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次日,李生如約而至,放眼所見,院門緊閉,庭院寂靜,不見程氏蹤影。向看門老隸打聽,回答說:“約莫五更天,大人攜帶家眷,匆匆離去,不知去哪,說是三天後回來。”

  三日後李生再次造訪,仍不見程氏蹤跡,府中上下盡皆生疑,大夥前往程氏住處查看,室內只余床榻,古董字畫,金銀細軟,盡皆不見,將此事稟告縣令,縣令亦是一臉茫然,實不知屬下何以不辭而別。

  李生無端喪琴,寢食俱廢。記得以前程氏說過,他是荊楚人氏,於是不遠千里前往楚地,尋訪程氏行蹤。當地百姓都道:“此地沒有姓程的,只是三年前住過一位道士,擅長點金術,後來無端消失,好像是花錢買.官,當了嘉祥縣縣丞。”

  李生聞言恍然:不消說,道士即是程氏,他之所以買.官,全是為了自己那具古琴,為此忍耐三年,與自己敷衍周旋,真是可惡。

  第四百四十三章 仙人島(一)

  王勉,字黽齋,靈山人,聰明俊雅,才氣不俗。

  王勉性格高傲,雄於辯論,言辭鋒利,同窗書友與其鬥嘴,常受折辱。這一日,王勉偶遇一道士,目不轉睛打量自己,說道:“公子面相極貴,只是好鬥輕薄,福分折損殆盡。以公子智慧,若棄文修道,必可榮登仙籍。”

  王勉不信,笑道:“福澤豈可預測?世上何來仙人?”

  道士道:“公子見識何以如此淺薄,實不相瞞,我便是神仙。”

  王勉嗤之以鼻,冷笑道:“你是神仙?有何本事?”

  道士道:“貧道本領低微,但我認識許多仙友,若肯隨我前去,包你大開眼界。”

  王勉問道:“在何處?”

  道士道:“咫尺之間。”說話間取出隨身木杖,置於雙腿之間,將另一頭遞給王勉,囑咐道:“跟我學,夾.緊木杖,閉上眼睛。”

  王勉依言閉眼,只聽得道士一聲輕喝“起!”,木杖隨之而長,粗如五斗皮囊,凌空飛掠。王勉暗中摸索,木杖表皮布滿鱗甲,堅硬如齒,心中大駭,不敢妄動。

  過不大會,耳中又傳來道士聲音,輕喝道:“止!”木杖穩穩落地,置身處是一間巨宅,重樓飛檐,狀若皇宮。一座高台平地而起,足有一丈。台上一座大殿,十一根巨型木柱支撐,恢弘大氣,無與倫比。

  道士當先領路,兩人進入殿中,早有童兒出來迎接,擺上酒宴,一口氣擺了十餘桌。道士換上華服,虛位以待,似在等候客人。

  俄頃,空中仙客雲集,紛至沓來,或乘龍,或駕虎,或騎鶴,不一而足。眾仙家各帶樂器,有女子,有丈夫,有赤足者。

  中間一名麗人,跨乘彩鳳,身著宮裝,身旁一名童子,懷抱樂具,非琴非瑟,不知是何種類。

  繼而酒席開始,珍饈佳肴,入口芬芳。王勉默然靜坐,目光凝視麗人,心生愛慕。酒過三巡,一老叟借著酒興,提議道:“承蒙崔真人設宴款待,今日可謂群賢畢至,實乃盛會。不如大夥聯袂一氣,合奏一曲,如何?”

  眾人紛紛點頭,各取樂器,調弦譜曲,一時間絲竹之聲不絕,響徹雲霄。惟有那麗人不為所動,直待眾人奏完,這才取出樂具,輕舒皓腕,十指跳躍,聲若天籟,激昂柔和,兼而有之。激昂處開胸震膽,柔和處盪氣迴腸,滿座寂靜,各自陶醉。

  約莫半柱香後,樂音停頓,鏗鏘一聲高響,如擊磬鈸。眾人由衷折服,贊道:“雲和夫人絕技,妙不可言。”語畢,各自起身告辭,只聽得鶴唳龍吟,頃刻間,一干人等散得乾乾淨淨。

  道士命童兒收拾碗筷,鋪設床榻,替王勉安排住處。王勉初見麗人,已然一見鍾情,待得聞其彈奏,更是魂牽夢縈,想入非非。自思:“想我王勉才高八斗,登科拜榜,不過舉手之勞。翌日青雲顯赫,一朝富貴,何患無妻?雲和夫人雖是絕色,但天下之大,焉知沒有比她更美之人?”一時間胡思亂想,心亂如麻。

  道士似已窺其心意,笑道:“公子前生與我本是同學,後因意念不堅,墜入塵網。如今陷溺已深,難以自拔。我先送你回去,來日或有再見之時,但若想羽化飛仙,尚需歷經劫難。”手指階下長石,命其閉目而坐,囑咐道:“不可睜眼。”

  語未畢,長石沖天而起,迅如流星,耳旁風聲呼嘯,不知掠過幾百幾千里距離。王勉端坐石上,忽爾想到:“不知下界景致如何?”眸開一線,偷睜眼觀看,只見下方大海茫茫,渾無邊際。

  王勉心中大懼,急忙閉上眼睛,卻不防長石墜落,砰然一聲響,掉入海中。幸喜置身之處,臨近海岸,自己略通划水,於是手腳並用,竭力求生。

  恰在此時,忽聽得有人鼓掌發聲,笑道:“這一跤摔得真美。吉利,吉利,秀才‘中濕’了。”(中濕即中試,中舉的意思,此乃女子玩笑之言。)

  王勉抬眼望去,只見不遠處一女子駕舟而來,年方十六,容色艷麗。王勉大喜,叫道:“姑娘救命。”

  那女子伸手將他救上船舶,王勉入水已久,渾身濕透,寒意透骨,不住顫慄,問道:“有火嗎?好冷。”

  女子道:“船內沒火,要烤火,去我家吧。”

  王勉道:“我本中原才子,偶遭狼狽,得蒙姑娘援手,來日必以身相報,不敢忘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