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頁面 210-----------------------

  陳再道同志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得到了更充分的

  表現。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陳再道同志由軍長改任129師386旅副旅

  長。同年10月,按照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他率領僅有5個連隊組成

  的東進縱隊,由太行山區根據地奔赴冀南地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冀南

  地區處於平漢、津浦兩大鐵路經過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可這裡是

  一片大平原,要在此創建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比在山地困難得多。同時,

  這個地區不僅有日本侵略軍,有被日軍收編的偽軍,還有上匪、會道門、游

  雜武裝。他們各霸一方,到處燒殺擄掠,社會情況複雜,秩序混亂,人民群

  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陳再道同志緊緊依靠地方黨的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

  堅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使我軍很快在冀

  南站穩了腳跟。不久,成立了冀南軍區,劉、鄧首長又任命陳再道同志為軍

  區司令員,並派宋任窮同志到冀南軍區任政治委員。經過他們短短几個月的

  努力,協助冀甫地方黨組織建立了二十幾個縣的抗日政權,地方武裝由500

  多人發展到1萬多人,東進縱隊也由原來的5個連隊發展到3個團, 1938

  年5

  月,129師副師長徐向前同志來到冀南。在徐向前同志的直接領導下,

  陳再道同志指揮東進縱隊四處征戰,積極打擊日軍,嚴懲漢奸,向敵人發動

  強大的政治攻勢,分化瓦解敵偽組織,建立抗日政權和群眾團體,使冀南抗

  日民主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到1938年6月,東進縱隊3個團發展

  到7000人,還建立了8個支隊和一個獨立團,共2萬餘人。冀南根據地的開

  創、鞏固和擴大,不僅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延安和太行等根據地,

  而且為後來參加“百團大戰”,粉碎敵人的多次“掃蕩”、“清剿”和“鐵

  壁合圍”,打下了良好基礎,最終迎來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

  我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我軍指揮員都是黨指揮下的忠誠

  戰士。陳再道同志的一生,自覺地堅定地聽黨的話,對黨赤膽忠心,黨叫他

  於什麼,他就幹什麼,黨指到哪裡,他就打到哪裡。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

  期,他的工作經常調動,他都愉快地聽從組織決定。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

  同志先後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二縱司令員、中原野戰軍二縱司令員等職,在

  劉、鄧首長的領導下,他率部激戰上黨、邯鄲,出擊隴海路、定陶、巨野、

  羊山集,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轉戰桐柏、江漢地區,決戰淮海戰場……

  在這些戰役戰鬥中,他始終聽從黨的指揮,以軍事家的全局眼光和廣闊胸襟,

  積極率部完成本部隊擔負的任務,主動協同配合友鄰部隊作戰。二縱主力在

  鄄城戰鬥中,擔負攻堅戰鬥任務很重,當六縱在打任莊的時候,苗莊的敵人

  來援,給六縱造成困難。陳再道等二縱領導同志發現這一敵情,未等上級命

  令,就立即機斷行事,主動調所屬五旅去打苗莊,使六縱順利完成了戰鬥任

  務。1948年我軍進入全面反攻作戰,戰爭規模越來越大,過去多以縱隊為作

  戰單位的方式已不適應新的形勢,於是改變為以兵團或集團為單位作戰,不

  論是圍殲戰或阻擊戰,多是以兩三個縱隊為一個集團,往往根據部隊所處位

  置與作戰任務來確定指揮關係。比如1948年4月,野戰軍決定由二縱和華野

  十縱為一個集團作戰,由十縱宋時輪同志指揮。後來為了配合粟裕兵團西進,

  上級又命令由陳賡來指揮二縱、四縱和華野十縱以及桐柏軍區主力。不久二

  縱配合華野部隊進行淮海作戰,上級又決定中野的一、二、三縱隊為一個集

  團,統一由三縱司令員陳錫聯同志指揮。無論指揮關係怎麼變動,作為二縱

  司令員的陳再道同志,總是從全局出發,自覺服從指揮,協同友鄰部隊,共

  ----------------------- 頁面 211-----------------------

  同完成任務。他曾說:“整個中原戰場是一盤棋,在中原地區的兩大野戰部

  隊和各軍區部隊都要在這盤棋上活動,達到高度集中統一,特別是在大兵團

  集體行動時更是如此。指揮員必須胸懷全局,服從大局,否則,就不可能和

  敵人在中原決戰。”陳再道同志在聽黨的話、維護我軍集中統一的指揮方面,

  確實堪稱楷模。

  陳再道同志雖然一直擔任軍事指揮員,但他一貫關心政治工作,重視部

  隊的思想建設。在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並且拖住了國民黨三十

  幾個旅以後,部隊根據中央軍委和野戰軍的部署,利用大規模反攻的間隙,

  進行了整黨和整軍,開展“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活動。陳再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