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希特勒雖然已經搬進了總理府地下堅固的水泥掩體內,但他仍在忙於制定過於樂觀的計劃,妄想擊退蘇軍的進攻。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的消息傳來,希特勒頓時精神大振,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將羅斯福的死亡看做一個積極的徵兆,認為這是他期盼已久的一個機遇。在希特勒看來,既然主張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最主要人物已經死去,自己就可以有機會與盟軍進行停戰談判了。兩天後,希特勒獲悉,在德軍的進攻下,美軍在易北河上的橋頭堡被迫後退,他開始感到飄飄然,認為勝利的希望仍然存在。

  但是,這純粹是痴心幻想。實際上,無論是羅斯福總統的去世,還是一次戰術上的挫折,都不會動搖美國人民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可以想像,羅斯福總統在世之日,絕不可能任命一位不贊同德軍無條件投降政策的副總統。另外,史達林和邱吉爾也絕不可能突然改變他們的立場。更為重要的是,希特勒有關與英美簽訂和平協議的幻想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實:蘇軍馬上就要對柏林發起進攻,即使西方盟國願意幫助希特勒實現他的狂想,蘇聯方面也不會等閒視之。蘇軍從2月份以來就開始集結兵力,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最為複雜的一次兵力部署,已經占據了向德國首都發起進攻的最有利的陣位。4月中旬,250多萬軍隊、6000輛坦克和裝甲戰鬥車輛、45000門火炮和火箭發射器以及包括食物和炮彈的各種補給品陸續運抵指定地點。

  4月16日,柏林戰役打響了。蘇軍的作戰方案非常簡單———從非常寬闊的正面上發起進攻,包圍並殲滅德軍。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將從位於奧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橋頭堡出發,直接向柏林進軍。科涅夫將率領烏克蘭第1方面軍渡過尼斯河,進攻柏林的西南部。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進攻斯德丁地區,牽制德軍第3裝甲集團軍,使其無法向柏林城內的被困部隊實施增援。這項計劃讓科涅夫大為惱火。當時,科涅夫與朱可夫之間的競爭十分緊張。從表面上看,史達林將主攻柏林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副最高統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科涅夫仍然為自己未能得到攻克柏林的主要機會而耿耿於懷。這種由個人主義引發的矛盾對於後來的戰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史達林在激勵他的兩位重要下屬奪取德國首都時,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這種矛盾,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4月16日凌晨3時,朱可夫的部隊開始向澤洛高地發起進攻。在大規模空襲的伴隨下,蘇軍首先向德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炮擊。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這種猛烈的火力曾迫使敵人放棄抵抗,但在本次戰役中卻未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主要原因是蘇軍在對待德國平民的問題上“名聲”不佳,激發了德國人保家衛國的鬥志。朱可夫的部隊在當天沒有取得突破,而科涅夫的部隊卻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第二天的戰鬥中,科涅夫的部隊取得了更加豐碩的戰果。史達林開始向朱可夫施加壓力,他告訴朱可夫,如果他的部隊再拿不下澤洛高地,他將把主攻柏林的任務交給烏克蘭第1方面軍。

  這個“威脅”的確對朱可夫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他根本無法忍受將最後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別人。他開始鼓勵甚至明確警告他的下屬:如果仍然不能取得突破,他們將被解職、剝奪特殊待遇或在下一次進攻中被派往第一梯隊。4月18日,雖然朱可夫的部隊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卻對德軍陣地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4月21日,朱可夫的第3和第5突擊集團軍進入柏林郊區,隨後向市中心開進。4月22日晚,科涅夫的部隊到達泰德羅運河,開始向朱可夫部隊的前進方向推進。4月24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哈弗爾運河會合,包圍了柏林。隨後,蘇軍開始了有條不紊的巷戰,使用坦克和火炮逐個突破德軍陣地。德軍節節敗退,防禦陣地不斷收縮。

  截至4月27日,德軍控制區只剩下一個長約10英里、寬不到3英里的狹長地帶。4月28日,德軍環形防線崩潰,大規模的抵抗行動結束,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小規模遭遇戰。兩天後,希特勒自殺。第三帝國國會大廈也於當天被蘇軍攻占。當時,仍然有許多德軍躲在地下室里,企圖繼續頑抗下去。5月2日,柏林全城投降。隨後,蘇軍又進行了數日的掃尾行動。

  第10章 第三帝國滅亡(5)

  在蘇軍開進柏林城內的同時,城市周邊的戰鬥仍在繼續。在西線戰場,盟軍發動了最後一戰,迅速瓦解了德軍的抵抗。在第21集團軍群戰區,英軍於4月27日攻克不萊梅;5月2日,他們又攻占了呂貝克和漢堡。4月19日,美國第12集團軍群攻占哈雷和萊比錫;3天後,又攻占了德紹。4月24日,美國第1集團軍群到達位於穆德河附近的停止進攻線。沒有參加柏林戰役的蘇軍已經開始向他們的西方盟軍開進,最終於4月25日在易北河附近與他們實現了第一次會師。

  美國第3集團軍也於當天渡過了多瑙河,攻占了雷根斯堡。隨後,巴頓率部進入奧地利,並於5月5日攻占了林茨。在他的右方,美國第7集團軍經過5天的血戰,最終於4月20日攻克了紐倫堡,隨後與法國第1集團軍一起渡過了多瑙河。他們最終擊垮了德軍G集團軍群的抵抗,為法軍向瑞士邊界進軍掃平了道路。這時,希特勒自殺的消息傳出,戰爭臨近結束。5月4日,德軍幾乎全部停止抵抗。在位於呂內堡灌木林的蒙哥馬利的司令部,德軍代表同意德軍在荷蘭、丹麥和德國北部的部隊全部無條件投降。第二天,德國特使到達艾森豪的司令部,協商德國無條件投降事宜。他們試圖再次拖延投降的時間,但是遭到了拒絕。5月7日2時40分,德國代表在投降書上簽了字。片刻之後,艾森豪就向倫敦和華盛頓發了一份電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