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亮也站出,雙手捧著半人高,手掌寬的一卷布卷,道:“稟秦侯,此乃萬民之言,大漢各地的百姓都在上面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秦侯能夠榮登九五。”

  殿中文武大臣也一併請求。

  張飛道:“這天下是大哥和我們一起打下來的,大哥想要讓給別人,老張第一個不答應,”他心直口快,想什麼就說什麼,見劉備許久未說話,立刻就粗聲嚷嚷了起來。

  劉備本就沒有不同意,只不過是依照古有慣例推遲一下而已,見張飛如此說來,也就點頭同意了。

  登基大典,是十一月一日舉行的。

  那一天,長安上下人如潮湧,車如洪,大漢各洲郡的代表,南蠻山越的首領等等都來長安朝見。

  拜天叩祖,宣讀祭文等等一系列煩瑣的儀式完成後,劉備回到了皇宮下令大赦天下,除重型死囚外,其餘囚犯一律釋放。並傳旨立甘氏為皇后,長子劉傑為太子。

  次日,早朝。

  劉備頒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關羽隨帝起兵,智勇雙全,戰功卓越,受封安邑王,劍覆上殿,入朝不趨。張飛隨帝起兵,勇烈肝膽,功勳卓越,受封范陽王,劍覆上殿,入朝不趨。羅麟智計無雙,戰功非凡,受封江東王。

  諸葛亮為丞相,兼太子太傅,荀彧為御史大夫兼太子太傅,田豐為司徒。

  張遼為大將軍,馬邑侯,加萬戶。趙雲封驃騎大將軍,常山侯。馬超封征西大將軍,涼洲侯。太史慈封征東大將軍東萊侯,高順封征北大將軍白登侯。陸遜為水軍大都督兼徐州刺史,領汝陰侯。徐庶荊洲刺史,領穎川侯。等等。軍中大小將官都有封賞。

  這些賞賜是劉備昨天花了一夜的時間,根據以往的戰績合理安排的,全軍將士對此封賞也非常的滿意。唯一有意見的就只有羅靈風了。

  關羽的安邑王和張飛的范陽王,這些都是郡王,所瞎之地不過一郡而已。可是他的江東王卻是整個江東。富庶的江南幾乎都是他的領土,所轄之地高達六郡八十一洲。雖然,他所立的功勳確實夠擔任這江東王一職,可是,他卻不敢領任。

  自古以來封王者,不計其數,但真正有好下場的卻是寥寥可數。即便劉備放心他,信任他,但難保劉傑會向劉備一樣,對他信任無比?就算劉傑信任,但後世的劉家子孫呢?他們真的允許一個隨時可以威脅他們的勢力存在嗎?

  開國時,封王。治國時,消蕃。隨後再以叛亂罪名誅蕃王九族。這是再正常不過了。羅靈風在時,也許會忌憚於他,但是人終有一死,假若羅靈風一死,誰能保證日後的君王不對他的後代下手?他也不希望羅家就因此而絕了後。

  羅靈風道:“稟皇上,高祖曾經有言‘外姓者,不能為忘’,安邑王與范陽王皆為皇上的兄弟。雖是異姓,卻實比骨肉,不在此行列之中。而在下不過是商賈出身,實在不能接此重任。請主公收回成命。”

  劉備不已為然道:“靈風此言就不對了,你在朕最危難之際,加入朕的麾下,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所立大小功勳,足夠擔當此重任。你我相識多年,相處得一直非常的融洽,朕早已將你看成自己的弟弟一般,何必又計較那麼多。”他說得誠懇,這也是他的本意。他對羅靈風的忠心是百分之百的相信的,因此,他想讓羅靈風一輩子都效忠於自己,一輩子保劉家的大漢江山,所以,他就用了這個方法來困住羅靈風,他本以為羅靈風在接任江東王一職後,會讓這個奇才更加的感激自己,為自己效命,卻不曾想過對方會拒絕,驚諤之下不免有些意外。

  羅靈風道:“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才能享得太平。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票,吾得而食諸?天下只會再度陷入混亂之中。”他說的是齊景公和孔子的對話。

  當年孔子週遊齊國,齊景公向孔子問政事,孔子恭敬的回答說:“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景公說:“說得好啊!如果確實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父不是父,子不是子,即使有了糧食,我能吃得著它嗎?”

  而羅靈風正是用了典故來回絕劉備。

  劉備還想勸說。

  荀彧站出來道:“稟皇上,軍師顧忌的是!高祖乃我大漢之魂,身為高祖子孫,若帶頭違背高祖之言的話,恐怕是有不妥。”他一心向漢,絕不允許大漢再度陷入戰亂之中,他目光較劉備要長遠上許多,他認為即使羅靈風不反,難保他的子孫不反,憑藉羅靈風的威望以及關係,若出了一個真正有本事的野心家,難保不會動搖大漢的根基。他入劉營雖短,但已經處處為大漢的將來做考慮。本來,他聽劉備封羅靈風為王,就焦慮不已,卻又不好強出頭辯解,現羅靈風第一個反對,他也順理成章的隨聲附和。

  第二個說話的是諸葛亮,他道:“皇上,軍師雖有過人的功勳,但大漢王朝百年來都未有人破此先例,莫非皇上真的想第一個破此先例!”他和羅靈風共事多年,知道羅靈風心中的顧及,在公在私,他都必須幫上他一把。

  龐統也道:“皇上,強扭的瓜不甜,軍師生性懶散,不喜一些繁雜之事,還不如隨他的性,策封一個他喜歡的官職給他!”他仿佛已經猜中了劉備的心中所想,暗示劉備要想留住他,就必須隨他的喜好,讓他任一個想走卻走不了的職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