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說實話,她有段時間是看不起甘棠的。或許是女孩子特有的古怪心理。她總覺得這個表妹太平凡,太無趣,不會和她爭寵,不會嫉妒她長得好看,每次考砸了還過來哭鼻子,說姐姐我數學不好,你能不能教教我。
她覺得這個表妹太傻,傻到察覺不了外界的惡意。但她又很羨慕她,從來不去為以後思考,也不會自尋煩惱,好像有一個自己的圈子,喜怒哀樂都放裡面,從不覬覦圈外的,卻活得自在逍遙。
她還記得自己初中畢業那年,小姨父送給自己一副拼圖,整整兩千塊。她一開始還很興奮,忙不迭地動起手來,結果拼了一周,興致越來越低,加上效率奇慢,她把拼圖攤在桌子上就再也沒去管過。後來甘棠也放了暑假,去她家玩,看見拼圖高興得手舞足蹈,說她很想要一塊,爸爸卻從不給她買,理由是她腦子太小,裝得下學習就裝不下其他東西了。
整整一個暑假,甘棠一有空就過去她家,在她的臥室里玩拼圖。也是在那時,她看著甘棠那張認真而樂在其中的小臉,才意識到這個表妹有她沒有的閃光點。
後來小姨父看到拼圖拼好了,笑著誇她能幹,不像甘棠那樣做什麼事都不動腦子。她低著頭默認了,卻見旁邊的甘棠被父親嫌棄還一臉無辜地笑,突然就覺得,她比不上這個表妹。
沒錯,她不漂亮,也不聰明,但她有耐心,做事專注,最關鍵的是,她不虛榮。
她只沿著自己的路走,如果有人占了她的道,她也只是平靜地拍拍他的肩膀:“不好意思,你過界了。”或者乾脆自己繞道。
這樣單純的女孩,都是幸運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比學歷,比工作,過了二十五歲又開始比戀愛和結婚,既比速度又比質量。她這兩年交了不少對象,都失敗了,甘棠卻是一片空白。直到去年,她在空窗期,而小姨忽然打電話給母親,說甘棠帶回來一個男性朋友。
母親替小姨開心,結果小姨說對方是畫畫的,跟甘棠認識好幾年了,就是普通朋友,言語之間倒有撮合她和對方的意思。
初二那天,她見到了那個叫唐頌的男人。對方的反應有點木訥,但寒暄幾句之後,態度變得溫和有禮。她和他談學畫的經歷,算是有共同語言,難得碰到志趣相投的人,她有點興奮,但越聊就越覺得對方興致缺缺。
她也不笨,不動聲色地收斂了主動,和他客氣地留了聯繫方式。吃完飯後,她不經意地看了眼甘棠,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她剛剛覺得哪裡不對勁,敢情這傻丫頭時不時地就往這邊飄。
那眼神里沒有惡意,對上她的視線反倒先躲開。
她還是那樣怯懦和小心翼翼,又那樣純粹而簡單。
後來,她聽小姨說起,才知道唐頌開了整整一天的車把甘棠送回家。做到這種程度的普通朋友?而照她看來,小姨這回的判斷有失偏頗。
再後來,她跟唐頌聯繫過幾次,她每次自報家門換來的都是對方兩秒鐘的思考,像是在腦海里搜索之後做出的反應。而當她直接說是甘棠的姐姐時,通話那頭瞬間就明白了。
她忽然很好奇甘棠和唐頌的相處模式。
或者說,更好奇這兩個人由朋友轉化為戀人的狀態,畢竟那篇專訪里,唐頌有一段這樣的自述:“我曾經排斥生活中的任何轉變,但不可否認的是,改變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奇的是,當我嘗試著去接受,我發現這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因為在適應的過程中,我可以與其不斷磨合乃至達到一個平衡點。”
她隱隱覺得,眼前這個看雜誌看得入神的表妹,很可能就是那個畫家的平衡點。
茵茵伸手拍了拍甘棠的頭,就像小時候提醒她集中注意力做題那樣:“喂,你能不能敬業一點。”
甘棠看了一半,悻悻地把雜誌放好,她今天的主要任務是陪新娘子,不能因私廢公。
“小棠,你很熱嗎?臉怎麼紅了?”劉穎盯著她看了幾秒。
甘棠不自在,揉了揉臉蛋,還真覺得有點燙。幸好,外面忽然傳來了騷動,是新郎提前到了。
表姐的同事忙拉著表姐去床的里側坐好,拉上劉穎和甘棠去門口攔著。四個伴郎卻把新郎推在最前面,紅包,承諾,玩笑,一個勁地往裡蹦,伴娘們為難許久,終於把新郎放進來。
臥室里烏泱泱湧進一大群人。新娘子一襲白紗坐在床邊,新郎一身剪裁合體的西裝,單膝跪地,將花束交予對方。
新娘在掌聲和起鬨中熱淚盈眶。
很快,一群人齊齊趕到結婚典禮的現場。雖然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暖陽高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幸福的憧憬。
甘棠替表姐送上戒指,回到台下,坐在母親身旁,發現母親的眼裡竟含著淚花。
“大姨笑得可開心了,你哭什麼呀。”她抽出紙巾給母親擦淚。
