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頁
在官員的作用上,楊曦不喜歡阿諛奉迎之臣,他希望官員們都是耿直入士,能為理而爭。當年裴行儉創立的官員選拔制度非常不錯,只不過沒有很好地實行,楊曦令吏部尚書李麟,根據裴行儉當年制定的制度進行進一步的改良,並在以後嚴格遵守。
所有一切都需要制度來制約,這是楊曦堅信的一點。
在楊曦的一力主持,及眾大臣的協同下,政治方向的改革也在慢慢地進行。
這方向的改革楊曦並不著急,他知道這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成就。
不過其他方面的改革他已經看到成就了。無論是軍制還是民生方面的。
在節度使制度廢除,衛軍制度施行後,軍制進一步完善。
兵部的動作不少,先後制度了許多條例,包括武將的任職,解職,輪換及徵兵,戰時動員,退役,後勤保障。武器研製,裝備軍隊等等一系列的條例。
因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軍隊進一步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軍中將領不得干涉地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務,使得軍政得到分離,皇帝通過參謀部和兵部更有效地掌管軍隊。
因為各項改制,大唐的國力呈跳躍式增長了,天下很快就豐足。國庫進一步殷實。
永昌四年的時候,楊曦在與眾大臣討論國事的時候嘀咕,大唐已經好多年沒有戰事發生了,這樣下去。軍隊的戰鬥力會慢慢下降,這不是很好的結果,需要發動戰事來檢驗及提高軍隊的戰力了。
那些新研製出來的武器,也需要在戰場上檢驗一下效果如何。
開疆拓土是任何一個君王都非常想做的事。特別是楊曦這等狂熱的大漢民族主義者,他要打仗,他要征服更多的領土。他要將大唐打造的更加龐大,讓大唐成為一直超級帝國。
也就在楊曦好戰的言論鼓動下,大唐的邊境很快就燃起戰火。
戰火首先在南面進行。
因為天竺等大唐南方的一些國家不禮待大唐的使臣,讓數名大臣使者倒斃在出使的路上,大唐皇帝楊曦暴怒之下,下達了大軍出征替出使這幾國使者報仇的命令。
駐紮在南方,已經磨刀霍霍的第七、第九、第十五、第二十八衛軍共十二萬人,以王思禮、李抱玉為大總管及副大總管,各衛軍大將軍為分總管,開始了征服後世中南半島的征程。
裝備了大量火器又經過嚴格訓練的大唐軍隊戰力根本不是天竺等國的軍隊可以抗衡的,戰事完全是一面倒的。滅驃國、彌國、真臘、林邑、直塘、羅谷哥等國,並將其國王掠回長安,王思禮、李抱玉等人連奏凱歌,在為自己戰功本上添加戰功的同時,也將大片的國土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下。
同一年,大唐水師戰艦在水師統帥陳回光、副統帥南霽雲的率領下,進駐願意內附歸唐的流求,也就是後世台w那個寶島。並在下半年從流求出發,攻占了常掠我漁民的呂宋地。
繼爾以呂宋為基地,水師戰船繼續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訶一帶進軍。配合從陸上攻擊的中南道行軍部,攻擊大唐南面這片地域,直打的這片土地上的土著人奪命而逃。
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後世時候中南半島這大片地方及馬來、印尼等地盡被大唐軍隊攻占了。
楊曦從來不認為這些地方有什麼不好,根本不是蠻荒之地,他在收到我大唐軍隊已經攻取這些地方的戰報後,馬上下詔,在新置地上設立州縣,派官員治理,準備永久占領。
林邑都督府、馬來都督府、天竺都督府先後設立,歸於安南大都護府治下。
自此,中南半島及附近大部地方都歸於大唐治下。
在南方用兵的同時,楊曦也將目光瞄向了東北方向,在安東大都護府附近,還有渤海、黑水靺鞨、新羅等時叛時歸的小國,及一些陽奉陰違的部落。這些政權的存在,讓楊曦非常的不舒服。
“必須要將他們征服!”這是楊曦在收到南面傳來戰報,並得知這些東北小國經常做些小動作後的決定。於是楊曦的命令很快就被貫徹執行了下去,自有人去“創造”出兵的藉口。
想打仗,從來不會師出無名的。
也就在南方戰事暫時平息,大唐軍隊鞏固成果之際,東北方向的戰事跟著打響。
永昌五年夏,朝廷下詔組建東北道行軍部,以僕固懷恩為大總管、渾緘為副大總管,以第四、第八、第十八衛軍為主要作戰兵力,準備攻打渤海、新羅和黑水靺鞨。
僕固懷恩、渾緘這幾位原本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大唐將領,率領精銳的大唐軍隊殺過來了。
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契丹、靺鞨、室韋這些部落馬上臣服。甘願充當大唐的僕從軍,準備撈點湯喝。渤海國在兩個月之內被攻滅,黑水靺鞨在大唐軍隊開過來之際,就宣布了除國內附。新羅選擇了抵抗,不過他們的抵抗也只持續了三個月,三個月後,新羅王被生擒,押回到長安。
年底時候,楊曦在長安發布詔令,宣布設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並再建熊津都督府,全都歸於安東大都護府治下。我大軍進駐所有新置的都督府,重要官員皆由我漢人及歸降的胡人一道擔任。
在攻滅這些小國後,楊曦並未令僕固懷恩和渾緘班師,而是令他們在熊津都督府境內集結,準備攻打倭國。這個可惡的小國自龍朔三年在白村江戰敗後,不敢再惹大唐,但楊曦是不會讓這個裝可憐的小國繼續存在的,他要替後世曾遭遇過小日本禍害的中國人向倭人的祖先討一個公道。
