡胤無奈之下只能北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