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聯人新出的IS-1\IS-2對部隊還有一定威脅,但豪塞爾也不是沒有應對之道,他手裡還捏著4個裝備虎2坦克的重裝甲營——雷神之錘集團軍的投入時間拖到了5月下旬,虎2坦克重裝甲營裝備數量達到了8個——豪塞爾集群拿了4個,霍特元帥拿了1個,古德里安拿了3個。豪塞爾相信國內一定有比虎2更好的坦克在準備,因為他親口聽人說起過還有頂級虎王的存在。

  讓他滿意的不僅有這麼多坦克,更滿意的是全搭載半履帶裝甲車前進的裝甲擲彈兵和裝甲炮兵們,這賦予了全師無與倫比的機動力,為保障如此龐大的機械化裝備運轉,整個師還配備了3000多輛歐洲標準卡車。

  德國陸軍以前標配的軍用卡車是歐寶閃電,在西歐閃擊戰時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北非依然有不俗表現。但在東線,歐寶閃電遇到了標準化道路通行力不足的問題,其標稱載重雖號稱2.5噸甚至3噸,但實際上在惡劣道路情況下需要打折。總體而言表現還算不錯,比梅賽德斯、博格沃德、NSU的卡車都要好。但裝備最怕人比人,在繳獲美制通用GMC十輪大卡後,軍備部逐漸對歐寶產生了不滿,於是便下令在歐寶閃電基礎上結合美軍技術生產新卡車——代號歐洲標準卡車。

  經過3個月設計,新卡車很快定型,為照顧零件通用性,車頭與歐寶現有車頭基本一致,但底盤、傳動都進行了更換,實際上與美國貨一模一樣。換而言之是歐寶的腦袋加美國十輪大卡的身子。當然德國設計師沒有簡單照搬照抄,他們把美國GMC270型汽油發動機換成了MAN公司的247GL型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從104匹馬力升級到116匹。

  這款發動機研製成功好幾年了,最初準備使用在輪式裝甲車上,更早還有1038GL發動機(190匹馬力)準備使用在2號坦克上,但一直以來德國受限於原油不足,合成燃料只出汽油,而把柴油全供應海軍的結果就是陸軍中很難看到柴油機。

  自從拿下中東後,德國石油供應情況大為好轉,合成燃料工廠的生產都慢慢減少甚至終止,節約下來的煤炭全投入了發電——由於超級炸彈項目的存在,第三帝國耗電量急劇增長。

  與日本物資貿易展開後,大量天然橡膠輸入(這是日本用於貿易的第二大拳頭產品,第一大是金銀),原本消耗原油合成人工橡膠也變得沒有必要,天然橡膠不但更便宜而且耐用性更強,這部分燃油消耗繼續減少,甚至連坦克都開始轉變原本硬邦邦的鋼製輪,開始使用部分橡膠產品。

  柴油供應大為好轉才有T-34底盤車輛大量服役的情況,但新問題又開始出現,由於海軍的柴油耗費量也保持穩定——英加航線屢屢被主力航母編隊打斷,潛艇想破交都找不到人,除S艇們和新型的XXI潛艇出出風頭外,很多老舊潛艇都開始趴窩。意想不到的新局面產生了——汽油、柴油消耗不平衡,國內居然出現柴油囤積的局面。浪費是捨不得的,為有效配比,只能減少汽油消耗加大柴油消耗,於是柴油卡車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霍夫曼同意這種靈活變通的思路,於是便誕生了德國(歐洲)標準卡車,這種卡車在惡劣路況下標準運輸量3噸,在公路或其他通行狀態良好的地面上可輕鬆實現5-6噸的載重量。這次1944型換裝過程中,不但重裝備全部換成新型號,標準卡車也全面上市。

  黨衛軍主力裝甲師率先完成1944型編制換裝並不是毫無爭議,畢竟上次1943型換裝時是黨衛軍和國防軍各半,但在霍夫曼的堅持之下,各方面最終通過了,第一批換裝的9個裝甲師中有7個是黨衛軍師,另外兩個名額給了飛行堡壘和裝甲教導師,接下去才是對國防軍大規模換裝。

  豪塞爾對此心知肚明:大戰在即,有新坦克供應肯定要優先保障原單位補充,其他裝甲師忙於作戰恐怕一時半會也騰不出手換裝。而時間先後不正是充分說明國防軍對黨衛軍這麼多年來的犧牲和戰功予以的認可麼?雖然也有人提出如果部隊都按照1944型換裝,財政和國力根本無法承受的,但他努力不去想這些事。

  元首曾信心百倍地喊出口號:「美國士兵的生活條件是世界一流的,德國士兵的裝備條件是世界一流的」,豪塞爾對此深信不疑,只要元首說的就一定能做到,再說,元首也沒說全部換裝啊……

  第101章 蘇維埃反擊戰(5)

  1944編制的裝甲師耗資不菲的原因除地面上的鋼鐵叢林外,頭頂時不時掠過的Fw-190F型攻擊機也是原因之一,因為這些飛機嚴格說起來也是裝甲師的組成部分。1944型與1943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空地一體化,給每師36架對地攻擊機的指揮權,編制補給仍隸屬於空軍,但作戰上這些飛機直屬於地面部隊指揮,由集團軍調配,並把指揮權下放歸於師指揮部管轄,有關費用也由陸軍承擔。

  雖然德軍利用閃電戰打出了赫赫威名,實際配合過程中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無非敵人更爛、更弱不禁風所以看上去才戰果輝煌。但戰爭進入第5個年頭後,就算最蠢笨的敵人也開始學習並尋求應對之法,紅軍同樣採用相應戰術。最常見就是利用小規模兵力進行快速反擊——出動坦克、坦克殲擊車和伊爾2強擊機協同配合作戰。

  每次規模不是很大,也就是營級,最高不過旅級(相對於德國團),但造成的損失卻不小,為了應對越來越難多的虎式坦克,紅軍不但開發了T-34/85、IS-1、IS-2,還把Su-85M,Su-100等坦克殲擊車提前釋放了出來,一反常態地開始走精兵化反擊路線。當然這種路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來紅軍這種精銳裝備數量不多,拉不起太大規模,二來能熟練掌握這種戰術的優秀部隊也不多,快速反擊不是誰都能學會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