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艾森豪的意圖是,這些橋頭堡將把德軍的注意力從蒙哥馬利的進攻方向上引開。但是,這種做法引起了布萊德雷和巴頓的不滿,他們認為美軍應當在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覺得艾森豪的計劃令人難以接受。事實上,蒙哥馬利自從1942年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咄咄逼人的態度,令美軍指揮官們非常惱火。倘若沒有這種原因,巴頓和布萊德雷的不滿情緒也不會如此強烈。和正常人一樣,艾森豪當然也不能忽視感情的力量。雖然計劃的第一部分沒有任何改變,但是艾森豪決定,他將重新考慮在穿過萊茵河、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後,是否允許蒙哥馬利的部隊擔負主攻任務。
所有這些計劃都是針對突破“西牆”和穿越魯爾河前面的開闊地帶而制定的。對於盟軍來說,這塊空地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因為德軍隨時都可以通過炸壩放水將其淹沒。一旦德軍炸壩放水,盟軍將無法繼續前進,這樣一來,計劃中的4個行動將無法相互配合。
“真實”行動和“擲彈兵”行動
為了不致損害自己的名望,蒙哥馬利制定了全面而又系統的“真實”行動和“擲彈兵”行動計劃,幾乎將行動中可能發生的每一個細節都列入了計劃。這種做法完全符合當時環境的需要,因為德軍的防禦力量非常強大。為了抵抗英軍的進攻,德軍作了充分準備,部署兵力12000人。防禦者位於高地,占據有利的地勢,而進攻者卻要冒著大部分地區可能被淹沒的危險,通過一些羊腸小道穿越賴希斯瓦爾德大森林。如果敵人防禦得當,盟軍的進攻將非常艱難。
第10章 第三帝國滅亡(2)
2月8日凌晨5點,加拿大第1集團軍打響了“真實”行動的第一槍。他們首先進行了2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德軍炮火隨後予以了反擊。接下來,英軍炮兵又發起了3個多小時的彈幕射擊,將無數炮彈傾瀉到德軍陣地上。大規模的炮火準備結束後,步兵部隊立即向前突進。
被洪水浸透的地面使得前進非常困難,盟軍部隊被迫在火炮和空中力量的掩護下一點點向前挪動。前進速度比預想的要慢得多,他們花了2月份最後一個星期的時間,而不是原計劃的3~4天,才實現了所有的行軍目標。德軍趁機炸毀了萊茵河上所有的橋頭堡,並打開了魯爾大壩的水閘。這使得“擲彈兵”行動暫時擱淺,被迫推遲到洪水退去後的2月23日。但是,當第9集團軍開始前進時,他們發現德軍的防禦力量相當薄弱。3月3日,英加聯軍在蓋爾登會合,肅清了奈梅亨和杜塞道夫通往萊茵河的通道。至此,蒙哥馬利開始考慮強渡萊茵河,最終將日期定在3月23日和24日。
由於德軍已將萊茵河上的大橋全部炸毀,第21集團軍群已經無橋可用,只能涉水強渡萊茵河。
美軍戰區
當蒙哥馬利的部隊在進攻中受挫時,布萊德雷的進攻卻非常順利。當時,德軍被迫調遣大量部隊對付蒙哥馬利,使得美軍開始階段的進攻相對容易(雖然可以這樣解釋,但如果因此認為美軍的進攻異常輕鬆也是極不客觀的)。3月6日,美軍一舉拿下科隆。第1集團軍的其他部隊向波恩開進。與此同時,第9裝甲師也在辛齊格與巴頓的部隊實現了會合。3月6日晚,該裝甲師到達梅肯海姆。為了保證第9裝甲師能夠順利到達阿爾河谷,B作戰群奉命前往萊茵河上的雷馬根大橋。第一批到達大橋的美軍驚奇地發現,這座大橋居然完好無損。
3月7日下午4時,美軍通過雷馬根大橋,到達萊茵河東岸。美軍穿越萊茵河的消息迅速傳開。艾森豪命令美軍立即趁機擴大戰果,雖然這樣做需要改變整個作戰計劃。實際上,艾森豪並沒有因為占領雷馬根大橋而改變蒙哥馬利部隊的主攻地位,因為雷馬根大橋附近的地形決定了在此實現突破的機會非常有限。巴頓的第3集團軍完成了“伐木工”行動中的任務,一直打到科布倫茨,肅清了通往萊茵河通道上的德軍。但是,巴頓對此並不滿足。第1集團軍在雷馬根大橋的勝利令他妒火中燒,命令部隊必須在3月22日乘坐小船渡河。第11步兵團成功完成了渡河任務。隨後,巴頓發布了一條聽起來異常刺耳的新聞,宣布他的部隊已經成功渡河。為了貶低蒙哥馬利,他還在報導中大肆宣稱,美軍的成功渡河是在沒有空中轟炸、煙霧掩護、炮火以及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完成的。但是,他卻絲毫沒有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主要是因為德軍在尼爾施泰因渡口的防禦力量非常薄弱。
英軍強渡萊茵河
蒙哥馬利對巴頓的報導不予理睬,而是繼續對他的渡河計劃———“掠奪”行動進行最後的修改和完善。渡河行動的時間安排在3月23日晚至24日黎明。在渡河開始前,英軍將首先向對面德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炮擊,隨後再發動空中襲擊。蒙哥馬利的謹慎是不無道理的,因為德軍對於第21集團軍群的進攻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就決定了他只能發起一場常規進攻,而不能像巴頓那樣使用小船運送步兵渡河。
