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頁
有人把毛澤東戰爭指導藝術歸結為打運動戰,歸結為“十六字訣”,歸結為“十大軍事原則”,其實這些東西都不是毛澤東戰爭指導 藝術的真諦所在――儘管他確實是一位運動戰和游擊戰大師。自古以 來有許多這樣的“秘訣”,譬如“三十六計”,熟讀“三十六計”的人多如牛毛,能大談特談“三十六計”的人也不稀罕。可真正能在戰爭(或生活或經商)中措置裕如,自由往來者又有幾人?毛澤東有超人的指揮藝術,不在於他背過或說出過多少秘訣。而在於他能根據環境和條件,根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具體的戰法――比如在朝鮮,就打了他一生都在避免的陣地戰,打了他一直反對的“短促突擊”。
在毛澤東的軍事生涯中,我們既能找到大量軍事戰場的傳世之作,也能見到大量的以其它鬥爭方式配合軍事鬥爭的高妙之筆。尤其是後者,幾乎成了毛澤東指導戰爭不同於一般統帥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他一生軍事生涯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來形容:當一般統帥把注意集中 於戰場時,他卻能跳出戰場的有限範圍,看到更高層次的政治鬥爭,把許多見不到刀光血影的鬥爭方式信手拈來,結果換來了一般統帥不 敢想像的戰場勝利;而當一般的政治家僅把注意力放在政治鬥爭舞台上時,他又能跳到戰場上去,利用軍事打擊去為政治鬥爭開劈道路,提供後盾,從而常常得到一般的政治家不敢企望的收穫。超越軍事的 政治指導,善於用軍事方式去解決政治問題,用政治方式去加速軍事鬥爭的進程,或許就是他一生在軍事領域裡能獲得比一般統帥更大成就的關鍵。
一紙嚇退十萬兵 毛主席的幾次退兵之策
一、一紙嚇退十萬兵。
1948年10月,黨中央駐西柏坡。傅作義探知情報以後,準備出動近10萬大軍和騎兵突襲中共首腦機關。當時國共主要戰場在東北和西北,而黨中央周圍衛戍部隊僅一萬多人,形勢十分危急。26日,毛澤東辦完大事以後,自言自語道:“要給傅作義一點厲害看看。”周圍的人不明白:“我們身處險境,還要給別人厲害看?”只見毛澤東拿起筆,很快以新華社記者名義寫了一篇評論:《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見毛澤東文選第5卷)。評論中把傅作義侵犯石家莊的種種計劃予以揭露,包括敵軍各部隊番號、將領以及作戰計劃予以公布,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和3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云云。這篇文章馬上由新華電台廣播,傅作義見我方對他們的計劃什麼都知道了,還做了準備,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將剛開出來的部隊撤回北平。這出現代“空城計”就這樣結束了。以後中共中央一直駐在西柏坡,直到進北京。這種事情作為其他統帥如果有一次的話,可以驕傲一輩子,但是對於毛澤東來說,屬於茶餘飯後順手辦的一樁小事,因為這方面的事跡太多了,中共方面自己都從來沒有宣揚過。
二、炮擊金門支援中東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干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8月23日下午5:30分,炮擊金門震動世界,美國急忙調動五艘航空母艦、八十幾艘巡洋艦、驅逐艦急赴台灣海峽,出現了二戰以後美國在遠東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結,艾森豪幾夜沒睡好覺,他和整個世界想破了腦袋,也不知道毛澤東想幹什麼。等忙壞了美國人以後,炮擊就逐漸停止了,發展到斷斷續續持續了20年的“炮擊”的奇特戰爭。
毛澤東通過炮擊金門,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支援中東革命,緩解中東國家的壓力。
2、打擊蔣幫的囂張氣焰,同時通過炮擊的形式,表示“內戰”沒有停止,多了一種中國對於台灣問題的一種發言方式。
3、試探美蔣條約的底線,這個也許是最大收穫。
三、臥室退蘇軍
在蘇聯同我國關係緊張的歲月里,蘇聯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隨時都有出兵的危險。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後,在臥室里好長時間一言不發。忽然,他一臉嚴肅地叫來秘書,提出:我要馬上見蘇聯大使。工作人員勸主席刷刷牙、洗洗臉,換身衣服,然後到會客廳。毛澤東依然一臉嚴肅,說:就在這兒見。既沒刷牙也沒洗臉,更沒換衣。 後來秘書偷偷告訴大家:主席這次火可發大了!指著蘇聯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氣地說: “你們不是要出兵阿爾巴尼亞嗎?歐洲離我們這裡很遠,我們不會去。但是,我們跟你們有那麼多的邊界線,去哪裡都可以,戰爭真正打起來是沒有邊界的!”結果,蘇聯沒敢打一槍,很快撤了兵。
毛澤東在臥室里接見外國人,這是唯一的一次。開始,工作人員好生不解,事後一想,這是主席他老人家對霸權主義的一種藐視!
