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優劣參半,總的來說,成於長也敗於長。一百多萬字,其實遠超我最初的估計,但也因此豐富了很多內容,有一些故事最初並沒有初設在大綱里,卻因為後來的靈光一閃,為其添彩。我有了更大的空間為人物著墨,讓他們不至於像工具人一樣蒼白,主角和大部分配角的一生起碼都是有始有終有所經歷的。但是長,使節奏不是特別緊湊,尤其是第一卷 (閶闔風令),因為還在摸索階段,所以比較長於其他部分,以至於開篇略崩。因而整體節奏我自己並不是特別滿意,因為題材本身已經很限制趣味性,而我自己又不是個十分幽默的人,但我不後悔。在我做完大綱並寫完前三章後,我偶然間發現,周赧王沉九鼎於泗水時是公元前369年,而故事的開始恰好是369年(我在做大綱的時候隨便選的)。基於這個奇妙的巧合,以至於在中部進度略慢時,我也沒有選擇更改(可能頭比較鐵哈哈哈),希望下篇文在此一處能夠有所提高。

  最後來說一說這個故事本身吧,虛構的人物和既定的歷史,都叫我心中意難平。打從一開始我就說過,本文沒有絕對的壞人,或者為壞而壞的人,我一直認為一個人要做一件事,必然有自己獨有的原因,哪怕是看起來做過壞事(比如殺過無辜的人,和主角作對)的角色,譬如姜夏,姜玉立,原伯兮,甚至是嚴競春,衛洗。正因如此,越近結局,每一次落筆都覺得難受,明明從我寫完大綱開始,我就知道故事的走向甚至是結局,但就是難以接受,也許是因為,不論好壞,他們都已經在我心裡活了起來。

  除此之外,歷史也是讓我惋惜的一點,縱然我能分析出一二三四五條淝水之戰苻堅戰敗的原因,但我仍然覺得他不應該敗。從前我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認識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流於表面,比如提到這位秦天王,則必然聯想到慕容沖,但其實閱讀過各類典籍後再來看,在東晉十六國這一時期,與其他的邊塞種族領導者相比,他也算是一位勵精圖治的明君,而腐朽的晉室與之相比,也稍顯黯淡,就如孔老夫子所說,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一般,因為立場甚至是歷朝歷代的地位鞏固,失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所以藉此,我亦希望讀到這裡的朋友,能客觀看待歷史。當然,我仍然是魏晉風流的忠實擁躉者,尤其喜愛《世說新語》及裡面提到的有趣的小故事,像不見長安是少有的每一次讀到都會熱淚盈眶的故事,有時候我會覺得,是一代代名士,延長了東晉的壽命,而不是東晉本身。唯一可惜的是,東晉部分著筆不多,因為大綱和視角切入的關係,大部分關於人的小故事,都打散在了全文中,等以後有機會,單獨寫一些衣冠南渡後至本文發生前的故事吧。

  最後說一個不算彩蛋的彩蛋吧,為什麼姬洛有時候充滿了神棍氣質而缺少點謀士的計謀團弄呢,我覺得這源於我小學時,我爸辦了市立圖書館的借閱卡,借了兩本書,一本《姜子牙》,一本《鬼谷子》,當時他問我想看哪本,我順手拿了《姜子牙》,自此後與周易結下不解之緣。最後,我有紙質書收集癖,家中放滿了我買來的各種雜書,從《金剛經》到《本草綱目》不等,如果有一天能看到本文呈現於紙上,就好了,做一下白日夢(喂!

  創作至此,再度感謝!

  姬婼 順頌時祺

  第337章

  「謝將軍大勝而歸!謝將軍大勝而歸!」

  穿著肚兜的總角小童,擬聲學作大人說話, 嘻嘻哈哈跑過街市, 吆喝的小販雙手一撐, 直接跳到板車上,拉過筐子抓過梨,挨個兒分發:「今兒高興,真高興!全不要錢,一個銅板都不要!」

  茶舍里說書的, 也不講那霸王別姬,與時俱進,改換成了那「北府兵大破淝水,八公山草木皆兵」, 一時間吃茶的多了一倍, 門檻都給踩榻了。

  酒家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肌肉健達,孔武有力的俠客, 把手頭的錘子往腳邊一扔, 豪飲一壇,「噼啪」摔在腳邊:「八風戰六星,他娘的, 沒趕上,要是能一睹全貌,該是我輩之福,三生有幸!」

  「講講唄, 都有哪些人啊?」

  初出江湖的小子,摘了斗笠歇腳喝了碗茶,聽見動靜都圍了過來,翹首盼望。打著扇子的文士含笑指點:「頭一個要說的,自然是泗水樓中樓那位傳奇樓主。」

  「可俺怎麼聽說,那一戰時,那什麼樓主並不在淝水之畔。」倒酒的小二把腦袋支了過來。

  酸腐的書生撫須:「興許是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

  兩個賣花的姑娘挎著籃子,坐在酒家的窗戶下數花:「不賣了不賣了,等謝將軍歸來,我要全拋給他!」

  「我也去!聽說謝家的兒郎,個個比之芝蘭玉樹!」

  街市上幾家婦人碰了面,令家丁將車馬趕至一塊,攜手往東山上新修的佛寺還願。官府的甲士齊出,在城門前張榜,大赦天下。

  「惟願亂世崩止,盛世長寧。」

  淮水畔一小渡頭,艄公搖槳靠岸,師昂負琴自艙內步出,站在甲板上高抬下巴,看著岸上懷中抱劍的行客壓低斗笠跳入舟中:「我以為你已經走了。」

  「年幼時想方設法要離開泗水,嚮往外頭天高海闊,只覺天涯各處皆可為家,而今於這九州走過一遭,才猛然發現,天地雖大,皆不是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