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穆秀冬不敢面對齊雅茹兩人,平時偷偷的給他們送錢送糧,經常把那些欺負他們的人統統欺負回去,讓別人不敢再對他們出手。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久,久到她已經麻木,又恢復了從前上學下學的日子。
沒過兩年,她考上了初中,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到鎮上的初中讀書。
穆老三看她天不亮就起,天黑了才回來,擔心她累著,提議她去鎮上租賃個房子住,或者買輛自行車騎,被她婉拒了。
如果她去鎮上住的話,沒有她的庇佑和監視,村里人肯定會想辦法欺負齊雅茹母子,她以前答應過孟九棕要好好的照顧他們,在孟九棕有消息之前,她決不能食言。
如今國家早已統一貨幣,實現一切用票據購買,買輛自行車要花一百多塊錢,還要一張自行車劵,若干工業票據才能購買。
穆秀冬就一農村人,工業劵要城裡人和工廠的工人才有,她上哪去弄這些東西去,也就只能徒步上學了。
讀完初中三年,清派運動開始了,穆秀冬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大食堂又集體化,三年飢%荒又開始了,她只讀完一年高中,就不得不回到尖頭村。
第035章
時間進入三月,春種在即, 天氣卻乾燥異常, 很久都沒下過雨了,地里都裂出些許口子來。
往年這個時候, 尖頭村的人早已準備浸泡種子,育秧苗了, 但是今年天氣反常,關於北方某大省鬧飢、荒的事情一直流傳在尖頭村。
最近觀塘縣裡的城鎮戶口工人們也頻頻往鄉下跑, 到處買糧或者換糧。
尖頭村的人再遲鈍, 也察覺出不對勁兒, 紛紛往大隊長李建設的家裡跑,詢問縣裡最新的情況。
前兩年土地歸於集體, 成立農業合作社,尖頭村分成了兩個大隊, 李富貴的大兒子李建設被任命為第一大隊的大隊長, 管理著五十多戶人家, 大隊上但凡遇著點事兒, 都往他家裡跑。
李建設前兩年湊了一點錢,買了大隊裡唯一的自行車, 沒事兒就往紅旗公社和縣裡跑,打聽國內最新的動向,如今反常的現象,不問他,問誰去。
李建設是一個長相平庸, 但做事實在,又是小學畢業的『文化』人兒,今年三十二歲,為人處世都跟李富貴很像,在尖頭村頗有些好名聲,在57年的時候,大家被推舉成了尖頭第一大隊的隊長。
最近國內不大太平,鬧飢、荒的事情大家關心著,李建設回答了不少社員的問題,嘴皮子都快說幹了,乾脆敲鑼打鼓,讓大家到隊委會來開個會。
隊上的人們吃完晚飯本就沒什麼事干,聽到消息,沒用半個小時就全部集齊到了隊委會。
李建設瞧著大傢伙兒都到齊了,站在隊委會大院外面的廣場道:「最近大隊不少同志來我問北方災荒年的事情,我想說的是,的確,去年下半年,北方好幾個省的確遭遇了大面積的旱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國家救災派了不少糧食過去,他們這才勉強得以渡過難關。」
「可不幸的是,今年很多地方又出現了雪災、旱災的情況,各地糧食出現短缺,城裡的糧站陸續出現沒糧可買的情況,我今天召大家來,也是讓大伙兒做個心理準備。」
「今年糧食該咋種就咋種,每天多灌溉點水,多撒些肥,老天是不會厚待勤奮的人。不過你們自家的糧食,得褲腰帶勒緊省著點吃,今年這個情況,恐怕要到秋收的時候才能結算拿糧了。」
底下的人一聽這話直接炸了,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議論不停。
自從實行工分制度以後,大隊社們每天累死累活干一整天弄貨,才賺十個滿工分。
一個工分才換一毛錢,一天也就換一塊錢,這一塊錢還不能直接兌換使用,得在每年秋收的時候兌換成糧食。
每個人每年可兌換360斤糧食,可去年北方鬧饑荒,全國一大半的糧食都支援那裡,今年交完公糧,恐怕分不了這麼多糧食。
這年頭可不比十年前,國家政策管得嚴,投機打把,私下買賣的事兒不允許做。
去年又全民大煉鋼,把鐵鍋鐵盆鐵器啥的都拿去煉鋼了,山上的樹木都砍了許多,如今一草一木都屬於國家,不准私底下砍。
地里以前拿去餵牛的麥草、玉米杆、紅薯藤等等,都要歸屬於大隊,再由大隊平均分配,糧食啥的就只有那點指標。
如果連基本的360斤糧食指標都兌換不上,他們就要挨個大半年才能糧食吃,那不得餓死一家老小啊!
