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娘子, 大人的事,你小孩子少來搗亂!”為首的一名差役厲聲喝道。

  琇華看了看不遠處的葇兮,見葇兮示意她別害怕。

  “王大, 你慌什麼,英雄每多屠狗輩,智者常常是小子。你給個機會,聽聽人家小女娃怎麼說。”另一面相和善的差役忙出來解圍,他無非是不想挫小孩子的面子,權當聽個笑話解悶。

  那名喚作王大的不耐煩地說道:“神童我是見過,可你見過這般落魄的神童?”

  “人不可貌相,別欺負人家小孩子嘛!”

  王大身子往後傾,雙手抱在胸前叉著腰,“小孩,你說,說得不好,我……”

  “我若說得不對,自願領板子!”

  葇兮教琇華這麼說時,琇華忙不迭地搖頭,葇兮說:“你要相信姊姊的答案。就算錯了,自有姊姊領罰。”

  琇華還是搖頭。

  “怕什麼,姊姊也是練家子,有金剛護體,不怕板子的。”說罷,在地上連翻了兩個跟斗,待站定時,已是氣喘吁吁。在琇華看來,卻覺得葇兮非常厲害,自然同意下來。

  “越王頭長在海邊,果實落地最終需要生根發芽,若掉到茫茫大海里,需得飄到岸上才能入土生根,海水又咸又苦,人喝不得,植物種子自然也喝不得。我們平常若用鹽水澆灌莊稼,莊稼一定會燒苗渴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王頭想辦法蓄滿水分,是為了供養果實裡頭的種子。”

  “胡說什麼呢?越王頭還能想辦法不成?越王頭咋不上天呢!”王大喝道。

  “不想辦法的越王頭,只能在當地生根發芽,不能飄到海的另一邊,你們想,一個小小的海岸,哪能長那麼多越王頭樹?只有肯想辦法的越王頭,才能擴張領土,枝繁葉茂,子孫昌盛。這正是:適者繁榮,不適者滅亡。”

  王大聽得一時有些糊塗,這時有個農夫道:“是啊,這個女娃說的很有道理,不能因為人家是小孩子,就另眼相看啊。”他一說完,自有好幾人附和。

  有些農婦哪裡能辨出這個答案的對錯,只覺得小女孩膽識過人,勇氣可嘉,故而幫著說道:“是啊,答案對不對,得問問宮裡頭才知道,豈是你們覺得沒道理就說沒道理,我們還偏覺得有道理!”

  圍觀人群七嘴八舌地看著眼前這個垂髫女童,有的露出讚嘆的眼神,“誰家的閨女,竟比小子還強十倍不止!我家若有這麼個閨女,便是餓死也得栽培她!”

  兩名差役相視一眼,那名和藹的差役抱拳向宮裡的公公道:“勞煩著人去問問,這個答案是否正確。”

  反正跑腿的不是自己,為了在一幫民眾面前彰顯自己的善心,公公朝旁邊的太監揮了揮手。

  蘭亭中,趙匡胤和趙文化正在下棋。聽完太監報的答案,趙匡胤笑道:“卻也有些歪理,四郎,你怎麼看?”

  文化眉頭一皺,“不蓄水的越王頭不能子孫昌盛,這句話聽起來可真是耳熟,難道是?”文化說著,想起了那日在白塘村與葇兮池邊長談。

  “是個垂髫女娃。”太監答道。

  “賞!”文化吩咐道。

  “我朝奇能異士還真多,先別管這答案到底對不對,不過一個小小孩童,竟能說出這番道理,著實不簡單,帶上來瞧瞧。”趙匡胤道。

  琇華盈盈一拜,“兩位大官人萬福!”

  “什麼大官人?要稱官家。”一旁的太監忙糾正道。

  琇華倒是聽人說起過官家,但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茫然地看著座上之人。

  文化一眼認出了琇華,驚呼道:“原來是你,那日我曾抱你回家過。這個問題是你想出來的嗎?”

  “不是,是那日的姊姊。”

  “長兄,是江家娘子,是和洞庭郡主一起想出以紙幣代替金銀銅鐵流通的那位娘子。”文化解釋道。

  趙匡胤想起來了,略帶疑惑地問道:“她自己怎麼不來?”

  “姊姊說,她想讓我來領這份封賞。”

  葇兮想出答案之際,自是希望得到官家的刮目相看,於是找了琇華替自己出面。一般人都不會相信一個五六歲的孩童能想出來這樣的答案,自然會深加追問。

  趙匡胤如何看不出來葇兮的想法,他閱人無數,慧眼如炬,早在看葇兮第一眼時,便知她並非安分之人,也早就看出來她對清漪有所圖謀。當下,他讓琇華領回了賞賜,並無其餘吩咐。

  62、醋意來襲 …

  作者有話要說: 都看到這兒了,撒個花唄葇兮心中甚是思念趙文化, 終究割捨不下,又搬回了相府。

  西宮一早來了人,稱小符後重病,意欲傳喚落紅,落紅心急火燎地入宮, 清漪平日裡得了小符後不少照顧,自然也跟著進了宮, 葇兮相思情切,也跟著一起去了。

  才下了轎子, 便見趙文化也在宮裡。

  落紅道:“郡主, 符太后娘娘感染的是疫喉痧, 是疫症,郡主大婚在即, 實在不宜隨我前往。”

  趙文化聞得此言, 笑道:“郡主,我們又見面了!嬤嬤且快些去吧, 我與郡主閒敘幾句。”

  落紅匆匆行了一禮,急忙朝西宮方向走去。

  三人互相見了禮。葇兮抬頭看了看文化, 他看清漪的眼神充滿了熟悉, 眉眼間充滿了笑意, 像是多年的老朋友, 而看自己的時候,則有些拘束。

  “葇娘,好久不見了, 可還好?”文化問道。

  “很好。”葇兮有些局促不安地別過腦袋,不敢直視文化的雙眼。

  “原來越王頭的答案是你想出來的,我一聽琇華說起,就覺得是你,果不其然!你們兩個真是奇女子!”

  清漪並不知情,“什麼答案?葇兮,你想出答案了?是什麼?”

  葇兮道向清漪:“海水太咸,越王頭之所以蓄了那麼多水,是因為要供給種子發芽所需。”

  “原來如此!葇兮,你真聰明!你常跟我說這世間適者繁榮,不適者滅亡的故事,可惜我竟不能舉一反三。”適者繁榮,不適者滅亡這九個字葇兮時常說起,也給清漪舉過不少例子,故而清漪一聽,就立即心領神會。

  這九個字,原是江奉宣生前常在嘴邊念叨的話語,葇兮自小就耳熟能詳。後來又在祁山待了許久,想起父親那套理論,再加上何郎中傳授的學識,早已融會貫通,心中琢磨出一些想法。有時見了生活中的實例,也常說給清漪聽。

  文化不由得再次心生佩服,“上次葇娘還跟我說,適者繁榮,不適者滅亡的理論是與郡主一同探討出來的。想來葇娘對你真是好,連腹中的學識也不忘你這一份。”

  葇兮許是好幾月不曾見到文化,日思夜想,如今見了,心中陡然有些不安。故而提醒道:“清漪,我們該去看符後娘娘了。”

  “你也要去嗎?你不認識娘娘啊,再說,你不是說今天打算來宮裡看書的嗎?”清漪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