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一名軍官,收羅了一些散兵游勇,打起“抗日”旗號,很快發展到數千人,

  占據了冀縣、衡水一帶。為擴充實力,多占地盤,趙部想吃掉段部,兩部有

  矛盾。

  我到冀南前夕,再道同志曾邀請段、趙商談共同抗日。當時段、趙兩部

  是冀南地區各種武裝中最大的兩股。我軍初到冀南,爭取和團結他們共同抗

  ----------------------- 頁面 66-----------------------

  日,或暫時保持中立,對我軍發展有利。

  後來,段海洲派他的秘書陳元龍等幾次來南宮,表示願意接受改編。段

  本人也曾親自來南宮,我們接待的非常熱情。徐副師長親自和他談話。我和

  再道同志也參加了。我們態度誠懇、坦率,推心置腹。段很受感動,大有相

  見恨晚之情。段一再表示願意接受改編。我說:歡迎你參加八路軍,我立即

  給總部首長發電請示。第二天我和再道同志請段和陳元龍吃飯,席間收到劉

  師長的回電,同意收編段部,我們舉杯相慶。徐副師長對段說:部隊是你辛

  辛苦苦組織起來的,改編時不給你拆散,保持原有的幹部和編制。名字改一

  改,叫一二九師“青年抗日游擊縱隊”(簡稱青縱)。段仍當司令,派李聚

  奎任政治委員。

  我們所以能順利改編段部,主要原因:一是我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威

  力和我軍的模範行動;二是受趙雲祥部威脅,恐遭吞併;三是內部的地下黨

  員和一批愛國知識分子的積極作用;四是段海洲本人有一定的抗日要求。

  為了改造和培養幹部,段部改編為青縱後在南宮縣蘇村辦了培訓班。徐

  副師長講授“運動戰與游擊戰”,我講授“統一戰線”,劉志堅同志講授“政

  治工作”,張茂林講授“敵軍工作”。

  後來將以老紅軍團——七七一團為骨幹的獨立旅編入青縱。段仍為司

  令,徐深吉為副司令。這支部隊戰鬥力大大加強,成為一支正規的野戰部隊。

  在長期戰鬥中,造就鍛鍊了一大批優秀指揮員。有的建國後成了國家的高級

  幹部,有的當了將軍。也有一些同志在勝利前就血灑疆場,以身殉國。青縱

  政治部副主任陳元龍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1985年陳元龍的父親寫了一篇回

  憶文章並寄給我一封信,我給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表示:“元龍同志在抗

  日戰爭中英勇犧牲,我們至今仍感到十分悲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冀南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指戰員、地方幹部和人民群眾,包括陳元龍同志在

  內。”

  後來段海洲因患眼疾請假回鄉,徐副師長批准了他的要求。行前還送了

  些馬匹、槍枝,段回去後,又將馬匹、槍枝送回來了,他本人離了隊,到了

  石友三那裡,他們有舊關係。討逆時,徐深吉同志曾給他寫了一封信,曉以

  大義,勸其回頭,他聽不進去。段海洲離隊,抱憾終身,主要責任在他自己。

  如果從我們工作上嚴格檢查,也不是沒有一點教訓的。

  我們收編的另一支較大的武裝是趙輝樓的部隊。趙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

  的舊軍人。“七·七”事變後,為了“保家護村”抵禦土匪騷擾,組織起束

  鹿、趙縣、藁城、欒城、晉縣五個縣的聯莊會。其成員大部分是農民。為爭

  取趙輝樓共同抗日,地方黨派人去做工作。1938年初,五縣聯莊會改編為“民

  眾抗日自衛軍”。後來趙輝樓主動提出要將其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我們就改

  編問題和趙進行商談。商談結果並報請上級批准:一、趙部改為八路軍冀豫

  抗日游擊支隊,趙為司令員,趙月舫為政治部主任。編三個團,每團兩個營;

  二、給趙部派各級政治幹部;三、暫駐束鹿、晉縣、藁城、趙縣地區及石家

  莊一帶活動。冀豫支隊開始改編時,曾有加不加“八路軍”三個字的討論,

  後來還是同意在“冀豫支隊”前加上“八路軍”。

  1938年秋,根據一二九師首長指示,趙輝樓部和汪乃貴支隊合併,仍稱

  八路軍冀豫抗日游擊支隊(簡稱冀豫支隊),趙任司令員,副司令員汪乃貴,

  政治部主任趙月舫,參謀長范朝利。趙輝樓同志進步很快,不久就入了黨,

  成為我黨正式黨員。這支部隊後來調給三八五旅了,成了一支骨幹力量,趙

  ----------------------- 頁面 67-----------------------

  擔任副旅長。冀豫支隊的有些幹部留在冀南了,如范朝利、李定灼等同志。

  除這三支較大的外,還收編了許多股各類武裝,像景縣的葛貴齋、衡水

  的邵伯武、邱縣的李景龍、冀縣的金慶江、寧晉的趙勤甫,以及許多縣區的

  保安隊等。葛貴齋還當了我們軍分區的司令員,後來叛變跑了。

  為了安定冀南社會秩序,對有些作惡多端頑固不化的慣匪,我們毫不手

  軟,堅決打擊消滅之。比如任縣的劉國棟,綽號劉磨頭。不僅不聽我之忠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