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一批高級指揮、政治、後勤和技術院校,都是在那個

  時期先後建立的。針對當時工農幹部較多的情況,為提高幹部的文化素質,

  還建立了一批文化速成中學。辦學校的幹部,要求有更高的文化、科學知識。

  除了從部隊選調一些適合做學校工作的以外,相當多的教學人才是請地方大

  專院校支援,特別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差不多都是從地方上選拔的尖子

  人才。總幹部部不僅要負責選調辦學幹部,而且還要協同有關部門制定教學

  計劃,考核學員學習成績,分配畢業學員,還包括選派留學生進蘇聯軍事院

  校學習等一系列的工作。這為全面提高我軍幹部的素質,加強我軍革命化、

  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頁面 147-----------------------

  這裡還有必要說一說關於1955年選調工農戰鬥骨幹入學和1956年初提

  出大膽提拔幹部的方針的問題。抗美援朝作戰結束後,1955年將有80萬戰

  士要復員。我同總幹部部其他領導同志研究後一致認為,為了有計劃地培養

  我軍基層幹部,增加幹部的儲備,應該從有戰鬥經驗的戰士中特別是從參加

  過抗美援朝作戰的戰士中選拔一批優秀戰鬥骨幹到軍事學校學習後提拔為干

  部。為此,我到各位元帥處一家一家地登門拜訪,匯報總幹部部的這個想法。

  他們都表示同意。軍委遂發出了關於部隊復員時注意保留工農戰鬥骨幹問題

  的通知,要求從部隊(尤其是參加過抗美援朝作戰的部隊)的戰士、班長特

  別是戰鬥英雄模範以及副排級幹部中,將政治純潔、工農出身、具有戰鬥經

  驗、年齡在23歲以內、身體強壯的優秀分子選拔20萬人左右,有計劃地送

  入學校培養。總幹部部根據軍委的指示,把這項工作列入了1955年的重要工

  作之一,實際上選拔了將近14萬人。這本是加強我軍幹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

  要措施,但當時在處理上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不能一下子都送入學校培養

  的情況下,過分地強調了要按計劃調入學校培養,不適當地把這批骨幹凍結

  了起來,以至當基層幹部有了缺額時,也不讓提拔這些骨幹,結果使一些優

  秀的有戰鬥經驗的骨幹未能得到及時提拔,甚至作了復員轉業處理。雖然在

  1956年初已對此作了糾正,但已經遲了一些,這是很可惜的。

  總幹部部在1956年1月召開的全軍任免組織工作會議上,針對當時在職

  幹部缺額數很大的情況提出了大膽提拔幹部的方針。由於貫徹執行了這一方

  針,在同年3月底以前基本上按編制配齊了幹部。這個方針的提出,起了一

  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提法上和執行過程中都有缺點。只強調“大膽提拔”

  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提“大膽而穩妥地提拔”就比較全面了。執行過程中

  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幹部提拔不當和提拔幹部過多造成幹部超編。這些

  都與我們提出的方針不夠全面和對實際工作指導不夠有關,這是應當引以為

  訓的。這件事,我在1957年初向彭德懷同志和軍委寫過信,承擔了責任。信

  的全文是“德懷同志並軍委:關於一九五六年軍隊大膽提撥幹部問題,這一

  工作我是主持者和積極參加了的,出了很多主意,同時在總幹部部就是由我

  管理幹部任免工作(因徐立清同志病)。如果在貫徹執行大膽提撥幹部這一

  方針發生了偏差和錯誤,當然我應負主要責任。聽說軍委正在召開擴大會議,

  因我已調離軍隊工作,應該向軍委說明這一點。宋任窮。一九五七年一月六

  日”

  三,安排大批幹部轉業、復員,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建國初期,一

  方面國家進入經濟建設的新階段,需要補充大批幹部;另一方面軍隊由戰爭

  狀態轉入正規化建軍時期,有一大批編餘幹部需要安排轉業復員。這項工作,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1950年7月,中共中央就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聶榮

  臻為副主任的復員委員會,統一領導轉業復員工作。全國從各大行政區、省、

  專署到縣、區、鄉政府以及軍內各級也都建立了復員委員會,專門負責轉業、

  復員工作。我到總幹部部工作前,軍隊大批編餘幹部已基本上轉業復員到了

  地方工作。同時還有31個師和4個團集體轉業到農林、水利、地質、石油、

  建築、交通等部門,參加社會主義生產建設。1955年實行軍銜制以後,則是

  按照軍官服役條例的規定,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幹部退出現役轉業到地方工

  作。這項工作的量很大,牽涉的問題也很多,但由於黨和政府的重視,而且

  既符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又符合國防建設的需要,因此進行得還是比較順

  利的。

  ----------------------- 頁面 148-----------------------

  四,建立預備役軍官制度。建立預備役軍官制度的目的在於,既能在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