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九月,祖珽和陸令萱反目成仇,被趕出了城,不久高長恭又被大齊國主高緯逼殺而死,大齊朝野上下離心離德。怨聲載道,軍中也是人心惶惶,士氣低迷,這直接導致前線連戰連敗。

  —

  十月,吳明徹攻占壽春、淮陰一線,大軍越過淮河,直殺徐州彭城。律光趁此良機,掃清了洛陽外圍。開始猛攻洛陽城。

  十一月,李丹趕到河陽,以韋孝寬為行軍大元帥,李穆、李曜、司馬消難為前中後三軍行軍元帥。領二十行軍總管,二十萬大軍,向晉陽發動攻擊。

  大齊三面告急,岌岌可危。

  十二月,獨孤永業支撐不住,向斛律光投降。洛陽失陷。律光指揮大軍,分從黃河南北岸直殺城。

  同月,韋孝寬指揮大軍攻克晉陽,飛速越過太行山,殺奔大齊都城。

  正月,斛律光和韋孝寬兩軍會合於城城下,集結三十萬大軍狂攻城。半個月後,高緯投降,大齊滅亡。

  誰都沒有想到大齊如此不堪一擊,它的迅速滅亡讓天下形勢驟然大變。

  李丹、斛律光和韋孝寬率領大軍走進了城,但此刻他們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江左。

  律光建議乘著吳明徹正在攻打彭城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路南下,把吳明徹包圍在彭城。吳明徹有十萬大軍,而且都是江左主力,全殲了吳明徹,江左等於坍塌了一半,將來攻打江左可以事半功倍。

  李丹從其計,也不管河北和幽燕了,那些州郡雖然都還控制在高氏宗族手裡,但大齊的軍隊已經所剩無幾,他們除了投降根本沒有出路,不足為患。

  這年二月,李曜、斛律羨率軍北上,勸降各地州郡。

  律光、李穆、侯莫陳則率鐵騎大軍三路南下,韋孝寬率步軍主力隨後渡河,直殺彭城。大陳人措手不及,吳明徹被圍彭城。其後律光的鐵騎一直殺到了長江北岸,把大陳人又趕回了江左。

  五月,吳明徹投降,大陳十萬北伐大軍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突厥人從震駭中驚醒過來,他們的使者十萬火急趕到長安,要求李丹即刻停止攻擊,如果大周的軍隊橫渡長江,他們的軍隊就南下長城。

  西突厥地小葉護玷厥甚至親自趕到長安,督請李丹撤軍。

  李丹遵從盟約,停止了攻擊,集結主力屯兵於長江一線,並開始清剿河北境內的叛亂。

  大周國主預感到自己的國祚岌岌不保,他不顧李太后的反對,和一幫心腹大臣密謀誅殺李丹,結果事情泄漏。

  李丹不動聲色,靜待大周國主發難。就在這時,從天山傳來消息,室點密病重,危在旦夕。李丹隨即以此為藉口,帶著三位夫人和孩子急赴大漠探望室點密,昭武江南也隨行返回天山。

  兩個月後,大周國主在部分大臣的支持下,發動兵變。韋孝寬、李穆、李暉等人全部被抓。

  早就做好準備的斛律光發動了凌厲一擊,血洗長安。隨後斛律光召集韋孝寬等人聯手逼迫大周國主退位,把帝位禪讓於李丹。

  室點密病逝而死。

  依照室點密的遺命,李丹迎娶昭武江南為正妻。

  這年十月,李丹返回長安,繼帝位,國號秦。昭武江南為皇后,李統為太子。

  室點密死後,玷厥成為西突厥可汗,繼續指揮大軍攻打波斯,但西征勝利之日卻遙遙無期。

  三年後,大陳國主病逝,陳叔寶、陳叔陵、陳叔堅三兄弟為爭奪王位,大打出手。

  李丹隨即下旨,攻打江左。他親自趕到壽春坐鎮,斛律光、韋孝寬、李穆、李曜分領四路大軍,水陸並進,兩個月內攻克建康,七個月內平定除嶺南外的江左諸州。

  華夏一統。

  又過了兩年,大漠上發生了罕見的乾旱,災情極其嚴重。突厥汗國向中土大秦求援。

  這時大秦朝堂上有兩種截然想反的聲音。

  一種認為應該乘機卡住突厥人地脖子,置他們於死地。這種辦法的後果可言預見,幾十萬突厥大軍會南下擄掠,戰火將在西北邊疆燃燒,而剛剛一統的大秦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種大規模的作戰可能會拖垮中土,相比較而言,另外一種意見更有說服力,那就說維持盟約,儘可能給突厥人提供援助,讓他們能夠生存下去。

  昭武江南和阿史那西海在這場爭論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一方面說服朝中強硬派大臣,一方面積極促成大秦和突厥人地談判,讓雙方的盟約得以維持,尤其是絲路利益的重新分配,更是讓大秦在未來的時間裡獲得了驚人收益。

  突厥人在大秦的幫助下度過了難關,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天神似乎要懲罰他們,竟然連續三年大幹旱,突厥人在痛苦和死亡中煎熬,而大秦人的援助畢竟有限,加上路途遙遠,援助的物資到達大漠後往往所剩無幾。

  戰爭終於爆發了。

  這一仗打了四年,李丹依靠和西突厥人地牢固聯盟,擊敗了東突厥人。當佗缽死後,東突厥完全分裂,艱苦的戰爭才告結束。

  西突厥人攻占了巴克特里亞,但波斯人的反攻非常猛烈,雙方年復一年,一直打了二十多年都沒有結束。

  中土結束了三百多年分裂的苦難,休養生息,漸漸強大,成為天下霸主。

  這本書寫得非常失敗,雖然有諸多書友地鼎力支持,但我還是堅持不下去,草草結束了,在此向所有支持我的書友說一聲抱歉,感謝你們的支持,感激不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