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生很大影響,他們採用多種形式,把在社會上有名望的大學教授和愛國民主

  人士團結在一起,組織集會和撰寫文章,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揭露國民黨對敵妥協投降的反動面目。國民黨反動當局網羅右派勢力對北平

  文化界救國會進行圍剿。此時,國民黨反動御用文人陶希聖發表文章,無端

  攻擊“西班牙人民陣線”、進而大肆攻擊誣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秀峰同志

  臨危不懼,挺身而出,於1937年5月在《北平晨報》上發表《致陶希聖的公

  開信》,痛斥陶希聖的謬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陶的文章和行為是效顰日本

  侵略者,為敵張目,是製造民族分裂的“最好典型”,從而揭露了陶希聖之

  流的醜惡嘴臉。秀峰同志在少奇、彭真、林楓同志的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

  在華北文化教育界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任務。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黨口頭上宣布抗日,實際上部隊紛紛南逃。

  平津之間的漢好和親日派分子氣焰囂張,到處散布民族失敗主義。在中華民

  族面臨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全

  國軍事總動員等十大救國綱領,號召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秀峰同志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投筆從戎,率領一批平津愛國青年奔赴抗

  日烽火第一線,到冀西開闢抗日革命根據地。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

  很快組織起一支有幾千人參加的冀西抗日游擊隊,秀峰同志擔任司令員。從

  ----------------------- 頁面 199-----------------------

  此,他投入了開展敵後游擊戰,開闢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鬥。一位頗有名

  望的大學教授,毅然由繁華的大城市轉入艱苦的農村,由幽靜的書齋、課堂

  走上硝煙瀰漫的抗敵戰場,由一個文人、學者到拿起槍桿指揮部隊戰鬥,這

  是一個多麼大的轉折!這充分表現了秀峰同志堅決服從黨的需要,把黨的利

  益看得高於一切,自覺地為黨的事業而獻身的革命精神。這一革命壯舉,在

  社會上特別是在知識分子中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模範執行黨的政策,為發展和

  鞏固根據地作出重要貢獻

  秀峰同志是冀西、冀南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他模範執行我黨

  在抗日戰爭期間所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為冀西革命根據地,冀南行政公署,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功績卓著。

  “七七”事變後,我一二九師根據黨中央關於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戰略部署,於1937年底和1938年初先後派出東進縱隊

  和騎兵團開進冀南。在當地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與團結各方面的力量,開

  展游擊戰爭,收復失地,建立抗日政權和團體,取得重大勝利。1938年8月,

  成立了冀南行政公署。

  1938年5月,秀峰同志奉黨的指示,以冀西民軍司令的身分,借募集棉

  花、棉衣為名來到冀南。當時,秀峰同志利用國民黨正在網羅知名人士,擴

  大勢力之機,取得了“國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冀西

  民訓特派員”的合法職務和河北省政府委員的公開身分。為便於進行統戰工

  作,黨決定由他擔任冀南行署主任。

  行署成立不久,蔣介石委派的冀察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就借

  機尋事,與我爭奪地盤。1938年11月,秀峰同志外出組織反掃蕩鬥爭,那

  位省政府主席以行署主任“不知去向”為藉口,公然宣布取消我冀南行署,

  進而提出撤換縣長,解散所有的抗日人民團體。他的屬下更進一步提出“驅

  逐八路”的反動口號。冀察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石友三、河

  北民軍司令張蔭梧也不斷尋釁,製造摩擦。秀峰同志面對這種複雜情況,在

  當時駐冀南的我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同志的直接指導下,堅持黨的

  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同他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他當面警告那位省主席:“行署是老百姓自己組織起來抗日的,你無權

  撤銷,你撤銷了它,老百姓就要起來反對你。”又說:“民眾抗日打開了那

  麼大的局面,怎麼可以把他們自己組織起來打鬼子的團體解散呢?”在我一

  二九師的軍事壓力和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下,終於挫敗了頑固派的陰

  謀,那位省主席溜走了。國民黨頑固派不甘心失敗,又委派龐炳勛接任河北

  省政府主席。秀峰同志在冀南參議會上提出著名的“擁朱拒龐”議案,要求

  任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朱德同志為河北省政府主席。這個議案,得到冀南

  各界人士的普遍響應,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擁朱拒龐”鬥爭。

  秀峰同志經常到石友三、張蔭梧部駐地做工作。他在同石友三等人進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