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但這些議論在這家來了新花魁那家出了新戲折後,也轉瞬即逝。
邊疆苦遠,怎及眼前軟玉溫香?
孟小候亦同往日一般無二,身邊永有同好環繞。
面容文靜秀氣,常淺笑盈盈,玩起來愈發沒了節制。
直把老候爺氣地放言,寧願把他發去邊疆,死在外面也比這樣丟人現眼的好。
孟小候聽後,倒像是將心頭埋藏許久的不堪攤在了陽光下。
不僅沒有難過,反而因再不用遮掩而鬆快了許多。
隨著候府對其失望更甚,笑意便更深一些。
讓見者無不搖頭,聞者無不嘆息。
京中子弟習詩書,擅騎射,孟小候十九歲這一年對刀槍棍棒更是入迷。
白日習武,夜宿花樓,不覺間歲月流轉,已是冬去春來。
冬末時,久月涼母親因一場急病去世。
一個妾室,本就無人在意,不過草草下葬。
孟小候借探久月襄之便,悄悄前往祭拜。
孟小候頗為虔誠,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代久月涼而拜。
正待下葬的婦人,枯黃瘦削,因常年陰鬱,露出一副悽苦之相。
雙目緊緊闔著,再看不到明日的太陽。
這樣悽苦的活著,又怎及死去?
或許,死對她而言才是一種幸運。
死是解脫,也是對新生的嚮往,人若不死,又如何談生?
那一刻,孟小候似是摸到了生死邊界。
他恐懼著,絕望著,又欣喜著……
天氣漸暖,邊疆戰報亦頻頻傳入京中。
據言,久月涼作戰英勇,悍不畏死,雖只幾月,卻已戰功彪炳。
由初入軍營時無人肯服的少年花瓶將軍到人人心服口服的驍勇小將,用時僅僅三月。
他最擅帶小隊人馬奇襲敵軍,以少勝多,或深入敵後,趁敵不備進行突襲。
每次出征,都抱必死之心而去,那種身先士卒,以命相搏的狠戾勁兒,讓將士們熱血沸騰。
一時倒是殺出了些名氣,據傳,匈奴人也在加大賭注,看誰能活捉了久月涼。
趙良將軍亦對久月涼讚賞有加,只是直言,久月涼喜以身涉險,雖戰果卓著,但恐非長久之計。
梁彥蹙眉看完剛剛送抵宮中的軍報,不由蹙緊了眉頭。
他喃喃道:“悍不畏死!”
這四個字,如一記重錘,敲擊在心口上,讓人窒息,。
許久,梁彥才垂眸長長吐出一口氣來。
小內監聽到這聲嘆息亦不由地緊了緊手指,伺候的更是小心。
第 18 章
趙良所言非虛,這年冬季,久月涼重傷。
殘肢斷臂橫飛間,屍山血海橫流時,一支急箭射進久月涼胸口。
劍尖上敵人頭顱橫飛時,胸口一絲涼意,緊繃神經下,久月涼並未覺得疼痛。
只是眼前泛起了紅意,空氣似已無法進入胸腔,天旋地轉間就要落下馬去。
敵人槍花閃至咽喉之時,隨身將士冒死將人搶出。
這一戰損耗頗巨,久月涼在十多天生死沉浮後,醒了過來。
箭羽堪堪擦著心尖而過,雖搶回一條命來,終究損了心脈。
需細心調養數月,方有望復原。
戰報送至京中,兩匹快馬連夜出京往北而去。
而久月涼受傷之事在京中傳開之時,已是又一個春天。
一匹烏篷馬車在幾人護送下駛入京城,恰與策馬出京的孟小侯擦肩而過。
久月涼被接入宮中,在梁彥寢殿旁單僻一宮室,由太醫日夜照料。
趙良見到孟小侯時幾乎認不出眼前人。
眼前人滿眼血絲,身形消瘦,風塵僕僕之狀,疲倦難掩。
哪裡與那京中白衣佳公子有半分相似?
而孟小侯在得知久月涼已被接入宮中之時,更是神色複雜。
他似是不信,但低頭沉默半晌後,終是理順思緒。
雖疲倦不堪,但卻未做停留,他要了一碗水,飲罷便翻身上馬,原路返回。
來去都是匆匆。
初夏時分,久月涼已可在院中練劍。
許是本就命賤,許是太醫照料細緻周到,他的傷恢復極快。
一年多殺伐征戰,在他身上留下許多傷痕,也讓他眼眸更冷,殺意凌然。
他似極留戀那段征伐歲月,無事時,極愛撫弄那身盔甲。
那盔甲冰冷中泛著寒光,清潔如新。
但初始時,卻是血跡斑斑,縫隙中乾涸血跡極難清理。
自己的,別人的,混在一起,熱血生命,最後只落得被污水衝去。
似那些鮮活生命在世間無人牽掛亦不足掛齒。
冰冷到不堪讓人多看一眼。
終有一天,他也會同那血污一樣,被污水衝去。
久月涼凝望劍鋒上映出的冰冷雙眸,輕輕扯起唇角。
梁彥憂他病體,不允出宮。
他終究怕孟小侯擔憂,曾悄悄派貼身侍衛借買書之際前往侯府送信,卻得知孟小侯並不在京中。
而那難得機會,也只此一次。
孟小侯入京後,曾找宮中相熟內監探聽久月涼消息,卻無人知曉。
他難以隱忍,又藉機去久月襄處探聽,亦無絲毫音訊。
孟小侯一時如置於油鍋之上,煎熬下消瘦零落。
邊疆苦遠,怎及眼前軟玉溫香?