所有一切都需要制度來制約,這是楊曦堅信的一點。
在楊曦的一力主持,及眾大臣的協同下,政治方向的改革也在慢慢地進行。
這方向的改革楊曦並不著急,他知道這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成就。
不過其他方面的改革他已經看到成就了。無論是軍制還是民生方面的。
在節度使制度廢除,衛軍制度施行後,軍制進一步完善。
兵部的動作不少,先後制度了許多條例,包括武將的任職,解職,輪換及徵兵,戰時動員,退役,後勤保障。武器研製,裝備軍隊等等一系列的條例。
因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軍隊進一步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軍中將領不得干涉地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務,使得軍政得到分離,皇帝通過參謀部和兵部更有效地掌管軍隊。
因為各項改制,大唐的國力呈跳躍式增長了,天下很快就豐足。國庫進一步殷實。
永昌四年的時候,楊曦在與眾大臣討論國事的時候嘀咕,大唐已經好多年沒有戰事發生了,這樣下去。軍隊的戰鬥力會慢慢下降,這不是很好的結果,需要發動戰事來檢驗及提高軍隊的戰力了。
那些新研製出來的武器,也需要在戰場上檢驗一下效果如何。
開疆拓土是任何一個君王都非常想做的事。特別是楊曦這等狂熱的大漢民族主義者,他要打仗,他要征服更多的領土。他要將大唐打造的更加龐大,讓大唐成為一直超級帝國。
也就在楊曦好戰的言論鼓動下,大唐的邊境很快就燃起戰火。
戰火首先在南面進行。
因為天竺等大唐南方的一些國家不禮待大唐的使臣,讓數名大臣使者倒斃在出使的路上,大唐皇帝楊曦暴怒之下,下達了大軍出征替出使這幾國使者報仇的命令。
駐紮在南方,已經磨刀霍霍的第七、第九、第十五、第二十八衛軍共十二萬人,以王思禮、李抱玉為大總管及副大總管,各衛軍大將軍為分總管,開始了征服後世中南半島的征程。
裝備了大量火器又經過嚴格訓練的大唐軍隊戰力根本不是天竺等國的軍隊可以抗衡的,戰事完全是一面倒的。滅驃國、彌國、真臘、林邑、直塘、羅谷哥等國,並將其國王掠回長安,王思禮、李抱玉等人連奏凱歌,在為自己戰功本上添加戰功的同時,也將大片的國土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下。
同一年,大唐水師戰艦在水師統帥陳回光、副統帥南霽雲的率領下,進駐願意內附歸唐的流求,也就是後世台w那個寶島。並在下半年從流求出發,攻占了常掠我漁民的呂宋地。
繼爾以呂宋為基地,水師戰船繼續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訶一帶進軍。配合從陸上攻擊的中南道行軍部,攻擊大唐南面這片地域,直打的這片土地上的土著人奪命而逃。
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後世時候中南半島這大片地方及馬來、印尼等地盡被大唐軍隊攻占了。
楊曦從來不認為這些地方有什麼不好,根本不是蠻荒之地,他在收到我大唐軍隊已經攻取這些地方的戰報後,馬上下詔,在新置地上設立州縣,派官員治理,準備永久占領。
林邑都督府、馬來都督府、天竺都督府先後設立,歸於安南大都護府治下。
自此,中南半島及附近大部地方都歸於大唐治下。
在南方用兵的同時,楊曦也將目光瞄向了東北方向,在安東大都護府附近,還有渤海、黑水靺鞨、新羅等時叛時歸的小國,及一些陽奉陰違的部落。這些政權的存在,讓楊曦非常的不舒服。
“必須要將他們征服!”這是楊曦在收到南面傳來戰報,並得知這些東北小國經常做些小動作後的決定。於是楊曦的命令很快就被貫徹執行了下去,自有人去“創造”出兵的藉口。
想打仗,從來不會師出無名的。
也就在南方戰事暫時平息,大唐軍隊鞏固成果之際,東北方向的戰事跟著打響。
永昌五年夏,朝廷下詔組建東北道行軍部,以僕固懷恩為大總管、渾緘為副大總管,以第四、第八、第十八衛軍為主要作戰兵力,準備攻打渤海、新羅和黑水靺鞨。
僕固懷恩、渾緘這幾位原本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大唐將領,率領精銳的大唐軍隊殺過來了。
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契丹、靺鞨、室韋這些部落馬上臣服。甘願充當大唐的僕從軍,準備撈點湯喝。渤海國在兩個月之內被攻滅,黑水靺鞨在大唐軍隊開過來之際,就宣布了除國內附。新羅選擇了抵抗,不過他們的抵抗也只持續了三個月,三個月後,新羅王被生擒,押回到長安。
年底時候,楊曦在長安發布詔令,宣布設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並再建熊津都督府,全都歸於安東大都護府治下。我大軍進駐所有新置的都督府,重要官員皆由我漢人及歸降的胡人一道擔任。
在攻滅這些小國後,楊曦並未令僕固懷恩和渾緘班師,而是令他們在熊津都督府境內集結,準備攻打倭國。這個可惡的小國自龍朔三年在白村江戰敗後,不敢再惹大唐,但楊曦是不會讓這個裝可憐的小國繼續存在的,他要替後世曾遭遇過小日本禍害的中國人向倭人的祖先討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