“傻丫頭,你大姨前幾天早就把眼淚哭幹了,不然哪裡笑得出來。”母親嗔道,“嫁女兒啊,就是割父母的心頭肉啊。”
甘棠鼻子一酸:“媽……”
“棠棠,媽想好了,媽再留你幾年。”母親動容地說,“媽捨不得你。”
“媽……”
“幹什麼呢,讓人看笑話。”坐在旁邊的父親看不過眼,皺著眉頭說,“巴不得她早點結婚的也是你,要把她留在身邊的也是你,孩子的事你管這麼多幹什麼。”
母親不言語了,甘棠心口堵堵的,想起以前親戚們開玩笑,最愛拿她跟表姐比較,她自己倒不介意,母親回了家卻喜歡念叨,不是去商場給她買新衣服,就是督促她好好學習。女孩子要麼聰明,要麼漂亮,如果兩個都沾不上,就說明有進步的空間。
父親總是說母親的教育方法有問題,要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攀比。他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們小棠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女孩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什麼成就,但好在不會孤獨。
母親給她灌輸儒家思想,父親希望她有道家風骨,她這二三十年受到兩股力量的衝擊,硬是沒穩定一個立場。
她愛猶豫,又愛懷疑,常常舉棋不定,又只能把自己困在籠子裡反思。
可是她又多麼幸運。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遇到至關重要的人。孩提時代,表姐陪她度過,慢慢長大,她有好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後來的詩詠,加上王磊,還有唐頌……她總能受到別人的幫助,就像她應得的那樣,不早不晚,不緊不慢,讓她擁有了完整而滿足的三十年。
許是這種場合的確能讓人唏噓感慨,甘棠也難得的多愁善感起來。她親昵地挽著母親的手臂,看著台上相擁而吻的男女,覺得自己的生活,美好得不可思議。
她忽然想起了剛才看到的唐頌的專訪,當被問到家庭的變故對他之後的創作有什麼影響時,唐頌的回答是:“它讓我以一種更平靜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其實我比大多數人都要幸運,因為現在,我的父母都已經找到了各自的歸宿,我替他們開心。至於創作,也正是基於這份安定之後的平靜,讓我可以毫無顧忌地去感受身邊的美好。”
她覺得這個表妹太傻,傻到察覺不了外界的惡意。但她又很羨慕她,從來不去為以後思考,也不會自尋煩惱,好像有一個自己的圈子,喜怒哀樂都放裡面,從不覬覦圈外的,卻活得自在逍遙。
她還記得自己初中畢業那年,小姨父送給自己一副拼圖,整整兩千塊。她一開始還很興奮,忙不迭地動起手來,結果拼了一周,興致越來越低,加上效率奇慢,她把拼圖攤在桌子上就再也沒去管過。後來甘棠也放了暑假,去她家玩,看見拼圖高興得手舞足蹈,說她很想要一塊,爸爸卻從不給她買,理由是她腦子太小,裝得下學習就裝不下其他東西了。
整整一個暑假,甘棠一有空就過去她家,在她的臥室里玩拼圖。也是在那時,她看著甘棠那張認真而樂在其中的小臉,才意識到這個表妹有她沒有的閃光點。
後來小姨父看到拼圖拼好了,笑著誇她能幹,不像甘棠那樣做什麼事都不動腦子。她低著頭默認了,卻見旁邊的甘棠被父親嫌棄還一臉無辜地笑,突然就覺得,她比不上這個表妹。
沒錯,她不漂亮,也不聰明,但她有耐心,做事專注,最關鍵的是,她不虛榮。
她只沿著自己的路走,如果有人占了她的道,她也只是平靜地拍拍他的肩膀:“不好意思,你過界了。”或者乾脆自己繞道。
這樣單純的女孩,都是幸運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比學歷,比工作,過了二十五歲又開始比戀愛和結婚,既比速度又比質量。她這兩年交了不少對象,都失敗了,甘棠卻是一片空白。直到去年,她在空窗期,而小姨忽然打電話給母親,說甘棠帶回來一個男性朋友。
母親替小姨開心,結果小姨說對方是畫畫的,跟甘棠認識好幾年了,就是普通朋友,言語之間倒有撮合她和對方的意思。
初二那天,她見到了那個叫唐頌的男人。對方的反應有點木訥,但寒暄幾句之後,態度變得溫和有禮。她和他談學畫的經歷,算是有共同語言,難得碰到志趣相投的人,她有點興奮,但越聊就越覺得對方興致缺缺。
她也不笨,不動聲色地收斂了主動,和他客氣地留了聯繫方式。吃完飯後,她不經意地看了眼甘棠,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她剛剛覺得哪裡不對勁,敢情這傻丫頭時不時地就往這邊飄。
那眼神里沒有惡意,對上她的視線反倒先躲開。
她還是那樣怯懦和小心翼翼,又那樣純粹而簡單。
