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群眾的示威,75 歲的梅特涅在國事參議會上說:“如不久前在法國 表明的那樣,被迫讓步是不明智的”,“皇帝有責任將先帝傳給他們的權力 再傳給他的繼位者。”梅特涅以鄙視的口吻說道:“這種騷動不過是些麵包 師傅的吵鬧”,“應由警察和軍隊來驅散這些暴民。”梅特涅甚至警告說: “如果我自己的兒子也被發現在表現那樣行為的人們中間,他們也仍然是暴 民。”但色厲內荏的梅特涅就在起義的當晚,宣告引退,男扮女裝從維也納 街頭消失了,一個月後全家逃到倫敦。奧皇被迫“頒賜”憲法,宣布出版自 由,下令建立國民軍。3 月 17 日,成立責任內閣。4 月 26 日,憲法生效。5

  月 11 日頒布選舉法。這個帝國專制統治的中心,自 1815 年以來築起的“正 統主義”堤壩決口了。

  柏林革命

  對德國革命具有重大意義的是柏林起義。梅林指出:“普魯士及其整個 制度和傳統,它的專制主義和封建主義,它的軍隊和官僚就是德國革命的唯 一兇惡的內部敵人。”柏林爆發的事件直接決定了德意志革命的進程。

  3 月 6 日,梅特涅的垮台促進柏林的革命形勢進一步高漲。工人走出工 廠,街壘已築起,衝突時有發生。普王鎮壓無效,只得讓步,3 月 17、18 日 連續頒布命令,規定 4 月 12 日召開聯合的邦議會,並力爭締造一個德意志聯 邦國家,建立代議制,實行立憲,統一軍隊、幣制、度量衡和商法。對此, 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以為參政的目的已達到。但人民群眾卻不以此為滿足。

  3 月 18 日中午,人們湧向王宮前廣場,要求:(一)撤走軍隊,(二) 組織武裝的自衛團,(三)實行無條件的出版自由,(四)迅速召開聯合議 會。國王完全同意第四點,第三點同意一半,一、二點否定。當司法大臣薩 維尼出來向憤怒的人民解釋國王的“答應”時,工人怒斥道:“老頭兒,他 什麼也沒有答應。”這時,一連龍騎兵和一連步兵向群眾衝來了。步兵射出 的槍彈成了柏林起義的信號。

  裝備簡陋的起義群眾與配有 36 門大炮的 1.4 萬士兵浴血奮戰了 13 個小

  時。深夜,國王發表《致我親密的柏林同胞》的公告,把鎮壓起義的責任推 諉於“一群暴徒”、“一夥多半是外國人的惡棍”身上,號召“看在至聖的 份上”,拆除街壘,他保證“一切街道和廣場立即撤走軍隊”。起義群眾不 為所惑,繼續戰鬥。反動軍隊瓦解了,3 月 20 日清晨,司令官不得不命令軍 隊停止戰鬥。上午,國王下令軍隊撤出城外。起義勝利了。3 月 22 日為 183 名死難烈士舉行葬禮。起義者手握武器,肩抬犧牲戰友的棺木,以堅定的步 伐走過宮中的庭院,高喊犧牲者的姓名——“五個沒有受教育的孩子的父 親”、“今年 15 歲、在我旁邊被打死的、是我的獨子”——每喊一個人名, 國王就順從地“脫帽”致哀。詩人弗萊里格拉特以死難烈士為第一人稱,寫 下了這莊嚴審判的場面:“就是這樣呀,子彈穿進胸膛,頭顱劈成兩半,你 們用擔架抬著我們向陽台走去!‘滾下來吧’——他搖晃地走著——搖晃地 走到我們的床邊;‘脫帽!’——他脫了——他鞠躬了!——他面色蒼白侷 促不安地站著!這時軍隊離開了這座我們以死奪得的城市!你們在書上看到 的是‘我們信賴耶穌!’在這裡更適合的是‘我們信賴鋼鐵!’”的確,正 是人民的鋼槍和人民的革命才使這個德意志最頑固的君主和最頑固的堡壘低 頭了、陷塌了。3 月 29 日自由派內閣組成,康普豪森任總理大臣,漢塞曼任 財政大臣。5 月 22 日召開普魯士國民議會以代替聯合議會。

  隨著柏林起義,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席捲全國。南德的農民趕走貴族官 員,燒毀土地登記簿和什一稅冊,搗毀地主府邸。薩克森的農民縱火燒掉封 建王宮。易北河以東的普魯士農民湧進地主莊園,強迫容克寫下放棄租稅的 文書。

  三月革命在各邦的開展和初步勝利,使封建關係和割據勢力遭到前所未 有的打擊。如果德意志資產階級自由派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領導革命向前推 進,自下而上地完成德意志的“自由要求”和“民族要求”的任務,是大有 可能的。可是,德意志的資產階級卻在大好的形勢面前卻步了。

  第三節 三月革命後的政治形勢

  《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

  法國二月革命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就預見到:“德國一定會步法國的後 塵。”3 月 5 日,馬克思到達巴黎,改組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並被 推為主席。當時,在巴黎的德國人紛紛結成隊伍,“準備解放自己的祖國”, 並組織革命兵團。他們號召德國僑民“拿起武器”,到萊茵河彼岸去爭取共 和國事業的勝利。馬克思和恩格斯反對這種冒險活動。他們向工人們說明, 不能“輸出革命和共和國”,指出德國工人和政治流亡者應“一個一個地” 回國。到 4 月初,馬克思、恩格斯輸送了 40 名革命者回國,大都為共產主義 者同盟盟員。這些人奔赴德國各地,在革命過程中發揮骨幹作用。而那些冒 險越境的“軍團”,遂陷入普法政府設置的圈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