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說明的是,紀念楊秀峰同志的文章是由我和薄一波同志合寫,紀念李一氓

  同志的文章由我和耿飈、姬鵬飛同志合寫,紀念宋時輪同志的文章由我和廖

  漢生、張震同志合寫,紀念陳再道同志的文章由我和劉華清、陳錫聯、孔慶

  德同志合寫的。

  ----------------------- 頁面 191-----------------------

  附錄:

  劉伯承同志永生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

  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這是1942年冬天,組織決定為劉伯承

  同誌慶祝五十壽辰時,伯承同志致答謝詞中的一句話。

  四十四年後的今天,伯承同志長眠了。伯承同志一生的光榮,正是由於

  他不愧為一位真正的布爾什維克,不愧為布爾什維克的楷模。

  從1935年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到全國解放後的1950年,我有幸在

  伯承同志直接領導下戰鬥和工作,受到伯承同志多方面的教益。伯承同志堅

  強的黨性,革命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伯承同

  志的功績和可供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這裡記述其中之一二,以表達我對

  功高德重的伯承同志的衷心愛戴和深切懷念之情。

  不可多得的將才

  伯承同志十九歲從戎,青年時代就成為川中名將。1926年入黨後,他的

  軍事生涯進入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新階段。朱總司令稱他為“我國不可

  多得的將才。”

  這裡,僅簡略地記述伯承同志在長征途中親自指揮紅軍幹部團巧渡金沙

  江戰鬥的情況。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以後,紅軍逐漸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

  為了甩掉追擊的敵軍,實行北上抗日,黨中央於1935年4月作出了分兵左、

  中、右三路,速渡金沙江的決策,並決定由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直接指

  揮我紅軍幹部團從中路搶占皎平渡。伯承同志嚴謹周密,慎思斷行。他首先,

  非常詳細、具體地分析了各種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設想了多種可能。然後,

  對整個幹部團的行動,從作戰計劃,兵力配備,組織先遣部隊,尋找嚮導,

  政治動員,直到每個很小的細節,都作了果斷而周密的部署。伯承同志隨先

  遣營三營行動,一起偽裝成國民黨軍隊,星夜兼程,當天強度急行軍一百六

  十里。伯承同志還親自審訊敵偽人員,在調查清楚敵人的設防情況並了解到

  敵人已下令燒掉一切渡船之後,當機立斷,命令組成先遣連,強調行軍一定

  要機密、神速,要攻敵人之下備,猛撲江岸。當晚先遣連就占領了渡口,奪

  取了僅存的船隻,把一個排送到江北岸,敵軍還摸不著頭腦,就被我軍繳了

  槍,我軍控制了渡口兩岸,而無一傷亡。

  第二天清晨,伯承同志到達金沙江畔時,得知左右兩個渡口因船隻被敵

  人燒掉,又無法架橋,全軍都將由皎平渡渡江。伯承同志令陳質同志按原計

  劃率後梯隊迅速奪取皎平渡以北四十里的通安州,占據高地,直接控制皎平

  渡口,保證掩護全軍安全渡江。陳賡同志率部一到通安州,與敵軍遭遇。伯

  承同志又令我帶先遣營全部火速趕到通安州。在伯承同志的統一指揮下,一

  部在正面佯攻,一部從右翼包抄迂迴,攻敵左側,終於拿下了通安州。我軍

  大部幾萬人,靠奪到的七隻船,都從皎平渡安全地過了江。當敵人趕到金沙

  江南岸時,渡江船隻已被我全部燒毀。從此,我軍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

  截的包圍圈,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取得了長征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

  大勝利。伯承同志的親自指揮,對勝利完成巧渡金沙江的壯舉起了很重要的

  作用。

  政治工作的模範

  ----------------------- 頁面 192-----------------------

  善於做政治工作,把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貫串於始終,這是劉伯承同志

  帶兵和指揮作戰的又一個特點。我記得有這樣兩件事。

  長徵到達陝北後,我和伯承同志分手了一年多。1937年2月,為了相機

  援助和接應陷於困境的西路軍,中央決定由四軍、三十一軍、三十二軍和二

  十八軍及騎兵團組成援西軍。伯承同志任司令員,張浩同志任政治委員。我

  也調到援西軍政治部工作。伯承同志和張浩同志滿懷對西路軍同志們強烈的

  階級感情,投入這項新的工作。伯承同志指示政治部,在蘭州到西安的公路

  上沿途書寫和張貼通告,寫明紅軍的駐地,以便失散的西路軍指戰員能儘快

  找到我們。還囑咐我們,對於歷經千辛萬苦陸續歸隊的同志們,要做到回來

  一個看望一個,回來一批看望一批,並囑我們號召直屬隊捐贈生活用品給他

  們。伯承同志還同張浩同志一起到招待所看望大家,代表黨中央、毛主席、

  朱總司令、周副主席熱烈歡迎他們歸隊,向他們表示慰問。伯承同志講: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