後來,她聽小姨說起,才知道唐頌開了整整一天的車把甘棠送回家。做到這種程度的普通朋友?而照她看來,小姨這回的判斷有失偏頗。
再後來,她跟唐頌聯繫過幾次,她每次自報家門換來的都是對方兩秒鐘的思考,像是在腦海里搜索之後做出的反應。而當她直接說是甘棠的姐姐時,通話那頭瞬間就明白了。
她忽然很好奇甘棠和唐頌的相處模式。
或者說,更好奇這兩個人由朋友轉化為戀人的狀態,畢竟那篇專訪里,唐頌有一段這樣的自述:“我曾經排斥生活中的任何轉變,但不可否認的是,改變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奇的是,當我嘗試著去接受,我發現這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因為在適應的過程中,我可以與其不斷磨合乃至達到一個平衡點。”
她隱隱覺得,眼前這個看雜誌看得入神的表妹,很可能就是那個畫家的平衡點。
茵茵伸手拍了拍甘棠的頭,就像小時候提醒她集中注意力做題那樣:“喂,你能不能敬業一點。”
甘棠看了一半,悻悻地把雜誌放好,她今天的主要任務是陪新娘子,不能因私廢公。
“小棠,你很熱嗎?臉怎麼紅了?”劉穎盯著她看了幾秒。
甘棠不自在,揉了揉臉蛋,還真覺得有點燙。幸好,外面忽然傳來了騷動,是新郎提前到了。
表姐的同事忙拉著表姐去床的里側坐好,拉上劉穎和甘棠去門口攔著。四個伴郎卻把新郎推在最前面,紅包,承諾,玩笑,一個勁地往裡蹦,伴娘們為難許久,終於把新郎放進來。
臥室里烏泱泱湧進一大群人。新娘子一襲白紗坐在床邊,新郎一身剪裁合體的西裝,單膝跪地,將花束交予對方。
新娘在掌聲和起鬨中熱淚盈眶。
很快,一群人齊齊趕到結婚典禮的現場。雖然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暖陽高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幸福的憧憬。
甘棠替表姐送上戒指,回到台下,坐在母親身旁,發現母親的眼裡竟含著淚花。
“大姨笑得可開心了,你哭什麼呀。”她抽出紙巾給母親擦淚。
“傻丫頭,你大姨前幾天早就把眼淚哭幹了,不然哪裡笑得出來。”母親嗔道,“嫁女兒啊,就是割父母的心頭肉啊。”
甘棠鼻子一酸:“媽……”
“棠棠,媽想好了,媽再留你幾年。”母親動容地說,“媽捨不得你。”
“媽……”
“幹什麼呢,讓人看笑話。”坐在旁邊的父親看不過眼,皺著眉頭說,“巴不得她早點結婚的也是你,要把她留在身邊的也是你,孩子的事你管這麼多幹什麼。”
母親不言語了,甘棠心口堵堵的,想起以前親戚們開玩笑,最愛拿她跟表姐比較,她自己倒不介意,母親回了家卻喜歡念叨,不是去商場給她買新衣服,就是督促她好好學習。女孩子要麼聰明,要麼漂亮,如果兩個都沾不上,就說明有進步的空間。
父親總是說母親的教育方法有問題,要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攀比。他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們小棠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女孩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什麼成就,但好在不會孤獨。
母親給她灌輸儒家思想,父親希望她有道家風骨,她這二三十年受到兩股力量的衝擊,硬是沒穩定一個立場。
她愛猶豫,又愛懷疑,常常舉棋不定,又只能把自己困在籠子裡反思。
可是她又多麼幸運。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遇到至關重要的人。孩提時代,表姐陪她度過,慢慢長大,她有好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後來的詩詠,加上王磊,還有唐頌……她總能受到別人的幫助,就像她應得的那樣,不早不晚,不緊不慢,讓她擁有了完整而滿足的三十年。
許是這種場合的確能讓人唏噓感慨,甘棠也難得的多愁善感起來。她親昵地挽著母親的手臂,看著台上相擁而吻的男女,覺得自己的生活,美好得不可思議。
她忽然想起了剛才看到的唐頌的專訪,當被問到家庭的變故對他之後的創作有什麼影響時,唐頌的回答是:“它讓我以一種更平靜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其實我比大多數人都要幸運,因為現在,我的父母都已經找到了各自的歸宿,我替他們開心。至於創作,也正是基於這份安定之後的平靜,讓我可以毫無顧忌地去感受身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