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誰在這裡?”
蘇世黎回頭,進門來的老僕人見到她一怔,剎時眼眶就紅了“二小姐回來了。”屈膝便要跪。
蘇世黎認得,這是跟在蘇老爺身邊的老僕連忙伸手扶他“怎麼家裡沒人?”
老僕直抹眼淚:“老爺去世,大小姐與大姑爺返家,得知家裡有您那一筆進帳,大姑爺說蘇家不濟了,但總得有些營生,不好一直這樣干吃老本下去,哄得大小姐向夫人開了口,夫人便沒有拿出錢去抵債,不止您那一筆,自己還貼了不少,全給大姑爺拿去。後來大姑爺久不返利,債主們又一直鬧,夫人沒法子便遣散了下仆,避回娘家去了。債主們哪是這麼好打發的,又找宗族老人們說理,宗族老人們卻以為,蘇家沒後,府中財產當充入族廟,或該當從族中挑一個孩子過來,繼個子嗣。吵得翻天覆地,好幾支都著人進府來,說是族中派來看管家財的,把老奴也趕走了。還和夫人打起官司來,說夫人即回娘家去,便不是蘇家的人了,地契、鋪子、遺財一應,俱該還到族中。官司拉來扯去的,並沒得判,兩邊不知道送了多少銀錢進去,又逢日前兵災大亂,到處都有流言,說是已經打起來了,外邦兵見人就殺,一時城裡大亂,債主們趁機闖進來,能拿的能用的,全搬了個乾淨。族中的人也都避禍去了,顧不到這邊,老奴擔心著府里,偷摸回來一看,這裡卻連個守門的都不見,老奴就沒有走。人雖輕微,到底看個門還是看得。”
蘇世黎望著這一派蕭瑟,心中悵然,她小時候府里門庭若市,來往不是大富便是大貴,就是這樣輕易也都見不到蘇老爺的面。也不過十幾年,便成了這幅衰敗的模樣。
再想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入了白樓,入了張府,身份換了又換,都敵不過一場風波,什麼富貴榮華,不過都是過眼雲煙。四樂也好麻姑也罷,再肯上進,最後如何,誰也作不得主,人人都不過是海中的一葉小舟而已,大風吹到哪裡,便是哪裡。
夜裡老僕把她以前住所收拾出一間,供她和陳意落腳休息。
她久睡不著,起身站在廊下,突地想起不久之前,自己也是這樣站在這裡,那時候陪在身邊的是桃若。
如今桃若也早不在了。
可她心中竟然也不覺得悲傷,早些不在了也好,四樂她們也不知道都遇著些什麼事,桃若到還省去了這些顛沛與磨難。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去桃若墳上看了看,又去看了蘇老爺。
逝去的人音容笑貌還在心中,可眼前卻只剩下一捧黃土。回來路上,到處是行色匆匆拖家帶口的路人,一些人在往外跑說要去何處投親,而一些人又在往內跑,到縣城投親來,時不時便有人攔她問路。路邊有幾個,看著穿得破破爛爛,但仔細分辨衣裳的面料原該是大好的,見到有人路過,邊一擁而上討東西吃。
陳意去問,回來說都是靠海那邊逃過來的。外邦人從港口上岸,沿海早被搶奪一空。這些人不論以前是什麼身份,現在有家歸不得,也無處可去。
蘇世黎一時默然問他“張濁其和這些個外邦可有來往?”不然為什麼就這麼剛剛好,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和朝廷開戰。
陳意眼神微閃,只說“這些我並不知情。”
蘇世黎又問“張家的錢,都往哪裡去了?”
陳意也只是不說話。
蘇世黎也不追逼,只又問:“那個所謂真龍,你可曾見過?”
陳意猶豫了一下,並沒有再敷衍“並不曾見。以前也並不知道。還是張家出了事,主家察覺不對,我們也才隱約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後主家和對方有見過一次。”
蘇世黎意外“是嗎?”她記得出事之後張濁其無法離開,一直呆在城中。“什麼時候?是他躲在張家時,還是在我鋪子裡時?”
陳意說“在鋪中時。”當時兩邊都帶了人,大概是為防備對方向自己下手,所以這件事知道的人有幾個,並不算是什麼天大的秘密。
蘇世黎完全沒有想到。她覺得,恐怕陛下派來的人也沒有想到。後來想必也是發現了真龍離開的蹤跡,這才回過味來,立刻追尋而去。才會顧不上張濁其這個假血脈。
兩個人一路走著,一路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話。
陳意走在她身側,時不時伸手擋住匆匆來去的路人,以防衝撞。不過受了好多白眼。他到不在意這些。
蘇世黎對他說“如今戰亂,你要是擔心親人,回去也未嘗不可。說不好他們也在等你的消息呢,把他們的安頓好,再回來也無大礙。我看現在一時,也打不到縣城來。我在這兒不會有事,也不會找張濁其告你的狀。”
陳意卻無所謂“我沒有親人。”世上沒人記掛他,他也不記掛誰,他嘴唇微微翕動,想說,沒有人會等我,但這句話最終沒有說出口,他知道是有人在那麼危險的境地也等過自己的。雖然對於這個人來說,這不過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兩人回到蘇府,還沒走太近,就看到老僕在門口與幾個人爭執。
當先一個凶神惡煞的壯漢,聲大如鍾“這是我婆娘,我要帶她回家。和你這個老東西有什麼相干?要你來多管閒事?”
老僕並不悚他,梗著脖子道“她跑過來說自己被拐,又是我主家的親戚,我自然要多問兩句!你既然無愧於心,你怕什麼?”
