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子濯看著他,然後抿著唇笑起來,眼睛彎成了月牙,「好,我不羨慕別人,我相信你,我會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三月後,肅王登基,改元年靖昭,冊封肅王妃陳子濯為昭德皇后,普天同慶,並大赦天下。

  封王們最終也沒能再回到封地,祁桓讓他們留在京城之中做個閒散王爺,每年的俸祿賞賜都由朝廷出,他們也不用再上貢之類的。

  這樣一來,他們也不用再費心費力的管理封地,地方受災,百姓流離失所什麼的也都不用操心,更不用擔心朝廷的貢品,每日裡就算吃喝玩樂也沒人會管束。

  封王之中很多都是胸無大志之輩,京城繁華,習慣了這裡之後誰還願意再回偏僻的封地去過苦哈哈的日子?因此同意這條件的也不少。

  南王穆王雖然心生不滿,可是畢竟少數服從多數嘛,他們現在孤家寡人,沒任何兵權,自從王家反水之後,他們的身家哪裡養得起軍隊?軍隊的人吃馬嚼消耗的錢糧他們也心疼啊,如果有那個閒錢還不如自己享受的好。

  儘管不樂意,朝廷依舊決定下來。此後大齊朝開國就有的封王制度徹底改變,所有的封地都劃歸朝廷所有,由朝廷派官員任職,官員直接對朝廷負責。

  新皇特地頒發了聖旨,昭告天下,替文丞相洗清冤屈,賜封已故文丞相為忠烈公,文家一門忠烈,如今冤屈盡皆洗刷,得此殊榮也是應有之義。

  文瑾白接下聖旨,此時心中百感交集,如今文家沉冤昭雪,父兄們的在天之靈也該欣慰了。

  新朝新氣象,朝廷改革稅制,將雜七雜八的稅費全部取消,農稅統一標準都是十五稅一,消息一出,百姓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此後也不再重農抑商,商業發展迅速,市舶司的興起,海外貿易的開放,單單商業這一塊的稅收就足以抵夠農業稅費,最終農業甚至稅降至二十稅一。

  靖昭一朝呈現出了盛世氣象來。

  然而誰都知道,這盛世背後站著明君賢臣,有靖昭帝聖明寬仁,還有李丞相的殫精竭慮,高瞻遠矚,才有大齊國的欣欣向榮。

  丞相府中,李喻揮毫疾書,文瑾白端了一碗參湯過來,放到一旁,準備等李喻忙完再喝。

  看李喻認真的樣子,文瑾白輕輕探頭,瞄了一眼他寫的什麼,然而,只一眼他就驚呼出聲來。

  李喻抬頭見到他,展開一抹笑意來,「你怎麼來了?」

  文瑾白卻沒有回答他,指著他剛剛書就得紙張詫異的問道:「你,這寫的什麼辭職書?」

  李喻不以為意的點頭,理所當然的說道:「沒錯,我準備辭職,額,就是告老還鄉不幹了的意思。」

  「為何?」文瑾白不明所以。

  「我答應過你的啊,等到一切事了之後,我們兩人四下里看看風景,你不是還羨慕海外風光嗎?我們可以乘船出海,一起看看海外國家的風俗民情。」李喻規劃著名未來的藍圖。

  文瑾白沒想到多年以前的承諾他還記得,更沒有想到他在權傾天下之時還想著曾經跟他的約定。

  文瑾白感動無比,「只是……」他看著桌上李喻特有的字體寫下來的辭職書,不由得有些好笑,「你所說的告老還鄉,陛下那裡只怕不會同意罷?」

  「我都已經決定了,同不同意都沒有什麼,大不了我掛冠而去。」李喻笑嘻嘻的說道,還是當年那一副痞痞的樣子。

  文瑾白笑得無奈,「國之重臣豈能如此兒戲?」

  「嗐!其實現在也沒我什麼事了,我所有的規劃都已經交給了陛下,只要照章行事,按照順序發展下去就行了,不會偏離原有的軌道。」李喻說著。

  他面上有些懊惱,他明明不想當這個丞相的,可偏偏陛下硬是塞給了他,他勞心勞力了好幾年,連年假都沒有一天,何苦來哉?他決定撂挑子不幹了。趁著現在還年輕,多陪著阿九四下里走走,不然,等到年老之時,只怕想走都走不動了。

  文瑾白還是不放心,男人都會有自己的抱負。如今讓李喻放棄所有的一切,他真的捨得嗎?

  李喻撫平他眉間的褶皺,「你又在東想西想什麼?這麼多年,你還不了解我嗎?」

  文瑾白笑了,「好,如果陛下同意你的告老,額,辭職書,我們便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看盡所有風光。」

  李喻親了親他的額頭,胸中燃起了鬥志,「好,那就這麼約定了。」

  兩人說定了,只是李喻的這份辭職書奏摺卻被靖昭帝給打回來幾十次。

  然而李喻的不折不撓徹底讓靖昭帝沒了脾氣,最後只得同意他以一年為限,放他出去兜風一年,一年後,照樣回來做他的丞相。

  這樣的結果李喻也是哭笑不得,不過也罷,總算爭取到年假了,不容易啊,這時間也夠和阿九出海一次了,算是了了他一番心愿吧。

  出宮出來,得到消息的文瑾白已經等候在了宮門之前。李喻見到他心情愉悅的快步上前,牽起他的手,並肩而行。

  一副溫馨繾綣畫卷映入了不少人的眼睛,所有人都真心羨慕稱讚,以至於多少年以後都念念不能忘卻。很多年以後回想起這一幕來,也會笑著跟兒孫們講講他們的故事。

  不遠處一個跛著腳的人怔怔的盯著這一幕,眼中神色卻複雜難明,他雖在中年,卻已經飽經風霜,面上老態盡顯,頭髮甚至已經參雜著花白的顏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