孟小候亦同往日一般無二,身邊永有同好環繞。
面容文靜秀氣,常淺笑盈盈,玩起來愈發沒了節制。
直把老候爺氣地放言,寧願把他發去邊疆,死在外面也比這樣丟人現眼的好。
孟小候聽後,倒像是將心頭埋藏許久的不堪攤在了陽光下。
不僅沒有難過,反而因再不用遮掩而鬆快了許多。
隨著候府對其失望更甚,笑意便更深一些。
讓見者無不搖頭,聞者無不嘆息。
京中子弟習詩書,擅騎射,孟小候十九歲這一年對刀槍棍棒更是入迷。
白日習武,夜宿花樓,不覺間歲月流轉,已是冬去春來。
冬末時,久月涼母親因一場急病去世。
一個妾室,本就無人在意,不過草草下葬。
孟小候借探久月襄之便,悄悄前往祭拜。
孟小候頗為虔誠,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代久月涼而拜。
正待下葬的婦人,枯黃瘦削,因常年陰鬱,露出一副悽苦之相。
雙目緊緊闔著,再看不到明日的太陽。
這樣悽苦的活著,又怎及死去?
或許,死對她而言才是一種幸運。
死是解脫,也是對新生的嚮往,人若不死,又如何談生?
那一刻,孟小候似是摸到了生死邊界。
他恐懼著,絕望著,又欣喜著……
天氣漸暖,邊疆戰報亦頻頻傳入京中。
據言,久月涼作戰英勇,悍不畏死,雖只幾月,卻已戰功彪炳。
由初入軍營時無人肯服的少年花瓶將軍到人人心服口服的驍勇小將,用時僅僅三月。
他最擅帶小隊人馬奇襲敵軍,以少勝多,或深入敵後,趁敵不備進行突襲。
每次出征,都抱必死之心而去,那種身先士卒,以命相搏的狠戾勁兒,讓將士們熱血沸騰。
一時倒是殺出了些名氣,據傳,匈奴人也在加大賭注,看誰能活捉了久月涼。
趙良將軍亦對久月涼讚賞有加,只是直言,久月涼喜以身涉險,雖戰果卓著,但恐非長久之計。
梁彥蹙眉看完剛剛送抵宮中的軍報,不由蹙緊了眉頭。
他喃喃道:“悍不畏死!”
這四個字,如一記重錘,敲擊在心口上,讓人窒息,。
許久,梁彥才垂眸長長吐出一口氣來。
小內監聽到這聲嘆息亦不由地緊了緊手指,伺候的更是小心。
第 18 章
趙良所言非虛,這年冬季,久月涼重傷。
殘肢斷臂橫飛間,屍山血海橫流時,一支急箭射進久月涼胸口。
劍尖上敵人頭顱橫飛時,胸口一絲涼意,緊繃神經下,久月涼並未覺得疼痛。
只是眼前泛起了紅意,空氣似已無法進入胸腔,天旋地轉間就要落下馬去。
敵人槍花閃至咽喉之時,隨身將士冒死將人搶出。
這一戰損耗頗巨,久月涼在十多天生死沉浮後,醒了過來。
箭羽堪堪擦著心尖而過,雖搶回一條命來,終究損了心脈。
需細心調養數月,方有望復原。
戰報送至京中,兩匹快馬連夜出京往北而去。
而久月涼受傷之事在京中傳開之時,已是又一個春天。
一匹烏篷馬車在幾人護送下駛入京城,恰與策馬出京的孟小侯擦肩而過。
久月涼被接入宮中,在梁彥寢殿旁單僻一宮室,由太醫日夜照料。
趙良見到孟小侯時幾乎認不出眼前人。
眼前人滿眼血絲,身形消瘦,風塵僕僕之狀,疲倦難掩。
哪裡與那京中白衣佳公子有半分相似?
而孟小侯在得知久月涼已被接入宮中之時,更是神色複雜。
他似是不信,但低頭沉默半晌後,終是理順思緒。
雖疲倦不堪,但卻未做停留,他要了一碗水,飲罷便翻身上馬,原路返回。
來去都是匆匆。
初夏時分,久月涼已可在院中練劍。
許是本就命賤,許是太醫照料細緻周到,他的傷恢復極快。
一年多殺伐征戰,在他身上留下許多傷痕,也讓他眼眸更冷,殺意凌然。
他似極留戀那段征伐歲月,無事時,極愛撫弄那身盔甲。
那盔甲冰冷中泛著寒光,清潔如新。
但初始時,卻是血跡斑斑,縫隙中乾涸血跡極難清理。
自己的,別人的,混在一起,熱血生命,最後只落得被污水衝去。
似那些鮮活生命在世間無人牽掛亦不足掛齒。
冰冷到不堪讓人多看一眼。
終有一天,他也會同那血污一樣,被污水衝去。
久月涼凝望劍鋒上映出的冰冷雙眸,輕輕扯起唇角。
梁彥憂他病體,不允出宮。
他終究怕孟小侯擔憂,曾悄悄派貼身侍衛借買書之際前往侯府送信,卻得知孟小侯並不在京中。
而那難得機會,也只此一次。
孟小侯入京後,曾找宮中相熟內監探聽久月涼消息,卻無人知曉。
他難以隱忍,又藉機去久月襄處探聽,亦無絲毫音訊。
孟小侯一時如置於油鍋之上,煎熬下消瘦零落。