蘇世黎回頭,進門來的老僕人見到她一怔,剎時眼眶就紅了“二小姐回來了。”屈膝便要跪。
蘇世黎認得,這是跟在蘇老爺身邊的老僕連忙伸手扶他“怎麼家裡沒人?”
老僕直抹眼淚:“老爺去世,大小姐與大姑爺返家,得知家裡有您那一筆進帳,大姑爺說蘇家不濟了,但總得有些營生,不好一直這樣干吃老本下去,哄得大小姐向夫人開了口,夫人便沒有拿出錢去抵債,不止您那一筆,自己還貼了不少,全給大姑爺拿去。後來大姑爺久不返利,債主們又一直鬧,夫人沒法子便遣散了下仆,避回娘家去了。債主們哪是這麼好打發的,又找宗族老人們說理,宗族老人們卻以為,蘇家沒後,府中財產當充入族廟,或該當從族中挑一個孩子過來,繼個子嗣。吵得翻天覆地,好幾支都著人進府來,說是族中派來看管家財的,把老奴也趕走了。還和夫人打起官司來,說夫人即回娘家去,便不是蘇家的人了,地契、鋪子、遺財一應,俱該還到族中。官司拉來扯去的,並沒得判,兩邊不知道送了多少銀錢進去,又逢日前兵災大亂,到處都有流言,說是已經打起來了,外邦兵見人就殺,一時城裡大亂,債主們趁機闖進來,能拿的能用的,全搬了個乾淨。族中的人也都避禍去了,顧不到這邊,老奴擔心著府里,偷摸回來一看,這裡卻連個守門的都不見,老奴就沒有走。人雖輕微,到底看個門還是看得。”
蘇世黎望著這一派蕭瑟,心中悵然,她小時候府里門庭若市,來往不是大富便是大貴,就是這樣輕易也都見不到蘇老爺的面。也不過十幾年,便成了這幅衰敗的模樣。
再想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入了白樓,入了張府,身份換了又換,都敵不過一場風波,什麼富貴榮華,不過都是過眼雲煙。四樂也好麻姑也罷,再肯上進,最後如何,誰也作不得主,人人都不過是海中的一葉小舟而已,大風吹到哪裡,便是哪裡。
夜裡老僕把她以前住所收拾出一間,供她和陳意落腳休息。
她久睡不著,起身站在廊下,突地想起不久之前,自己也是這樣站在這裡,那時候陪在身邊的是桃若。
如今桃若也早不在了。
可她心中竟然也不覺得悲傷,早些不在了也好,四樂她們也不知道都遇著些什麼事,桃若到還省去了這些顛沛與磨難。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去桃若墳上看了看,又去看了蘇老爺。
逝去的人音容笑貌還在心中,可眼前卻只剩下一捧黃土。回來路上,到處是行色匆匆拖家帶口的路人,一些人在往外跑說要去何處投親,而一些人又在往內跑,到縣城投親來,時不時便有人攔她問路。路邊有幾個,看著穿得破破爛爛,但仔細分辨衣裳的面料原該是大好的,見到有人路過,邊一擁而上討東西吃。
陳意去問,回來說都是靠海那邊逃過來的。外邦人從港口上岸,沿海早被搶奪一空。這些人不論以前是什麼身份,現在有家歸不得,也無處可去。
蘇世黎一時默然問他“張濁其和這些個外邦可有來往?”不然為什麼就這麼剛剛好,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和朝廷開戰。
陳意眼神微閃,只說“這些我並不知情。”
蘇世黎又問“張家的錢,都往哪裡去了?”
陳意也只是不說話。
蘇世黎也不追逼,只又問:“那個所謂真龍,你可曾見過?”
陳意猶豫了一下,並沒有再敷衍“並不曾見。以前也並不知道。還是張家出了事,主家察覺不對,我們也才隱約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後主家和對方有見過一次。”
蘇世黎意外“是嗎?”她記得出事之後張濁其無法離開,一直呆在城中。“什麼時候?是他躲在張家時,還是在我鋪子裡時?”
陳意說“在鋪中時。”當時兩邊都帶了人,大概是為防備對方向自己下手,所以這件事知道的人有幾個,並不算是什麼天大的秘密。
蘇世黎完全沒有想到。她覺得,恐怕陛下派來的人也沒有想到。後來想必也是發現了真龍離開的蹤跡,這才回過味來,立刻追尋而去。才會顧不上張濁其這個假血脈。
兩個人一路走著,一路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話。
陳意走在她身側,時不時伸手擋住匆匆來去的路人,以防衝撞。不過受了好多白眼。他到不在意這些。
蘇世黎對他說“如今戰亂,你要是擔心親人,回去也未嘗不可。說不好他們也在等你的消息呢,把他們的安頓好,再回來也無大礙。我看現在一時,也打不到縣城來。我在這兒不會有事,也不會找張濁其告你的狀。”
陳意卻無所謂“我沒有親人。”世上沒人記掛他,他也不記掛誰,他嘴唇微微翕動,想說,沒有人會等我,但這句話最終沒有說出口,他知道是有人在那麼危險的境地也等過自己的。雖然對於這個人來說,這不過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兩人回到蘇府,還沒走太近,就看到老僕在門口與幾個人爭執。
當先一個凶神惡煞的壯漢,聲大如鍾“這是我婆娘,我要帶她回家。和你這個老東西有什麼相干?要你來多管閒事?”
老僕並不悚他,梗著脖子道“她跑過來說自己被拐,又是我主家的親戚,我自然要多問兩句!你既然無愧於心,你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