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罪、賠款和保證”的前提條件回答了德國的和談建議。 在德國國內,關於媾和的條件,社會民主黨等一些政治派別主張立即實

  行“不割地和不賠款”的諒解媾和;軍人集團則謀求德國歐洲霸權和殖民霸 權地位的勝利媾和。兩種媾和方式的較量中,後者明顯占了上風。泛德意志 協會、東疆協會、海軍協會、國防協會、6 大工農業經濟團體以及各種紳士 貴族團體等沙文主義組織發表聯合請願書,竭力反對“放棄戰爭目標的媾 和”,強調“唯獨有賠款的、能擴大勢力和領土的媾和,才能永遠確保我國 人民的民族生存、世界地位及其經濟發展的自由”。

  主戰派的壓力和協約國的強硬態度,使貝特曼政府的和平攻勢遂告破 產。德國要挽回敗局,實現“勝利之後重建”,就只有再回到戰場上了。根 據海軍上將蒂爾匹茨“用強有力的儘可能殘酷的潛艇戰”去剝奪“英國島國 的便利形勢”的建議, 1917 年 1 月 9 日,德皇召開御前會議作出決定:“恢 復無限制潛艇戰”。2 月 4 日柏林當局發表聲明,宣布下列各區為航行危險 區:整個英吉利海峽、北海(荷蘭和挪威沿岸除外)、愛爾蘭以西 400 海里 以內的大西洋水域、整個地中海(西班牙東南兩面小片水域和希臘近海狹窄 走廊除外)。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初期確見成效,1 至 4 月共擊沉協約國和中立國船

  舶 1000 多艘、200 多萬噸(整個戰爭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敵國船舶 6000 艘、1500 萬噸)。同時,它也招來了美國的參戰。從 2 月至 4 月,有 10 艘 美國船隻被德國潛艇擊沉,當時,德正拉攏墨西哥、日本結成反美聯盟。因 此當 3 月 18 日 3 艘美國商船被擊沉、大批美國人喪生的事件發生後,美國便 大造輿論,在國內掀起反德浪潮。4 月 2 日,美國提前舉行國會,參眾兩院 分別於 4 日和 6 日通過對德宣戰的決議案,撥款 70 億美元以應軍需。

  美國參戰,直接影響了巴西、加拿大、暹羅、澳大利亞等中立國的態度。

  1917 年共有 23 個國家投入協約國行列。5 月,美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先後動 員了 275 萬人加入正規軍,將 200 萬兵力陸續派往前線。與此同時,美國完 全中止了對同盟國的軍火供應。面臨危局,德國軍部認為這狀況均系貝特曼 無能所造成的。7 月中,威廉二世批准了貝特曼辭職,普魯士副財政大臣兼 糧食特派員格奧爾格·米哈埃利斯接任首相。

  “興登堡防線”的崩潰

  1917 年 4 月,德國最高統帥部為避免決戰,把西線軍隊撤到興登堡防線。 該防線於興登堡上台後始建,1917 年初完成。整個防線精心設計,工事密布。 重要部分防禦縱深達 15 公里,分主要地帶、中間地帶和後方地帶,各配有鐵 絲網障礙、塹壕鋼筋混凝土碉堡。1917 年下半年和 1918 年初,德軍憑藉這 條堅固防線抵禦了協約國軍隊的幾次攻勢。

  1917 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權,俄前線士兵反戰情緒增強,俄軍 全線潰退。十月革命的勝利,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戰爭,1918 年 3 月 3 日《布 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的簽訂、德軍減輕了東線的壓力,軍部便想抓住 有利戰機,集中兵力在西線作最後一搏,以求贏得勝利。魯登道夫寫道:“1917 年至 1918 年歲序更迭時,陸上情況由於俄國退出戰爭而變得對我們比一年前 較為有利。如同 1914 年和 1916 年一樣,我們又能給自己提出以陸上進攻來

  解決戰爭的任務。”德國決定趁大批美軍抵達歐洲前打敗英法聯軍,於 1918

  年 3 月—7 月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進攻。

  1918 年 3 月 21 日,德軍的 178 個師在西線 125 英里戰線上擺開。向聖 康坦以南的英法兩軍防線結合部發起攻擊。這是本次大戰最大的一次交戰, 雙方投入的兵力將近 180 個師。德軍以猛烈的炮火摧毀敵陣地,迅速推進,

  至 3 月 27 日進抵距巴黎僅 32 英里的蒙迪迪埃鎮。可是,德軍缺乏快速部隊, 人力嚴重不足,無法擴大戰果。打開的缺口很快被封閉,進攻速度驟減。統 帥部目睹有“被拖進一場消耗戰中去”的危險,於 4 月 5 日下令全線停止戰 斗。在這次戰役中,德軍雖獲一些戰績。但以傷亡了 24 萬人的代價卻未能達 到突破聯軍防線、分割英法軍隊並將之各個殲滅的預定戰役目的。

  4 月 9 日,德軍在從拉巴塞運河到奧萊貝克寬約 36 公里的進攻正面上, 集中了 29 個師、2000 門大炮和 400 多架飛機,向英軍發起攻擊。打了 20 天, 撕開了聯軍一些缺口,推進了 18 公里,又由於同樣的原因無法擴展戰果。

  損兵 8.6 萬,擊潰英軍並攻占沿海地帶的戰役目的又落了空。 連續二次失敗,最高統帥部並不甘心,魯登道夫強令:“我們必須保持

  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主動權,並且在第一次大突擊後,一有可能就實施第二次 突擊。”於是,在 5 月 27 日至 6 月 13 日,德軍又分別對謝曼代達默和貢比 涅的法軍陣地發動了兩次進攻,結果死傷、被俘了 12 萬人,又一無所獲。 興登堡過高地估計了前幾次戰役的戰果,決意再攻,使德軍從陣地戰的 僵局中擺脫出來,並贏得勝利,或者迫使協約國同意締結體面的和約。7 月

  15 日再次發起馬恩河突擊戰。然而此時的德軍已銳氣大減了。在聯軍強有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