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會議後,我又召集了各抗日縣長和戰委會主任聯席會議。根據抗日

  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的精神,討論了縣政權建設和民眾動員問題。我著

  重講了各縣要建立抗日廉潔政府,讓群眾充分信任真心擁護。武裝民眾,肅

  清漢奸,整理地方財政,改善民眾生活等問題。

  7月初,鄧小平政委由太行到冀南檢查指導工作。鄧政委在南宮與徐副

  師長、再道同志和我研究了如何加快建設和鞏固冀南根據地問題,進一步推

  動了冀南地方政權的建設。鑑於國民黨已於武漢委任了鹿鍾麟為河北省主

  席,主政河北。鹿受命在途。我們也要抓緊時機,加快政權建設的步伐。當

  時各地的黨組織已普遍恢復和建立,已將原來的冀魯豫邊省委改為冀南區黨

  委,區黨委書記李菁玉,組織部長於光漢,宣傳部長朱則民,民運部長張策

  ----------------------- 頁面 70-----------------------

  (後任組織部長),做為全區的黨的領導機關。各縣都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然而還沒有統一領導全區的行政機構。遵照北方局和鄧政委指示,8月中旬,

  在南宮城召開了有各界代表參加的會議,決定撤銷冀南軍政委員會籌委會,

  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簡稱冀南行署)。會議選舉楊秀峰為主任,我為副

  主任。

  楊秀峰同志是位教授,大知識分子,才學淵深,博古通令,謙虛樸實。

  早年赴法國留學,後轉入蘇聯學習。回國後,在(北)平(天)津地區文化

  教育界上層人士中,從事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七·七”事變後,以“國民

  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冀西民訓指導特派員”的身份在冀西

  建立了辦事處 (簡稱冀西民訓處)。他打著國民黨的旗號,以冀西民訓處主

  任身份組織起冀西遊擊隊,有幾百人,楊任司令,郭峰、楊克冰等都是他的

  部下。冀南行署成立前,楊秀峰來到冀南,他是以無黨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

  現的。

  8月20日,秀峰同志和我宣誓就職,冀南行署正式成立。行署下轄五個

  專員公署 (簡稱專署)、五十一個縣。一些愛國知名人士在各級政府中擔任

  了一定職務,產生了良好影響。冀南行署做為冀南地區最高行政機關,成立

  後宣布了八條施政方針,主要有:動員冀南一切人力、物力、財力,廣泛發

  動游擊戰爭,堅持華北抗戰。鞏固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團結全國同胞,建立

  堅固的抗日游擊根據地,抗戰到底。建立廉潔政府,實施抗戰教育等等。我

  們實行這八大施政方針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堅決抗日,二是擁護統戰,三

  是實施民主,四是改善民生。

  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冀南十個月來的抗日政權工作》,刊登在1939

  年1月31日和2月2日兩天的《新華日報》上。文章講的主要是幾個月來

  冀南地區抗日政權的建立過程,在敘述冀南行署的八大施政方針時,其中有

  一條的內容是擁護中央政府,擁護蔣委員長徹底實行抗戰建國綱領,抗戰到

  底。這一條內容在“文革”時期,給我招來了麻煩。一些人看到文章中有擁

  護蔣委員長抗戰到底的提法,就簡單化地批判我是投降主義。“文革”是極

  “左”思潮肆虐的年代,加上一些年輕人又不大懂得抗戰時期那一段歷史,

  他們有這種偏頗的認識,也難怪。其實,“擁護蔣委員長”是擁護他抗戰到

  底。只有他抗戰到底我們才擁護。他不抗戰到底,誰還擁護他。那時一切服

  從抗日,只要抗日,我們就擁護,就聯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象徵著革

  命的紅五星帽徽都摘下來了,換上了國民黨軍青天白日帽徽,那是當時的歷

  史真實。如果不了解當時的歷史,那不成了“投降”嗎。文章還著重駁斥了

  當時有人散布的所謂敵後抗日政權不合法的問題。文章是這樣說的:“可是

  某些人,他不去或者不願意去正確的認識冀南抗日政權工作的成績與我們的

  缺點,而一味不顧事實,抹煞成績,歪曲真理,來進行不正確的批判,或者

  用一些不適合今夭抗戰環境的觀點來看間題: (一)機械的合法觀點——本

  來在今天的一切,應把握著 ‘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著抗日’的原則,

  尤其在敵人後方如何團結一切力量,反對我們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

  區域中摧毀了偽政權,消滅了日寇漢奸惡勢力,而人民自動的樹立了抗日的

  新政權,在民族國家的觀點上說來自無不法之處。我們今日對問題看法,只

  談抗日與不抗日,也就是合法與不合法的標準。而某些人故意要在政權已經

  樹立,工作正在勝利推行的時候,來曲解事實,認為未經政府批准,如何不

  合法。在執行中他並不能將工作推向前進,而是向後拉倒車。這樣對淪陷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