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達恩·韋恩聳聳肩。“沒怎麼說……等一下。我和一個人談了幾句,他在加拿大有個銀行。”

  “你說他是加拿大人?”

  “是呀,史密斯堡,在西北地區。大概我知道的就這麼多。”

  羅伯特儘量掩蓋自己的激動。“謝謝,韋恩先生,你幫下大忙。”羅伯特站起來。

  兩個陌生人乘坐一輛深藍色貨車來到牧場。他們把車停在院子裡,小心地向四下望望。達恩·韋恩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來搶占牧場了。他給他們打開門。

  “是達恩·韋恩嗎?”

  “是的。有什麼——”

  下面的話他再也說不出來了。

  另一個人已經到了他身後,用鉛頭皮棍狠狠打在他的頭蓋骨上。

  兩人中個頭大的把失去知覺的牧場主扛在肩上,走到外面的馬房。裡面有八匹馬,他們徑直往裡走,來到最後一間,這裡有一匹漂亮的黑色種馬。

  大個子說:“就是它。”他把韋恩放下。

  小個子從地上撿起一根趕牛的電棍,走到門邊,用電棍擊種馬。種馬嘶叫著站起來,那人又狠擊它的鼻子,種馬在狹窄的圈裡開始瘋狂地亂跳,齜著白牙,眼睛發亮。

  “行了,”小個子說。他的同伴抬起達恩·韋恩的屍體,扔在圈門上。他們對著血淋淋的場面看了一會兒,然後滿意地離開了。第九天 加拿大,史密斯堡

  西北地區的史密斯堡是個兩千人的繁華城鎮,這些人大部分是農場主和牧場主,還有少數商人。這裡氣候惡劣,冬季漫長而寒冷,是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的活見證。

  銀行家的每一分鐘都是精心安排的,當秘書進來說,一個陌生人想見他的時候,曼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把他打發走。“他想幹什麼?”

  “他說想對你進行採訪,他在寫有關銀行家的文章。”

  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宣傳是對事業有利的。威廉·曼抻平外衣,捋捋頭髮,說:“請他進來。”

  來訪者是個美國人。他的服裝很體面,表明他所在的是一家上等的雜誌或報紙。

  “你是曼先生嗎?”

  “是的。”

  “我是羅伯特·貝拉米。”

  “秘書告訴我,你想寫一篇關於我的文章。”

  “嗯,不完全寫你,”羅伯特說,“但你將占有顯著的位置。我的報紙——”

  “哪一家報紙?”

  “《華爾街日報》。”

  啊,是的。這可太妙了。

  “我們認為,大部分銀行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很少旅行,不去別的國家。而你,曼先生,卻以走遍天下而著稱。”

  “我想,是這樣的,”曼謙虛地說,“實際上,上星期我剛剛去過瑞士。”

  羅伯特掏出筆記本,進行記錄。“在那兒你有沒有什麼消遣活動呢?”

  “沒有什麼真正的消遣。哦,我乘車做了一次小小的旅遊,過去我還沒見過阿爾卑斯山。”

  羅伯特把這話記錄下來。“一次旅遊,這正是我們要採訪的事情。“羅伯特鼓勵道,“可以想像,在車上你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人物。”

  “有趣的?”他想到企圖借錢的德克薩斯人,“並不真正有趣。”

  “怎麼呢?”

  曼看看他,這位記者顯然期待他說下去。“你將在裡面占有顯著位置。”“有個蘇聯姑娘。”

  羅伯特記錄下來。“真的?跟我說說。”

  “嗯,我們交談了,我向她解釋,蘇聯是多麼落後,他們面臨著什麼樣的麻煩。”

  “她聽了一定有想法,”羅伯特說。

  “哦,是的。她像是個聰明的姑娘。就一個蘇聯人來說,很聰明了。”

  “她提到自己的姓名了嗎?”

  “沒——等等,好像叫奧莉加。”

  “她說沒說自己是什麼地方的人?”

  “說了,她在基輔市中心的一家圖書館工作。”

  “很有趣。”羅伯特低聲說。

  當晚十一點鐘,威廉·曼家的門鈴響了。他沒有約會,他討厭不速之客。管家退休了,妻子在樓上睡覺。曼不高興地打開門,門口站著兩個穿黑色外衣的人。

  “你是威廉·曼?”

  “對。”

  一個人掏出身份證。“我們是加拿大銀行的。可以進去嗎?”

  曼皺起眉頭。“怎麼回事?”

  “如果你不介意,我們願意到屋裡討論這個問題。”

  “很好。”他把他們領進起居室。

  “最近你去過瑞士吧?”

  這個問題使他放鬆了戒備。“什麼?是的,但這究竟——”

  “在你離開之後,我們查過你的帳目,曼先生。你的銀行少了一百萬元,你知道嗎?”

  威廉·曼吃驚地望著這兩人。“你在說些什麼呀?我每星期都親自查帳,從來沒少過一分錢!”

  “一百萬,曼先生。我們認為,你要對這筆款子的挪用負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