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幾年來,特別是戰爭開始後,陳冬生就經常的做夢,夢到自己還在原來的那個世界。還有那個未婚妻,父母。

  也許,我真的老了!可是,我才四十五歲而已啊!

  而陳敬雲看著父皇,那在短短几年內就開始衰老的父皇,心中的感覺有點怪異。是傷悲?還是因為父皇駕崩了以後。自己就可以登上已經等了近二十年的皇位而高興呢?

  “美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就註定了沒有陸地上強勁的對手,就算是戰爭,也是在本土意外,這樣就能很好地保護本國的工業。而這樣的情況,就已經註定,美國將來的強大的絕對的。為了防止日後出現可以和帝國相爭的國家。美國就必須被打敗!因為,他的威脅甚至強於德國人!”

  “很好,不錯。看來,這些年來,你也長進了不少,這樣我也就放心了。”陳冬生說罷。臉上帶著微笑,卻在微笑中,一陣咳嗽。

  美國,在成為陳冬生心中的敵人地時候,帝國的海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帝國目前的三個主要帝國當中。俄國,英國,美國,威脅性最大的不是還擁有強大海軍地英國,也不是還有強大陸軍的俄國,而是在距離帝國萬里之遙的美國。

  基於陳冬生的命令。帝國海軍又一次的發動了大規模地行動,整整二十五艘的航空母艦會同其他的艦艇。從太平洋西部出發,前往太平洋東部。美國附近海域。陳冬生要把戰火燒到美國的國土去。

  而與此同時,帝國派出支援德國公海艦隊的兩支航母編隊組成了大西洋艦隊。準備發往大西洋,但是由於蘇伊士運河被英法等協約國部隊嚴密防守。遠征艦隊不得不沿著非洲南下,準備繞過非洲,抵達大西洋。

  在帝國海軍行動的同時,帝國的陸軍也沒有閒著,雖然說在和俄國的戰線上稍微緩和,但是,帝國那已經高達三百萬的部隊中剩餘地那些卻還有要用的。

  於是,帝國統帥部在已經沒有戰鬥發生的太平洋眾多島嶼,南亞半島上抽調部隊。加上在帝國內地抽調的部隊,組成了兩支的遠征軍。一支就是印度遠征軍,而另一支就是中東遠征軍。而印度遠征軍顯得小很多,只有十個師的兵力,一個集團軍而已,並且,也多數是步兵為主。而中東遠征軍則是龐大很多。擁有了超過三十個師,一共三個集團軍。其中一個還是從中俄戰線抽調的裝甲集團軍。另外的另個集團軍也是半機械化的不對。

  因為。中東遠征軍的任務很重,意義很大。這對於帝國高層地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因為,中東地低下那巨大的石油儲量就值得帝國為此付出一切代價。而為了中東遠征軍的順利,帝國還特地的成立了一個專門維持中東遠征軍的後勤部門。全面負責中東遠征軍的後勤補給。

  一九零七年的五月,帝國海軍的五個航空母艦編隊攻占關島,隨後,偷襲了珍珠港。多達八百多架地飛機把珍珠港變成了廢墟。而駐紮在珍珠港內地美國太平洋艦隊除了兩艘外出巡洋的戰列艦外,其他地都沉沒在珍珠港內。隨後,帝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了珍珠港。並且,把珍珠港作為了帝國海軍東太平洋艦隊的基地。

  隨後,和美國心組建的太平洋艦隊中的航母艦隊發生激戰。而這就是中途島海戰。

  在這場大海戰當中,新組建起來的七艘美國太平洋航母艦隊和帝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的第二艦隊,第三艦隊發生大規模的交戰。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航母之間的交戰。戰前,帝國西太平洋艦隊第二,第三艦隊一共九艘的航空母艦,七百多架飛機,美國的七艘緊急建造的航空母艦,六百多架飛機。整整打了兩天。

  而最後,由於美國航母和戰機在技術上的不成熟,而遭遇慘敗,七艘航母中,被擊沉四艘,重傷兩艘,只剩下一艘完好的撤出戰場。而帝國海軍也第一次的遭遇了航空母艦的損失,兩艘被擊沉。一艘重傷。

  而這一戰,也徹底的讓美國的太平洋上的海上力量消失,隨後,帝國西太平洋艦隊對美國沿岸展開了報復打擊,轟炸美國的港口,造船廠,一切重工業設施。使得了美國西部海岸的重工業毀於一旦。而美國也只能靠著東部海岸的工業力量來製造航母,飛機等。

  在一九零七年的六月份,歐洲戰場上又爆發了一次空前規模的會戰。在準備了半年多地德國,俄國兩國,在基輔爆發大規模會戰,雙方投入了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兵力意圖在一次性的決戰中打敗對手。但是,這又是一個僵局。

  面對俄國那大量農夫組成的新兵部隊,即使德國的士兵素質在好,在面對兩倍於自己的敵人下,德國也沒有辦法取得更大的勝利。

  而如此同時,德國法國邊境上進行的拉鋸戰也在消耗著各國的戰爭潛力。並且。當中華帝國地大西洋遠征艦隊越過非洲出現在大西洋的時候,美國的物資資源就已經成為了泡影,而失去了美國支援的法國,英國。就顯得更加地舉步維艱。

  就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德國的東線和西線上的時候中華帝國開闢的一條心戰線,欺負而沒有引起人們多大地目光,而這就是中東戰線,而中東中的英法軍隊面對強悍的中華帝國中東遠征軍,連抵抗的能力都沒有。一路是敗退到非洲。

  在陸軍推進伊朗,伊拉克地區的時候,帝國的新成立的印度洋艦隊也相應的控制了附近的海域。戰爭,似乎已經全面地傾向中華帝國這一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