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無險可守、易於突破的特點,劉、鄧首長指示我們,打石“不可能一口吞

  下,應咬一口算一口。”後又3次電示,囑咐我們在作戰部署中應注意“不

  是由外箱石軍使他固守,以致咬不動”,“要在運動中消滅之”,“要抓住

  石軍長散雜居隊形”,用主力“從敵腰軟處砍斷,打亂其長蛇陣,消滅南段

  再及北段”。並要我們注意“打斷石高聯繫”。還指示我們,對石友三所轄

  各部採取區別對待方針,充分利用他們的矛盾,爭取多數,孤立石友三;向

  孫良誠說明,“殺我同志,消滅和進攻我軍者為石友三。與敵人勾結者為石

  友三”,“請勿捲入漩渦,最好與石分開,以免牽涉誤會。”對張棟臣、孟

  昭進申明“打我者只石友三一人,石與日寇勾結,故我只對石一人。望勿生

  誤會。”對趙雲祥也申明,“我們只打石友三”。臨戰前,我們對石所轄各

  部頭頭,有的寫信,有的派人去談,做爭取和瓦解工作。

  討伐石友三分為3個戰役。第一次戰役始於1940年2月9日至18日,

  叫冀南反頑戰役;第二次戰役於同年3月4日至11日,叫衛東戰役;第三次

  戰役叫直南反頑作戰,始於同年7月至11月結束。

  冀南反頑戰役,

  將石友三部逐出冀南

  冀南反頑戰役開始前,石部主力六十九軍及孫良誠等部共1.7萬餘人,

  擺在南宮之垂楊、董家廟和棗強之大營以及咸縣之郭固、雪塔等地區,高樹

  勛部主力在冀魯邊觀城地區,一部延伸到臨清、冠縣間。

  我軍以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七七一團及由冀中調來的劉 (子奇)支

  隊和一二○師在冀中的賀(炳炎)余(秋里)支隊、張仲瀚津南自衛軍,冀

  南第四軍分區部隊(李榮部)等組成左翼隊,由陳再道、劉志堅指揮。任務

  是將石軍攔腰截斷,由西北突擊消滅郭固、董家廟地區之石軍。

  以東進縱隊一團、青年縱隊三團、先遣縱隊一團、築先縱隊獨立團以及

  三八六旅四團等部組成中央縱隊,由徐深吉、吳富善指揮,任務是由南向北

  突擊消滅郭固、董家廟地區之石軍。

  以築先縱隊、先遣縱隊及曾國華支隊為右翼隊,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揮,

  任務是箝制高樹勛部。

  楊勇支隊到觀城、朝城一帶,逼近高樹勛部主力,阻其北援石軍。

  冀中趙(承金)譚(冠三)支隊及冀南李(林)趙(義京)支

  隊,由王宏坤指揮,任務是箝制石部一八一師及其周圍部

  隊,阻其南援。

  我們原定2月11日開始反擊,被石友三發覺,石感到

  孤軍遠懸,戰力薄弱,甚恐我軍興師問罪,於2月9日秘密

  南竄,並令高部為其策應掩護,高未執行。我軍立即分數路追擊堵截,

  第一次討石戰役開始。

  戰鬥打響後,青年縱隊七七一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

  ----------------------- 頁面 83-----------------------

  窩消滅孫良誠部1個團;東進縱隊主力和冀中1個團在威縣東北棗科、

  史家莊地區與石部暫三師激戰,殲其2個營,擊潰其大部;中央縱隊在清河

  西南重創石部主力一八一師。

  2月13日,我左翼隊及中央縱隊等將頑軍主力及石友三總部圍困在威縣

  東南下堡寺、搖鞍鎮一帶。我軍與頑軍進行村落爭奪,展開激戰。石部主力

  遭我痛擊,傷亡慘重,逃散500餘人,被俘1500餘人,武器繳獲頗多。這是

  首次討石戰役的

  一次關鍵性的戰鬥。

  13日,孫良誠率2000餘人突圍南逃,渡過衛河進至南

  樂地區,與丁樹本部靠攏。15日夜,石部主力殘部突圍向西逃竄。我東

  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七七一團及冀中趙譚支隊等部立即展開多路追擊。 16

  日,與頑軍激戰於曲周東北之南北龍堂,殲其1個營。冀南軍區5個團及冀

  中劉子奇支

  隊、津南自衛軍等部,由邱縣東向西南急進,截擊頑軍。

  在這時候,日軍見石部被我軍追擊、堵截甚急,為掩護

  石軍逃竄,便由廣平、曲周、肥鄉等縣出動日偽軍1000餘

  人,進至廣平、邱縣間之平固店一帶阻擊我軍,與我向西南急進、擔負

  堵擊任務的部隊進行激戰。我繞過日偽軍繼續追擊頑軍,於 17日趕到曲周地

  區。日軍見未能阻止我對頑軍的追擊,便又從威縣、邱縣等地調集一批日偽

  軍,加上前一股共3000餘人,分數路到東目寨、下堡寺一帶,攻擊我軍尾部,

  並施放大量毒氣。劉、鄧遂下令暫停追擊頑軍。石友三趁我追擊部隊與日軍

  激戰之機逃竄。我原估計石率殘部向南、向東從大名、館陶間,或臨清、館

  陶間渡河南逃。他卻向西經龍堂過滏陽河,又向南由曲周西塔寺橋過滏陽河,

  在日偽軍的掩護下,逃脫了我追擊部隊的堵截。穿過日偽軍據點密集、我軍

  工作薄弱的魏縣境內,從大名、臨漳之間渡過漳河,逃到清豐、濮陽地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