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守紀律的,雖然大家對此命令異常不滿,但部隊還是就地停了下來。

  這時候,毛澤東同志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走在紅軍學校前頭,在半山坡

  上一塊很小的平地上停了下來。王稼祥、洛甫、葉劍英、楊尚昆等同志也到

  了這裡。我們都趕到毛澤東同志跟前。張國燾的追隨者、紅軍學校教育長李

  特,這時持槍帶著幾個人從後面追到這裡。李特問毛澤東同志:現在總部政

  治委員張國燾同志來了命令要南下,你們怎麼還要北上?

  跟隨李特的幾個警衛員,手提駁殼槍,指頭按著板機,氣勢洶洶,氣氛

  十分緊張。

  面對李特的無禮威脅要挾,毛澤東同志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同往常一

  樣,從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出發,對李特曉以大義,語氣平穩、莊重,耐心

  他講明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指出在當時情況下我軍只能北上,萬

  萬不能南下。

  毛澤東同志冷靜而堅定地說: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一下形勢,看

  是北上好,還是南下好。現在只有北上一條路可以走,因為南邊集中了國民

  黨的主要兵力,而陝西、甘肅的敵人比較薄弱,這是一。第二,北上抗日,

  ----------------------- 頁面 43-----------------------

  我們可以樹起抗日的旗幟,南下是沒有出路的,是得不到全國人民擁護的。

  毛澤東同志嚴肅地正告李特:彭德懷同志率領的三軍團就走在後面,彭

  德懷同志是主張北上,堅決反對南下的,他對張國燾同志要南下,火氣大得

  很哩!你們考慮考慮吧!大家要團結,不要紅軍打紅軍嘛!

  毛澤東同志的嚴正警告,使李特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彭德懷同志在紅軍

  中享有能征善戰的聲威,他們不能不有所顧忌。

  最後,毛澤東同志懇切地對李特說:請你向國燾同志轉達我的意見。根

  據對當前政治形勢的分析,南下是沒有出路的,南面的敵人力量很大,再過

  一次草地,在天全、甘孜、蘆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是很困難的。我相信,只有

  北上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唯一正確的。我相信,不出一年你們一定會北上

  的。你們南下,我們歡送。我們前面走,給你們開路,歡迎你們後面來。我

  們前面走,歡迎你們後面來。

  最後一句話,接連講了三遍。毛澤東同志這一番話,語重心長,給我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少同志還清楚地記得。

  紅軍學校特科團的幹部都是一方面軍的,招收的學員主要來自四方面

  軍。李特看威脅右路軍南下無望,便對毛澤東同志說:根據張國燾同志的命

  令,紅軍學校的學員要南下。

  毛澤東同志說:可以,紅軍學校的學員回去跟四方面軍南下吧。我們特

  科團的幹部要北上。

  毛澤東同志顧全大局,為著團結,讓四方面軍的學員回去。當場命令韋

  國清同志和我,集合特科團全體同志。毛澤東同志對學員們講了話,講話的

  內容同前面講的大體相同。毛澤東同志在講話結束的時候反覆強調說:南下

  的路是走不通的,你們將來一定要北上的。現在回去不要緊,將來還要回來

  的。你們現在回去,我們歡送,將來回來,我們歡迎。

  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堅持原則,堅持黨內鬥爭的正確方針,粉碎了張

  國燾妄圖挑起紅軍打紅軍的一場陰謀。

  四方面軍的學員走了以後,特科團只剩下我們幾十個幹部了。我們到甘

  肅俄界宿營。甘肅軍閥魯大昌師在臘子口堵住了我們的去路。臘子口形勢險

  要,突不破這一關,就打不開通向陝甘的路。我們的先頭部隊從側面攀登上

  去,奪取了臘子口,大部隊順利通過。到達甘肅哈達鋪,部隊休整了幾天,

  進行改編。因為當時兵分左右兩路,朱德、劉伯承、羅炳輝、董振堂等同志

  在左路軍。我們右路軍只剩下幾千人了,便改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同志任

  司令員,毛澤東同志兼政治委員。下轄三個縱隊,一縱隊司令員林彪、政治

  委員聶榮臻;二縱隊司令員彭德懷兼,政治委員李富春;三縱隊司令員葉劍

  英,政治委員鄧發。我們特科團改為隨營學校,屬三縱隊,校長是陳奇涵,

  我任政治委員。從哈達鋪開始,以後打仗不多,但是敵人的騎兵對我們威脅

  很大。到了吳起鎮,就到陝北革命根據地了,大家都很興奮。接著,我們到

  了瓦窯堡,這裡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政府所在地,大家更高興了。以後隨營

  學校和陝北的紅軍學校合起來,又改為紅軍學校,周昆任校長,我任政治委

  員。不久,我調到紅二十八軍工作,由原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接任紅軍

  學校的政治委員。

  陝北窯洞做新房

  新婚數日上前方

  我和鍾月林同志是1935年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在瓦窯堡時結婚的。

  ----------------------- 頁面 44-----------------------

  那時候,紅軍歷盡千難萬險走完了兩萬五千里,行軍打仗,發動群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