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一讓太后和宣王有點遺憾的是,太后沒能給親兒子聘下這位封疆大吏的嫡長女。

  總之太后和宣王有些緊張卻遠遠不至於驚慌失措,但伏家……此時真就愁雲慘澹了:老太太還沒死,但蘇懷沁……現在改叫衛懷沁了……

  明面上一直比較孝順的三兄弟坐在一處愁得不行。

  王妃始終嫌棄甚至是厭棄他們無情勢力……好歹混了這麼多年官場,他們三兄弟何至於毫無自知之明?但是他們又堅信若不左右逢源,他們甚至堅持不到現在……可以說是情非得已,面對王妃這話照樣說得通。

  然而老太太當年所作所為曝光後,形勢就急轉直下了。

  關鍵是老太太不僅僅是默許而是直接出人幫忙害死衛夫人,更買通衛夫人的陪嫁媽媽,把自己的親孫子直接賣給了燕回,在明知衛家和燕家有仇的前提下……這就很為人不齒了。

  褫奪誥命並讓忠勇伯爵位到此為止,這份旨意本就證明著陛下的態度。

  不過忠勇伯府之所以會站在風口浪尖,正是因為他們過於無情無恥,如果這個時候再爆出子孫不孝……那他們伏家可就徹底完蛋了。

  所以老太太的要挾可謂打蛇捏了七寸,讓伏家三兄弟別無辦法,只能屈從——兩權相害取其輕,他們只能選擇繼續委屈蘇懷沁了……萬萬沒想到……衛舅舅趁火打劫了!

  伏大此時沮喪道:「老太太是不是早就打了這樣的主意?」

  伏三長嘆一聲,「我尋思著她不是故意的,但……如今她只怕十分樂見。」

  這不就是破罐破摔我開心就行,管兒孫死活?!

  伏二忍不住低聲罵道:「老而不死是為賊!」

  但抱怨歸抱怨,斥罵歸斥罵,他們兄弟終究不能怎麼樣,還是兩邊都不能怎麼樣。

  伏三也是在此時頭一次生出辭官回鄉的想法:雖然兩個哥哥還存著微妙的僥倖之心,但他知道自此之後他那個王妃女兒不會原諒他了……幾次機會全都浪費了,女兒再心軟也不能忍受接連失望。

  如今他選擇急流勇退,不找麻煩也不拖女兒他們的後腿,總能剩下點香火情,說不定到時候女兒看著順眼會拉她異母弟弟一把,如果仍舊戀棧不去,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給鎮國公或是太后那邊幫了忙……伏家就真完了。

  只看太后就知道宣王必定薄情,再看宣王急不可耐又毫無憐惜地丟出張氏和十娘頂槓,即使張氏母女並不無辜……跟著這樣的主君,莫說什麼好下場只怕善終都做不到吧?

  要命的是宣王和女兒女婿一直很不對付!

  伏三爺幾乎是立時從之前「洋洋得意自命不凡」的美夢之中驚醒:他這些年究竟是怎麼了?

  老太太在事發之前總誇他是伏家麒麟兒,往後是做大事的人,借著姻親平步青雲入閣有望;而去了的張氏更是以奉承他為日常……

  而結髮妻衛氏則是諍友,雖然她的話當時覺得很不中聽,現在想來全都是老成之言,更因為顧及他的顏面而儘量委婉了……

  伏三爺出了大哥的書房,已是一身冷汗,他仰頭望了望不見月亮與繁星的天空,幽幽地嘆息了一聲:悔之晚矣啊。

  伏三爺還不曾踏進自己書房的院門,便讓蹲守的小廝瞧見,一溜煙兒地跑走報信兒去了。

  這個時候誰還會找他?自然只有他身邊僅剩的小兒子。

  父子對坐,小兒子開門見山,「老太太依舊不許,於是大哥成了衛家人?」

  伏三爺點了點頭。

  「我就知道。」望著自己數天之內好似老了十歲的父親,不到十五歲的半大少年終歸不忍心,輕聲道,「父親,咱們……求去吧。」

  伏三爺瞧了小兒子好一會兒,終於應允道,「好。」

  昔日張氏為了兒女打算,其實主要是為了唯一的兒子打算,才以一己之力扛下了許多她沒做過的事情,不然伏家在那個時候就挺不過去。

  如今看來,小兒子值得張氏如此。

  打定主意後,伏三爺再不猶豫,而是連夜給女兒寫了封言辭懇切的家書,之後更是清醒無比地一鼓作氣寫就了告老摺子。

  而他這通操作壓根沒告訴伏家人。

  卻說皇帝看到伏三的摺子,晚上在坤寧宮就跟皇后念叨,「居然想開了。」

  第二天剛好是內命婦們進宮探望的日子,皇后就在和小姑子姒四夫人,也就是趙王的閨女,說家常的時候提起了伏三爺明智之舉。

  姒四夫人道:「哎呀這是終於想開了?這樣還能留點念想,多好。」

  從宮裡出來,姒四夫人直接回家……姒四夫婦如今在趙王府隔壁買了個宅院,所以姒四夫人的「回家」自然和回娘家沒有差別。

  這會兒姒四公子還在衙門裡,而趙王的獨孫季承祉正和姒令美對坐下棋,趙王坐在躺椅上一邊處置庶務一邊看著兩個孩子。

  姒四夫人回來,就像一陣風一樣撲到她父親趙王身邊,「今天有樂子聽!」

  趙王和女兒說話何須避著孫兒和外孫女?

  姒令美一邊下棋,一邊支棱著耳朵聽著外公和母親說笑,在聽說伏三爺辭官告老的時候,她手裡捏著的棋子都掉了。

  上輩子伏家人幾乎挨個兒讓季承祐了個報復正著……她沒有給全然不無辜的伏家張目的意思,但伏家的確蹦躂到季承祐長成的十好幾年之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