四、氫彈平邊境
1969年中蘇邊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終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寶島事件。蘇聯調兵遣將,在中蘇邊境部署了55個步兵師,12個戰役火箭師、10個坦克師。4個空軍團,總兵力達到100萬。面對蘇聯的大軍壓境,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要準備打仗”。在這種濃烈的戰爭氣氛下,北京及全國許多大城市開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6月13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兩三個月之後”即不晚於9月13日,開始邊界談判。7月26日,蘇聯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議中國人通過兩國總理會晤來解決衝突。蘇聯領導人認為,中國人只有實際感到最可怕的威脅??蘇聯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之後,才會坐到談判桌前。
在毛澤東的軍事生涯中,我們既能找到大量軍事戰場的傳世之作,也能見到大量的以其它鬥爭方式配合軍事鬥爭的高妙之筆。尤其是後者,幾乎成了毛澤東指導戰爭不同於一般統帥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他一生軍事生涯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來形容:當一般統帥把注意集中 於戰場時,他卻能跳出戰場的有限範圍,看到更高層次的政治鬥爭,把許多見不到刀光血影的鬥爭方式信手拈來,結果換來了一般統帥不 敢想像的戰場勝利;而當一般的政治家僅把注意力放在政治鬥爭舞台上時,他又能跳到戰場上去,利用軍事打擊去為政治鬥爭開劈道路,提供後盾,從而常常得到一般的政治家不敢企望的收穫。超越軍事的 政治指導,善於用軍事方式去解決政治問題,用政治方式去加速軍事鬥爭的進程,或許就是他一生在軍事領域裡能獲得比一般統帥更大成就的關鍵。
一紙嚇退十萬兵 毛主席的幾次退兵之策
一、一紙嚇退十萬兵。
1948年10月,黨中央駐西柏坡。傅作義探知情報以後,準備出動近10萬大軍和騎兵突襲中共首腦機關。當時國共主要戰場在東北和西北,而黨中央周圍衛戍部隊僅一萬多人,形勢十分危急。26日,毛澤東辦完大事以後,自言自語道:“要給傅作義一點厲害看看。”周圍的人不明白:“我們身處險境,還要給別人厲害看?”只見毛澤東拿起筆,很快以新華社記者名義寫了一篇評論:《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見毛澤東文選第5卷)。評論中把傅作義侵犯石家莊的種種計劃予以揭露,包括敵軍各部隊番號、將領以及作戰計劃予以公布,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和3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云云。這篇文章馬上由新華電台廣播,傅作義見我方對他們的計劃什麼都知道了,還做了準備,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將剛開出來的部隊撤回北平。這出現代“空城計”就這樣結束了。以後中共中央一直駐在西柏坡,直到進北京。這種事情作為其他統帥如果有一次的話,可以驕傲一輩子,但是對於毛澤東來說,屬於茶餘飯後順手辦的一樁小事,因為這方面的事跡太多了,中共方面自己都從來沒有宣揚過。
二、炮擊金門支援中東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干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8月23日下午5:30分,炮擊金門震動世界,美國急忙調動五艘航空母艦、八十幾艘巡洋艦、驅逐艦急赴台灣海峽,出現了二戰以後美國在遠東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結,艾森豪幾夜沒睡好覺,他和整個世界想破了腦袋,也不知道毛澤東想幹什麼。等忙壞了美國人以後,炮擊就逐漸停止了,發展到斷斷續續持續了20年的“炮擊”的奇特戰爭。
毛澤東通過炮擊金門,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支援中東革命,緩解中東國家的壓力。
2、打擊蔣幫的囂張氣焰,同時通過炮擊的形式,表示“內戰”沒有停止,多了一種中國對於台灣問題的一種發言方式。
3、試探美蔣條約的底線,這個也許是最大收穫。
三、臥室退蘇軍
在蘇聯同我國關係緊張的歲月里,蘇聯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隨時都有出兵的危險。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後,在臥室里好長時間一言不發。忽然,他一臉嚴肅地叫來秘書,提出:我要馬上見蘇聯大使。工作人員勸主席刷刷牙、洗洗臉,換身衣服,然後到會客廳。毛澤東依然一臉嚴肅,說:就在這兒見。既沒刷牙也沒洗臉,更沒換衣。 後來秘書偷偷告訴大家:主席這次火可發大了!指著蘇聯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氣地說: “你們不是要出兵阿爾巴尼亞嗎?歐洲離我們這裡很遠,我們不會去。但是,我們跟你們有那麼多的邊界線,去哪裡都可以,戰爭真正打起來是沒有邊界的!”結果,蘇聯沒敢打一槍,很快撤了兵。
毛澤東在臥室里接見外國人,這是唯一的一次。開始,工作人員好生不解,事後一想,這是主席他老人家對霸權主義的一種藐視!
四、氫彈平邊境
1969年中蘇邊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終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寶島事件。蘇聯調兵遣將,在中蘇邊境部署了55個步兵師,12個戰役火箭師、10個坦克師。4個空軍團,總兵力達到100萬。面對蘇聯的大軍壓境,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要準備打仗”。在這種濃烈的戰爭氣氛下,北京及全國許多大城市開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6月13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兩三個月之後”即不晚於9月13日,開始邊界談判。7月26日,蘇聯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議中國人通過兩國總理會晤來解決衝突。蘇聯領導人認為,中國人只有實際感到最可怕的威脅??蘇聯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之後,才會坐到談判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