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待運動的幹部——衣春枝。衣春枝是金縣杏樹屯公社柳家大隊婦代會主

  任。她在運動中能正確對待群眾的批評,即使受到誤解時,也毫無怨言,不

  泄氣。我於1965年11月3日,寫了一篇《關於推薦衣春枝同志講話的建議》,

  建議在全區已經結束和正在進行四清的各縣、各企業單位,組織幹部和黨員

  學習衣春枝同志的講話。

  1964年3月間,我到遼寧省蓋平縣(今蓋縣),聽了該縣太陽升公社何

  屯大隊黨支部書記李銘新關於培養接班人問題的匯報。我當時感到培養接班

  人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能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有具體的

  計劃和行動,確實很有政治遠見。營口市委將這個大隊培養接班人的做法向

  省委和東北局寫了報告。我於5月13日就這個問題給中央和毛主席寫了一封

  題為 《關於農村支部培養接班人問題——匯報一個有政治遠見的黨支部》的

  信。5月18日毛主席將這封信連同營口市委的報告一併指示印發正在召開的

  中央工作會議。我的這封信和何屯大隊培養接班人的材料,後來還轉發到東

  北地區各級黨組織。

  東北地區第二批“四清”運動從1965年7月陸續開始。農村開展30個

  縣、7個城市郊區,另90個公社,派出工作隊21萬多人。這次開展的單位,

  多為重點產糧區、“小三線”地區和邊海防縣。城市開展1950多個單位,很

  多是大型骨幹企業,同國防、戰備有關的或準備內遷的企業以及問題較多的

  較大單位。第二批“四清”,根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要求軍隊幹部參加地方

  四清的指示,瀋陽軍區抽調軍區部隊和代管單位共3萬餘人,分別編入各工

  作團隊。

  第二批“四清”,我到遼寧省海城縣牌樓公社下房身大隊蹲點化名孫雲,

  馬明方同志到遼寧省營口縣官屯大隊蹲點。因為有第一批試點的經驗,這批

  運動進展較快,我們在指導上也略感從容一些。雖然總的還是按《二十三條》

  精神辦,有些工作隊開始把幹部的問題看得過重,但比第一批糾正的要快一

  些。幹部解放的快,建立領導核心比第一批抓得早。對運動中的有關問題的

  處理上也更強調“准”字。我在1966年1月東北局召開的“四清”工作會上,

  ----------------------- 頁面 178-----------------------

  講話中要求:核實定案要講究實事求是,不要怕翻案,不要追求“千字號”、

  “萬字號”。劃成份問題,對漏劃的地主富農,不一定一律劃回去,可劃可

  不劃的不必劃,要區別對待,即使非劃不可的,也只能劃本人。不提倡挖金

  銀財寶,小量的即使本人主動交出的也不要收,大量的收不收要經工作團黨

  委批准;小開荒、自留地超過標準的,按《六十條》辦,比規定超過稍多一

  點的不要收回,個別超出過多的,收回時要經工作團黨委批准。雖然第二批

  四清運動總的指導思想還是很“左”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對待上比第一批略

  微鬆動靈活一些。

  我們在總結第一批“四清”工作時,各地都反映存在運動和生產結合的

  不夠緊的問題。我們研究在第二批運動中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在海城蹲點時,

  就這個問題我徵求了海城縣委書記高路賓的意見並同鞍山市委第一書記王鶴

  壽同志交談過。後來聽了鞍山農村社教工作團郭延俊同志的匯報,又參加了

  1個公社的片會,我發表了關於揭生產鬥爭蓋子的意見。我說在運動中群眾

  最擔心最關心的問題,一是能不能建立起一個好的領導核心,一是經過運動

  生產能不能上得去,因此,在揭階級鬥爭蓋子的基礎上,要拿出一段時間,

  集中地揭生產鬥爭蓋子。通過放手發動群眾,學習大寨精神,以大寨為樣板,

  揭問題。找差距,查原因,進一步激發乾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使運動更好地

  落實到堅持思想革命化,開展以八字憲法為內容的農業技術改造和科學實

  踐,改進人民公社經營管理以及農村各項建設上來。這個問題我是想了很久

  的。有一次在杭州開會討論《前十條》時,我問過毛主席,現在這樣強調階

  級鬥爭,為什麼還把生產鬥爭放在階級鬥爭的前面,生產鬥爭在三大革命運

  動中占什麼樣的位置,主席說:在人類歷史上階級鬥爭是短暫的,生產鬥爭

  是永久的。我當時理解生產鬥爭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忽視抓生產鬥爭是

  不對的。不久,我給顧卓新、喻屏、強曉初同志寫了一封信,建議三省都能

  在運動中增加揭生產鬥爭蓋子的內容。東北局轉發了我的信和我在海城的講

  話要點,要求點上的四清單位和面上的都要開展揭生產鬥爭蓋子的工作。我

  在海城看到經過揭生產鬥爭蓋子,工作隊、公社和大隊幹部都敢抓生產了,

  長遠的規劃也得到了落實,確實解決了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