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堅持抗戰。我們這樣講是有針對性的。

  這次和湯恩伯的會談並沒有起什麼作用。雖然湯說了些“攜手合作”、

  “同舟共濟”一類的話,只是表面上的一些客套話。會談後,湯部很快就從

  榆社向南撤到長治一帶,司令部設在晉城。以後,又率部跑到河南去了。抗

  戰期間,河南人有一句口頭語:“河南四荒,水、旱、蝗、湯(湯恩伯)”。

  可見湯部的紀律是何等之壞。

  太原失守後,華北的國民黨軍大部撤到黃河以南去了,在華北以國民黨

  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共

  產黨八路軍的政治影響迅速擴大,成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

  柱。

  太原失陷後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簽署了中央軍委對八路軍的指示,要

  求八路軍在晉西北、晉東北、晉東南和晉西南地區控制一部兵力對日軍作戰,

  大部兵力分散到各要地組織群眾武裝,在統一戰線基本原則下,放手發動群

  眾,廢除苛捐雜稅,實行減租減息,籌辦糧飽,實現自給,擴大部隊,進一

  步發揮獨立自主精神,準備充分力量對付敵人向內線進攻。

  為加強地方黨的工作,北方局將平漢線省委改為冀豫晉省委 (後改稱晉

  冀豫省委),李菁玉任書記,李雪峰任組織部長,徐子榮任宣傳部長,我任

  軍事部長。省委隨一二九師師部活動,當時,中共省委不公開,對外稱“一

  二九師編輯部”。

  根據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指示,一二九師在昔陽縣武家莊及和順縣

  石拐先後兩次召開幹部會議,進行堅持華北抗戰的動員,傳達黨中央和毛澤

  東主席關於建立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具

  體部署開展山地游擊戰的各項工作任務。一面繼續做好統一戰線工作,一面

  分兵發動群眾擴大隊伍。石拐會議後,師部移駐遼縣 (今左權縣)。師的主

  力部隊分別在同蒲鐵路東側、正太鐵路南側和平漢鐵路石家莊至磁縣段以西

  地區展開。

  當時,我們一二九師在晉東南只有3個團。根據開展游擊戰爭的需要,

  我提了一個建議:把部隊中副職抽出來,搭成團的架子,政治部的領導同志

  分別帶隊,下去搞擴兵。同時也搞點槍、搞點錢。當時是個好機會,機不可

  失。因為那時群眾抗戰熱情極高,許多熱血青年請纓殺敵,報國疆場。另一

  方面,國民黨軍隊紛紛潰敗南撤,散兵游勇很多,散落的槍枝也很多。搞錢

  也不難,有利條件不少,可以同當時的政府一起籌款。因為,抗戰開始後,

  閻錫山將山西全省劃為七個行政區,晉東南地區主要屬於第三、第五行政區,

  第三行政區主任是薄一波同志,第五行政區主任是戎子和同志。薄一波同志

  還擔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又稱新軍)第一縱隊政治委

  員,還是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沁縣中心區負責人。戎

  子和同志是決死隊第三縱隊司令,犧盟會長治中心區負責人。此外,還有廖

  ----------------------- 頁面 60-----------------------

  魯言、周仲英、楊獻珍、韓均、徐子榮等十多位同志在那裡任政治委員。

  師首長採納了我的建議,派我和師政治部組織部長王新亭、宣傳部長劉

  志堅,分別率領從部隊中抽調一些骨幹組成的工作團和步兵分隊,到沁縣、

  武鄉、沁源、襄垣、安澤、屯留、長治、平順、陵川、高平、晉城等地,配

  合地方黨開展工作,放手發動和組織群眾,建立各種抗日組織和地方抗日民

  主政權,擴大部隊。七七一團政治處副主任趙基梅率該團第三營兩個連隨我

  去晉東南擴兵。這支小部隊很快發展成一二九師趙(基梅)塗(錫道)支隊。

  我去晉東南擴兵時,劉伯承師長、徐向前副師長讓我代表他們到晉城去

  拜訪一下湯恩伯。劉帥、徐帥同他打過很多仗,可以說是老對頭了,他們之

  間彼此很熟悉。當時是統一戰線共同抗日嘛,拜訪一下也是很自然的。我去

  時穿著普普通通的八路軍服裝,打著綁腿,帶了個警衛員。那時沒有軍銜,

  除了帶有“八路”二字的臂章外,也沒有其它什麼標誌。湯恩伯當時是軍團

  司令。為了進見時通報方便,拜訪前臨時寫了張名片:“宋任窮,國民革命

  軍第一二九師政訓處副主任,湖南瀏陽。”

  見到湯恩伯時我說:“劉伯承師長、徐向前副師長委託我來看望湯司令。”

  他說:“外面有太陽,就在外面坐。”

  我們倆坐下後,天上的地下的閒談了一通。談得很多,也很隨便。我們

  閒談中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他說:“有一點我不了解,你們八路軍為什麼打仗總打不散,散了也能

  夠收攏來。我們的部隊就不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