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見何旋滿臉興奮之色,說道:“你聽著,丁川林、馮敬和大勇,三人都被注射了青黴素,醫學上注射藥物的方式分為四類: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他們都是被皮下注射的,有的是在生前,有的是在死後。你那同事也說過,注射藥物並不是殺人的手段,更像一種行為藝術。這一行為藝術的背後,隱藏著更深的寓意。而除了注射藥物,三個人還被拔舌、割喉,也就是說,拔舌割喉跟皮下注射一樣,都是行為藝術。”

  蘇鏡木木訥訥地問道:“那又怎麼樣?”

  何旋不再說話,調轉車頭一踩油門飛馳而去。

  “你這是去哪兒?我們不是去醫院嗎?”

  “我想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

  蘇鏡看著何旋的臉色,將信將疑地點點頭,不知道她突然有了什麼重大發現。

  車在圖書館停了下來。蘇鏡不可思議地問道:“你到圖書館來告訴我最重要的事情?”

  何旋狡黠地一笑:“我借幾本書給你看。”

  “大小姐,我們還是先去醫院吧,要充電以後再說。”

  “蘇警官,你現在辦的這個案子也許真的需要充充電。”

  蘇鏡看著何旋,無奈地笑了笑,跟著她走進了圖書館。

  順寧圖書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共有四層樓,藏書量有五百多萬冊。蘇鏡跟著何旋,亦步亦趨地在書海里轉悠,他不知道何旋要給他補什麼課。在內心深處,他對何旋這種貿然的舉動感到不可思議,也許這就是女人吧?任性起來毫無徵兆。朱玉就是這樣的女人,也許正因為女人的任性,所以她跑回娘家這麼久不回來。

  “好了,就這麼多吧!”何旋抱著厚厚的一摞書,大概有七八本,書脊上寫著《新聞學》、《傳播學》、《新聞事業管理》、《中國新聞事業史》等字樣。他吃驚地說道:“小姐,咱們還是改天再充電吧!”

  何旋說道:“一會兒就好,也怪我學藝不驚,所以才要借這麼多書給你講課。”

  蘇鏡愈發困惑不解了:“講什麼課?”

  “新聞學和傳播學!”何旋俏皮地笑了笑。

  何旋將一摞書放到桌子上,然後拿出一本《中國新聞事業史》,匆匆地翻了幾頁,遞給蘇鏡說道:“你看看這一段。”

  1929年,《黨的生活》在出版啟事中闡明:《黨的生活》是一般黨員的“喉舌”。自此之後,“喉舌論”在中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

  蘇鏡笑道:“一直只知道你們是喉舌,卻不知道歷史這麼悠久。”

  “你不覺得這一理論跟三宗謀殺案有關嗎?”

  蘇鏡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什麼意思?”

  “三個被殺的記者,都做過批評報導……”

  何旋還沒說完就被蘇鏡打斷了:“難道做了批評報導就要被拔舌、割喉?”

  “嚴格來說,既然是喉舌,自然只能歌功頌德,任何涉及批評報導的,都是對喉舌功能的背離。”

  “這也太誇張了吧?”

  “我是記者,我比你清楚!”

  “好吧好吧,我不跟你爭。可即便是這樣,你也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三個記者的死都與這段話有關吧?”蘇鏡叩擊著剛才看到的那頁書。

  “大勇、馮敬、丁川林都被注射了青黴素,我們已經知道,注射青黴素並不是殺人手段,更多的是一種表演。而我想,兇手其實是通過這種表演透露了一個信息。”

  “什麼信息?”

  “在傳播學的歷史上,有一個理論叫做‘皮下注射’。”何旋打開一本《傳播學概論》遞給蘇鏡,繼續說道:“皮下注射理論,又稱作魔彈論,或者刺激——反應論,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特別流行,認為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傳播者是主動的,受傳者是分散和被動的。傳播者把子彈發射出去,受傳者必然應聲而倒,就像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快速、有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

  蘇鏡合上書,笑道:“媒體有那麼強大的力量嗎?”

  “不要低估了傳媒的力量,”何旋翻開書,說道,“這裡就記載了一些皮下注射理論的經典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為單位大規模地、有組織地、動員一切力量全面進行宣傳戰和心理戰的戰爭,交戰雙方為了團結自己瓦解敵人,從新聞報導、圖片、書刊、電影、唱片到海報、標語傳單和街頭演講,幾乎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宣傳手段。協約國甚至向德國發布低級可笑的謠言,說他們的軍官把死人融化做成肥皂,給他們洗手。於是每次開槍時,德國士兵看到自己的手,便想起了噁心的肥皂,從而降低了戰鬥力。”

  “德國人真的那麼弱智,相信這種謠言?”

  “謊言重複千遍,也會變成真理。不管怎麼說,協約國贏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政府為了打擊納粹德軍的士氣,故伎重演,炮製納粹高官、希特勒青年團頭目和德國士兵的妻子們在後方的色情故事,然後將這些色情炸彈通過傳單和廣播等手段不停地向德軍軍營進行狂轟濫炸,導致許多德軍士兵由於擔心後院失火,無心戀戰士氣低落。蘇鏡,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你老婆正在跟別人鬼混,你還有心思跟我坐在這裡研究新聞學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