社員們驚慌失措,都在商量著接下來該怎麼辦,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找一切能吃的野菜,蟲子啥的佐糧,每天三餐變兩餐,乾的變稀的,頓頓吃個六七分飽,總能勉強挨過去。
其實尖頭村以前不是沒有春旱過,但那都是建國以前的事了,建國以後,無論別的村兒遭受多大的自然災害,尖頭村總能化險為夷。
有人就說這種情況是穆秀冬帶來的好運,當年她去縣裡讀高中一年,鮮少回尖頭村,村里就雪災、乾旱、洪澇不停,她一回來就風調雨順。
自從見識過了穆秀冬的菩薩好運,大家堅信穆秀冬是菩薩保佑之人,深怕她一個呆不住又回縣裡,輪番上門勸說:「招娣啊,嬸子聽說高中學歷的人在城裡好找工作,可這城裡雖好,現在到處都鬧飢、荒,糧店買不著糧食,你呆在城裡肯定挨餓,不如就呆在咱們大隊裡,也好照顧你爹不是。」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久,久到她已經麻木,又恢復了從前上學下學的日子。
沒過兩年,她考上了初中,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到鎮上的初中讀書。
穆老三看她天不亮就起,天黑了才回來,擔心她累著,提議她去鎮上租賃個房子住,或者買輛自行車騎,被她婉拒了。
如果她去鎮上住的話,沒有她的庇佑和監視,村里人肯定會想辦法欺負齊雅茹母子,她以前答應過孟九棕要好好的照顧他們,在孟九棕有消息之前,她決不能食言。
如今國家早已統一貨幣,實現一切用票據購買,買輛自行車要花一百多塊錢,還要一張自行車劵,若干工業票據才能購買。
穆秀冬就一農村人,工業劵要城裡人和工廠的工人才有,她上哪去弄這些東西去,也就只能徒步上學了。
讀完初中三年,清派運動開始了,穆秀冬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大食堂又集體化,三年飢%荒又開始了,她只讀完一年高中,就不得不回到尖頭村。
第035章
時間進入三月,春種在即, 天氣卻乾燥異常, 很久都沒下過雨了,地里都裂出些許口子來。
往年這個時候, 尖頭村的人早已準備浸泡種子,育秧苗了, 但是今年天氣反常,關於北方某大省鬧飢、荒的事情一直流傳在尖頭村。
最近觀塘縣裡的城鎮戶口工人們也頻頻往鄉下跑, 到處買糧或者換糧。
尖頭村的人再遲鈍, 也察覺出不對勁兒, 紛紛往大隊長李建設的家裡跑,詢問縣裡最新的情況。
前兩年土地歸於集體, 成立農業合作社,尖頭村分成了兩個大隊, 李富貴的大兒子李建設被任命為第一大隊的大隊長, 管理著五十多戶人家, 大隊上但凡遇著點事兒, 都往他家裡跑。
李建設前兩年湊了一點錢,買了大隊裡唯一的自行車, 沒事兒就往紅旗公社和縣裡跑,打聽國內最新的動向,如今反常的現象,不問他,問誰去。
李建設是一個長相平庸, 但做事實在,又是小學畢業的『文化』人兒,今年三十二歲,為人處世都跟李富貴很像,在尖頭村頗有些好名聲,在57年的時候,大家被推舉成了尖頭第一大隊的隊長。
最近國內不大太平,鬧飢、荒的事情大家關心著,李建設回答了不少社員的問題,嘴皮子都快說幹了,乾脆敲鑼打鼓,讓大家到隊委會來開個會。
隊上的人們吃完晚飯本就沒什麼事干,聽到消息,沒用半個小時就全部集齊到了隊委會。
李建設瞧著大傢伙兒都到齊了,站在隊委會大院外面的廣場道:「最近大隊不少同志來我問北方災荒年的事情,我想說的是,的確,去年下半年,北方好幾個省的確遭遇了大面積的旱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國家救災派了不少糧食過去,他們這才勉強得以渡過難關。」
「可不幸的是,今年很多地方又出現了雪災、旱災的情況,各地糧食出現短缺,城裡的糧站陸續出現沒糧可買的情況,我今天召大家來,也是讓大伙兒做個心理準備。」
「今年糧食該咋種就咋種,每天多灌溉點水,多撒些肥,老天是不會厚待勤奮的人。不過你們自家的糧食,得褲腰帶勒緊省著點吃,今年這個情況,恐怕要到秋收的時候才能結算拿糧了。」
底下的人一聽這話直接炸了,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議論不停。
自從實行工分制度以後,大隊社們每天累死累活干一整天弄貨,才賺十個滿工分。
一個工分才換一毛錢,一天也就換一塊錢,這一塊錢還不能直接兌換使用,得在每年秋收的時候兌換成糧食。
每個人每年可兌換360斤糧食,可去年北方鬧饑荒,全國一大半的糧食都支援那裡,今年交完公糧,恐怕分不了這麼多糧食。
這年頭可不比十年前,國家政策管得嚴,投機打把,私下買賣的事兒不允許做。
去年又全民大煉鋼,把鐵鍋鐵盆鐵器啥的都拿去煉鋼了,山上的樹木都砍了許多,如今一草一木都屬於國家,不准私底下砍。
地里以前拿去餵牛的麥草、玉米杆、紅薯藤等等,都要歸屬於大隊,再由大隊平均分配,糧食啥的就只有那點指標。
如果連基本的360斤糧食指標都兌換不上,他們就要挨個大半年才能糧食吃,那不得餓死一家老小啊!
社員們驚慌失措,都在商量著接下來該怎麼辦,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找一切能吃的野菜,蟲子啥的佐糧,每天三餐變兩餐,乾的變稀的,頓頓吃個六七分飽,總能勉強挨過去。
其實尖頭村以前不是沒有春旱過,但那都是建國以前的事了,建國以後,無論別的村兒遭受多大的自然災害,尖頭村總能化險為夷。
有人就說這種情況是穆秀冬帶來的好運,當年她去縣裡讀高中一年,鮮少回尖頭村,村里就雪災、乾旱、洪澇不停,她一回來就風調雨順。
自從見識過了穆秀冬的菩薩好運,大家堅信穆秀冬是菩薩保佑之人,深怕她一個呆不住又回縣裡,輪番上門勸說:「招娣啊,嬸子聽說高中學歷的人在城裡好找工作,可這城裡雖好,現在到處都鬧飢、荒,糧店買不著糧食,你呆在城裡肯定挨餓,不如就呆在咱們大隊裡,也好照顧你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