3月23日晚上6時許,英軍首先發射了煙幕彈,在萊茵河上製造了一道厚厚的煙幕。隨後,5000門火炮向萊茵河對岸開炮齊射。與此同時,突擊部隊迅速登上各種登陸艇和兩棲攻擊艦船,包括在諾曼第登陸行動後聲名鵲起的“謝爾曼”兩棲雙驅動坦克,向對岸衝去。
所有這些計劃都是針對突破“西牆”和穿越魯爾河前面的開闊地帶而制定的。對於盟軍來說,這塊空地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因為德軍隨時都可以通過炸壩放水將其淹沒。一旦德軍炸壩放水,盟軍將無法繼續前進,這樣一來,計劃中的4個行動將無法相互配合。
“真實”行動和“擲彈兵”行動
為了不致損害自己的名望,蒙哥馬利制定了全面而又系統的“真實”行動和“擲彈兵”行動計劃,幾乎將行動中可能發生的每一個細節都列入了計劃。這種做法完全符合當時環境的需要,因為德軍的防禦力量非常強大。為了抵抗英軍的進攻,德軍作了充分準備,部署兵力12000人。防禦者位於高地,占據有利的地勢,而進攻者卻要冒著大部分地區可能被淹沒的危險,通過一些羊腸小道穿越賴希斯瓦爾德大森林。如果敵人防禦得當,盟軍的進攻將非常艱難。
第10章 第三帝國滅亡(2)
2月8日凌晨5點,加拿大第1集團軍打響了“真實”行動的第一槍。他們首先進行了2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德軍炮火隨後予以了反擊。接下來,英軍炮兵又發起了3個多小時的彈幕射擊,將無數炮彈傾瀉到德軍陣地上。大規模的炮火準備結束後,步兵部隊立即向前突進。
被洪水浸透的地面使得前進非常困難,盟軍部隊被迫在火炮和空中力量的掩護下一點點向前挪動。前進速度比預想的要慢得多,他們花了2月份最後一個星期的時間,而不是原計劃的3~4天,才實現了所有的行軍目標。德軍趁機炸毀了萊茵河上所有的橋頭堡,並打開了魯爾大壩的水閘。這使得“擲彈兵”行動暫時擱淺,被迫推遲到洪水退去後的2月23日。但是,當第9集團軍開始前進時,他們發現德軍的防禦力量相當薄弱。3月3日,英加聯軍在蓋爾登會合,肅清了奈梅亨和杜塞道夫通往萊茵河的通道。至此,蒙哥馬利開始考慮強渡萊茵河,最終將日期定在3月23日和24日。
由於德軍已將萊茵河上的大橋全部炸毀,第21集團軍群已經無橋可用,只能涉水強渡萊茵河。
美軍戰區
當蒙哥馬利的部隊在進攻中受挫時,布萊德雷的進攻卻非常順利。當時,德軍被迫調遣大量部隊對付蒙哥馬利,使得美軍開始階段的進攻相對容易(雖然可以這樣解釋,但如果因此認為美軍的進攻異常輕鬆也是極不客觀的)。3月6日,美軍一舉拿下科隆。第1集團軍的其他部隊向波恩開進。與此同時,第9裝甲師也在辛齊格與巴頓的部隊實現了會合。3月6日晚,該裝甲師到達梅肯海姆。為了保證第9裝甲師能夠順利到達阿爾河谷,B作戰群奉命前往萊茵河上的雷馬根大橋。第一批到達大橋的美軍驚奇地發現,這座大橋居然完好無損。
3月7日下午4時,美軍通過雷馬根大橋,到達萊茵河東岸。美軍穿越萊茵河的消息迅速傳開。艾森豪命令美軍立即趁機擴大戰果,雖然這樣做需要改變整個作戰計劃。實際上,艾森豪並沒有因為占領雷馬根大橋而改變蒙哥馬利部隊的主攻地位,因為雷馬根大橋附近的地形決定了在此實現突破的機會非常有限。巴頓的第3集團軍完成了“伐木工”行動中的任務,一直打到科布倫茨,肅清了通往萊茵河通道上的德軍。但是,巴頓對此並不滿足。第1集團軍在雷馬根大橋的勝利令他妒火中燒,命令部隊必須在3月22日乘坐小船渡河。第11步兵團成功完成了渡河任務。隨後,巴頓發布了一條聽起來異常刺耳的新聞,宣布他的部隊已經成功渡河。為了貶低蒙哥馬利,他還在報導中大肆宣稱,美軍的成功渡河是在沒有空中轟炸、煙霧掩護、炮火以及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完成的。但是,他卻絲毫沒有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主要是因為德軍在尼爾施泰因渡口的防禦力量非常薄弱。
英軍強渡萊茵河
蒙哥馬利對巴頓的報導不予理睬,而是繼續對他的渡河計劃———“掠奪”行動進行最後的修改和完善。渡河行動的時間安排在3月23日晚至24日黎明。在渡河開始前,英軍將首先向對面德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炮擊,隨後再發動空中襲擊。蒙哥馬利的謹慎是不無道理的,因為德軍對於第21集團軍群的進攻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就決定了他只能發起一場常規進攻,而不能像巴頓那樣使用小船運送步兵渡河。
3月23日晚上6時許,英軍首先發射了煙幕彈,在萊茵河上製造了一道厚厚的煙幕。隨後,5000門火炮向萊茵河對岸開炮齊射。與此同時,突擊部隊迅速登上各種登陸艇和兩棲攻擊艦船,包括在諾曼第登陸行動後聲名鵲起的“謝爾曼”兩棲雙驅動坦克,向對岸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